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17.8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把子路叫過來,直呼其名:“仲由!你聽說過六言六蔽嗎?

子路說:“沒聽說過啊!”

孔子說,“過來坐好!我告訴你!”

如果愛仁德,卻不愛學習,那弊病就是被人愚弄。

愛智慧,卻不深入學習,就會變成耍聰明,變得輕浮放蕩。

你誠實守信,卻沒有學懂誠實守信的本質道理,就會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

“直”,是美德,說你這個人很直!屬於誇獎。但是過了分,就成了“絞”,尖刻。

愛勇敢,卻不愛學習,那就會作亂闖禍。

愛剛強,卻不愛學習,那弊病就是膽大妄爲。

歸根結底,都是以不學習爲恥。

❤️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親愛的戰友們,大家好。又到六點半了,我們還是來繼續學習論語,按照慣例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過的內容。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說的是晉國大夫趙簡子有個家臣叫佛肸,在現在河南鶴壁的中牟那個地方叛亂。

想請孔子過去爲他做事,孔子也流露出要前去的意思,他的弟子特別,指的子路立馬就表示反對,說我在過去親自聽您親口說過,這個地方的領導親自幹壞事,行不義之事,不仁之事,君子是不去的,不會助紂爲虐的。

佛肸這個人在中牟叛亂,正好符合您說的這個情況,那你卻要親自去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孔子說:然。有是言也。就是對,你說的對,我確實這麼說過。有堅硬的東西,怎麼磨也磨不壞的,有潔白的東西怎麼染也染不黑的,你應該明白吧!意思就是說我有獨立的人格和操守,不會被他們所污染。

同時孔子也說出了自己的情況,就說我一身的才學和抱負,不願意像一個炮瓜一樣,只能看不能喫,最多做個瓢,然後就沒有用了。

孔子有沒有去呢?沒有。因爲佛肸這個人他不是周文王周武王那樣的人,他的處事方法行事之道,不符合孔子的價值觀。

那爲什麼還說要去呢?其實一個是表明有人還賞識我的。另外一個,也是通過這個來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的這種感慨。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我們再來學習今天的內容。今天可以說是孔子版的六榮六恥。具體什麼情況呢?我們先來看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提出了六種美德和六種弊病,是專門針對子路這樣的人說的。

孔子把子路叫過來,直呼其名,仲由,你聽說過六言六弊嗎?

六言,就是六種說法,六種美德,哪六種呢?分別是仁智信直勇剛。

六弊,就是在這種美德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握不住本質,掌握不了尺度造成的六種弊病。

有一種好處就相應的有一種弊病,就是相當於你的長處就是你的短處。如果只是愛那美德,想要踐行之,卻不能夠認真學習,深刻把握,往往就會出問題。

我們講論語的時候,時常會引用中庸裏的話,中庸本身是根據論語這些思想主體思想來說的,但有些地方闡述的更加深透。

什麼意思啊?就是東西都是相對的,全靠把握好度,它就是好事情,把握不好度就會走向反面。

孔子這樣一說,子路說沒聽說過。孔子就知道你沒聽說過:來,坐下來,老老實實的聽我跟你說。

這是什麼呢?表示重視,正襟危坐,洗耳恭聽。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這几几點都非常重要,你一定要聽,而且要聽進去,否則會出大問題。

我們常說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特點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於子路這種性格的人,好學行動敏捷性子急躁,聽了恨不得立馬就行動,一刻也不敢耽誤的人,也相信都會出很多問題,如果不好好教導,是要出大事的。

接下來呢,我們一條條的來看哈。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就是如果你愛好仁德,卻不好學習,那弊病就是被人愚弄。

朱熹說,是“可陷可罔之類”,別人會挖坑給你跳。

這個,《孫子兵法》講將道,也有類似說法: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將領有五種危險,只知道硬拼,不怕死的,就有被殺的危險。

貪生怕死,一定要求生的,就有被俘虜的危險。

性情急躁,容易衝動的,就有被侮辱的危險,本來不該出戰的,對方送女人衣服給你,說你膽小鬼,就被激將法激出來,出戰了,敗了。

那這裏邊有個例子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對陣的時候,爲了激司馬懿出戰,諸葛亮就送給他女人衣服,說:你要是不出戰,你就是女人,你就穿上女人衣服吧!

