14.44闕黨童子將命——論語解讀

14.44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五百家爲一黨,這個黨的名字叫闕。童子,是未成年的少年。命,是出使,替賓主傳達辭命。

闕黨的一個少年,受主人之命,來向孔子送信傳達信息。旁邊的人看了,覺得這小孩有出息呀!小小年紀,主公就派他來辦事了。就問孔子:“這小孩是肯求上進的人嗎?”

孔子說:“我看他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又看見他與長者並行,他呀,不是求上進,是求速成。”

按古禮,小孩應該站着回話,不應該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去。這孩子急於表示我已經是來辦大事的大人了,刻意地要大模大樣坐上去。行路,應該讓長者走在前面,他卻故意要跟長者並排走,也是宣示我和你平起平坐。所以這孩子是求速成:我是大人,我是大人,你們都要承認我!

❤️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親愛的戰友們,大家早上好!又到6點半了,我們繼續學習論語。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

論語憲問篇的第43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以杖叩其脛。

描述的是孔子去會一下自己的發小,一個叫原壤的人。原壤這個人和孔子同歲,是一起長大的。但兩個人的路不同,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原壤有點放浪形骸,不拘形跡。

孔子去看他的時候,他沒有正兒八經的接待,而是像個夷人,也就是像野蠻人一樣在那裏坐沒坐相站沒站相。

孔子看了,氣不過,就說出了這樣一番比較有名的話:你小的時候就不懂禮節,不知道友愛兄弟,處好與周圍人的關係。大了以後也沒有什麼出息,沒有做出什麼貢獻,老了也沒什麼追求。你說你這個歲數了,一點用都沒有,還不死,不就像賊一樣嗎?說完以後還用手杖去敲了敲原壤的小腿骨。

這句話聽起來肯定會覺得:孔子您老人家是聖人呀,您怎麼說話那麼狠呢?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對他的發小,不是外人,說話相對來講比較隨便。

另外一個說話看對象,原壤這個人他真的是不拘於形骸,因爲他自己的母親死了,孔子去幫他忙,那真是比孝子還孝子。

而他竟然跑到他母親的棺材上唱情歌,可見這個人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孔子說重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一章裏面是告訴我們,我們小的時候要學會處理好關係,就是與兄弟朋友、同學,各種各樣的關係要處好,然後稍微長大一點的,我們要有志向要作爲,到老了以後也要老有所得,不能混喫等死。

想想我們中國人都不會的,特別是我們戰友們。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之後,我們今天再來學習論語憲問篇的最後一章。這一章講完呢,在整個一篇就結束了。

憲問篇是目前我們學過的所有篇裏面章數最多的一篇了,講了很多的爲人處世的道理,希望大家一個是認真的聽,另外一個就是當你聽完以後,好多戰友都記了筆記了,沒事的時候可以翻一翻,不要說我聽完了就過了,就算了。

即便是我們做了回饋了,也要再看一看,再瞭解瞭解,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這裏面的溫故知新,不是指我再複習一遍,而是在翻看過程中你有沒有新的感悟,新的體會。

會發現原先我只是聽了,但是沒往心裏去,這個點沒有get 到我。今天再看忽然開朗,結合自己情況發現,這一點我做對了,那一點我沒做到,切己體察,大家明白嗎?

好了,我們還是先來看原文。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這樣這裏面先來做一下名詞解釋。

什麼叫黨呢?就是500家爲一黨,黨也可以相當於是一個鎮,一個地方行政單位,闕,有的人說是這個黨的名字叫闕,也有的人說闕黨是一個地方團體的名稱,不管怎麼說吧,就是一個小單位,一個小地方。

童子指的是年輕人,古代是20歲行弱冠禮,表示成年。20歲之前都叫童子,未成年,所以這裏面它不一定非得是三五歲的孩子,10歲、8歲,也可能還不到20歲。十七八,十五六。

將是帶來的意思。命是命令,或者說消息,消息或命令。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闕黨那個地方有一個未成年人,帶着別人的使命而來,和孔子交談,和孔子接洽。

或,大家都知道,就是有人,具體是誰不詳,問之曰,向孔子來發問,說:益者與?就是通過您和他的接觸,您發現這個童子他是一個求上進的人嗎?

說到這裏,大家都注意,我們爲什麼說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呢?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裏!

就是看起來好像是我自己做事,與別人不相干,其實不是的,你在做,別人在看,在觀察。

觀察什麼呢?觀察你的穿着打扮,言談舉止,通過觀察就能夠發現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甚至可以知道你的過去,也會知悉你的將來。

所以我們也要要出去辦事,一定要小心,要謹慎。無論是穿着打扮,還是說話辦事都要注意,不要很隨便。

當你很隨便的時候,你就給人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你想在他身上再翻身就很難了。

我們來看看孔子,他是怎麼評價這一個人的,其實這就是行爲學,通過行爲,來發現你的問題所在。

孔子說吾,就是我,見其,是他,坐在位子上。

這一點和大家補充一下,我們現在人都平等了,說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落座,特別是對小孩還特別優待。很多家庭裏面來了客人,或者到人家做客,小孩子往往是坐在主位上,大馬金刀往那一坐,有菜先給他喫,有飯先緊着他,他說話也很不在意。

其實這要在過去來說,是一種非常失禮的表現,說明這個家庭是沒有教養的。

在過去,不是說那麼久遠的年代了,就是我小的時候,家裏來了客人,我都不能上桌,直到上初二那年,我才能上桌。

平時的話家裏來客人,我只能去給端茶遞水,給點個煙,在一邊伺應着。然後他們客人和我父親喫飯的時候,我們都要在廚房,在外面等他們喫完了酒足飯飽以後,我們才能上桌,這是禮節,少年不上桌,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這個人雖然是帶着別人的使命而來,算是代表。但是他畢竟年齡小,見着德高望重之輩以後,他是不能那麼去坐的。即便是作爲客人去坐,也絕對不能坐在正常客人的位置上。

按說賓主落座,客人坐在主人的身邊,屬於特別隆重的招待的。但由於他年齡小,是不能坐在那個位置,要往下坐一坐,以顯示自己對他代表的那位的尊重,也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這孩子沒有,他大馬金刀的,像他代表的人一樣,坐在那個位置上。

第二個行爲就是他與長輩,德高望重的人等等,一起走路,按說在過去有非常明確的禮法約束,那就是讓長者先行,長者先幼者後。弟子規裏面有特別強調,這是儒家的價值觀,其實在孔子之前也已經這樣了,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但是這個童子,他沒有遵守,以與長輩,以孔子或者說以與這些人並行而爲榮,洋洋自得。他既然能坐在這個位置上,既然他能夠走路和這些大人一塊走。

那說明什麼?他在心中沒有這個禮節,也沒有這個敬畏。

所以他在說話的時候,雖然沒有說他說話,但是他說話的時候肯定也是特別不注意的,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後輩的身份,以謙卑的態度來對待,說話之間肯定也是不太客氣。

因此孔子就判定這個人,他不是一個謙虛好學者,而是一個求速成的人。

孔子之所以下這個判斷,就是因爲他善於觀察,他知道什麼樣的行爲,必然反映什麼樣的思想,而什麼樣的思想呢,他也就有什麼樣的行爲。

這樣的童子他不會有大出息,因爲他從小就不謙遜,就不求上進,只想享受成果而不想去努力,所以他不會有什麼真正的成就。哪怕他現在看起來比較成熟,好像有點模樣,但差遠了。因爲這個世界是變化的,是進步的,是發展的。

這裏面其實是告訴我們,看人要看長遠。長遠從哪裏看呢?從細節裏看。細節從哪裏體現呢?就是我們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我們的一舉一動。而這些行爲其實反映着我們很大的心理。

你看這些年少成名的,少年得意的,小時候你覺得他很厲害的,表現的好像很牛逼的,往往最後都一般般。

爲什麼?他可能天資稍微聰明一些,有一點小聰明,但是他沒有把聰明用在正地方上去。小時候那點聰明能有多聰明呢?你不求上進,你又怎麼可能真正取得什麼成就呢?

而許多年輕人,多經過一番挫折,一番磨練,一番努力,到了中年上來,往往會成就比較多。因爲經歷了挫折,經歷了磨練,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知道世事之艱難,才能夠鋪下身子來,好好的去學習,好好的去交流,好好的去成長。

所以對於我們來講,特別是我們年輕的戰友,其實現在不管年輕還是老,我們都是學無止境,所以都不要驕傲,不要自滿。言情舉止都要注意,謙虛一點沒壞處。

這.裏面的這個童子他犯了什麼毛病呢?再給大傢俱體的介紹一下,犯了一個毛病就是,他特別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你看我都代表誰誰誰來出使了,讓您知道。我和他一樣,你們要承認我,要承認我,恐怕自己得到的承認還不夠。

其實我們前面孔子也曾經講過多次,不患其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不要害怕別人不瞭解自己,而要害怕自己還不夠了解別人。

不患其不己之也,患其不能也。不要害怕別人不瞭解自己,而要擔心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老是抱怨別人不瞭解我,自己很憋屈,我都已經很那麼厲害了,你們怎麼還看不到呢?我都怎麼怎麼樣了,你們怎麼還不着呢?

所以我要表演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我是很牛逼的,我是很厲害的,我是不得了的。

因此就會做出種種宣勢性的言語出來,這些宣勢性的言語動作,對別人來說就成了一個突然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刺激,這個刺激對別人好不好?不好。

如果說要能夠被別人反彈回來,再照見自己,是自己膨脹了,那也行。如果說沒有人反彈回來,照不見自己,那麼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對於我們來講,一定要老老實實的,紮紮實實的求上進,把功夫用在修養上。

可不可以表現呢?可以表現,適當的曬一曬,還是以這個練字做比方。

我沉下心來一筆一畫地用心的寫,寫完以後就展示出來,在班級羣裏面讓老師指點指點,然後同學看一看,來交流一下好不好?其實也是好的。

但展示只是覺得自己進步了,鼓勵自己,絕對不要認爲自己已經很好啦,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定要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速成的,要想成功,功夫在平時。

/平時下足了功夫,有了足夠的積累,功到自然成,瓜熟蒂落。你只管耕耘,目標正確方向,方向正確,方法正確,然後又能夠保持節奏,孜孜不倦的前行,那麼你取得成功,早晚的事情。

還不到時候,就急於想成功,反而會讓我們更加不成功,更加不成功。當然在這裏大家要注意,不是說想成功是錯誤,我們必須想成功,志向要有,我們一直強調說一個人要有志。想成爲什麼樣的人,這是大方向,一個是有什麼樣的目標,這是一個具體的,比如說什麼時候達到什麼目標,這是具體的。

然後再細化,一步步的去實現,持之以恆,收穫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了。

再回顧一下這一章,就是一個年輕人得到了一個機會,去出使,要特別的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我們穿着要正式,我們的打扮要得體,不要不合時宜。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包括落座呀、喫飯時的座次安排,包括喫飯時候的應對,一來一往,你問我答,包括我們喫飯的時候,不能去拿着筷子到處扒拉。不能去喫人對面的東西,不能眼睛只盯着好喫的菜,不能不照顧別人的情緒等等。

包括在走路的時候,要禮讓三先,讓長輩先走,要跟得上,不能落太遠了,說話要清晰,既不能太大聲,讓人覺得吵,也不能太小聲,讓人聽着。

長輩要誇你的時候,要謙虛,要彬彬有禮等等等等。其實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待人接物。

因爲從這裏面地方能夠看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會給大家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印象,從而決定了你們以後的關係如何來處理。

好了,這一章就到這裏了。至此爲止,我們論語憲問篇的第14篇已經全部學習結束了。

從明天開始,我們學習第十五篇,衛靈公篇第一章。

衛靈公問陳(zhen)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那這一章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要在一起學習和探討,感謝聆聽,明天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