結果司馬懿就真的穿上了女人衣服,沒關係,你讓我穿女人衣服,穿女人衣服又如何?我就是不出戰。諸葛亮沒辦法,司馬懿生生的把諸葛亮耗死了。

廉潔愛好自己名聲的,別人拿謠言往你身上潑髒水,你就“以死明志”了,正中他人下懷。

仁愛人民的,別人把老百姓驅趕在戰陣之前,你不忍心開槍,就被人打敗了,那人民你也保護不了。

所以說,儒家講究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麼呢?就是無過無不及。

就既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都不好,什麼事不能過了,你炒菜要放鹽,但你放鹽多了就鹹,就齁着了。炒菜你炒的時間長了就爛了,把水熬幹了就糊了。

說一個人高好吧,好。你太高了,一下子長了兩米好幾,那有的就傻啦。

現在美女都喜歡瘦,但瘦真的好嗎?你過於瘦了,光有皮和骨頭了,沒有肉了,好的沒在哪裏啊?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什麼東西都是相對的,都是要把握度的,而把握度的過程就是你學習的過程,不斷調整的過程。

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都在修正,都在持續改善,無盡無限的趨近,沒有止境。

第二條是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知,就是智慧,卻不深入的學習,就會變成耍小聰明,就會變得輕浮和放蕩。

那這個蕩怎麼解釋呢?錢穆說,是“放而無歸,窮高極遠而不知所止”,

你太好學了,是世上就沒有你不想學的,見什麼學什麼,沒目標,沒方向,沒深度,就入了莊子批評的,生命有涯,學海無涯,以有涯的生命追求無涯的知識,非把自己掛掉不可!

那怎麼辦呢?學習。首先要立志,我的志向是什麼,我想走哪條路,把自己的路定好了,我們就堅定的走下去。別你什麼都涉足,我們不是天才也不是全才,我們什麼都能行,樣樣都領先,沒有一個地方不比別人強,怎麼可能呢!能量是守恆的,上天是公平的,不會讓你十全十美的。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賊,是傷害於物,傷害自己。你是誠實守信了,卻沒有學懂誠實守信的本質,道理就會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

前面講過孔子在蒲遇險的故事,蒲人圍攻孔子,孔子的弟子們也很能打,蒲人害怕了,和孔子講和,簽訂盟約,說你只要不去衛國,我們就放你走。孔子馬上就簽字。離開蒲國呢,直接就奔衛國去。子貢問:“盟約可以不遵守嗎?”孔子說:“要挾之下定的盟約,神是不聽的,不算數!”

比如說我們以前還講過一個故事,叫尾生抱柱。說是尾生與一個姑娘約會,就在一個橋下橋柱子那兒。結果這個女子沒有來,可是下雨了,雨越下越大,這個山洪暴發,本來他是有機會走的,對方沒來,咱就走就是了。他不行,他非得要堅守盟約,我得等她來,抱着這個柱子,雨是越來越大被沖走了,白白的丟了一條性命。你這樣的信有意義和價值嗎?

人要會變通,不能死守一個什麼東西,當你死守一個什麼東西時候,你就輸了。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直,是美德,說你這個人很直!屬於誇獎。但是過了分,就成了絞,尖刻。比如有人說話,先申明:“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哈!”接下來的話,基本上就是準備惡語傷人了。還有葉公好龍的葉公,給孔子講那個父親偷羊,兒子舉報的故事,這兒子就太直了,把自己的父親給“絞”了。

所以說我們儒家講究什麼呢?父爲子隱,子爲父隱,這是直,而不是大義滅親,那不叫直,因爲親情永遠更重要。還有一句話說,兄弟可以打架,夫妻可以在家裏吵架,但是要一致對外。

別人欺負你哥,你無動於衷,別人欺負你媳婦,你置之不理,你和別人一塊兒對付你自己,你還是人嗎?首先我們要有立場,我和誰是一夥的,我們時常會聽說你這個人,你和誰是一夥的,你胳膊肘子往外拐,說的是有道理的!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就是這個人很勇敢,但是他不好學習,就容易作亂闖禍。這裏面像水滸裏面有一個黑旋風李逵,他就屬於這種人,拿着一雙大板斧,見誰砍誰,只聽宋江怎麼罵他說,你這鳥人,怎麼罵他都沒事兒,宋江讓他幹什麼幹什麼。拿個板斧,見誰砍誰,不分老幼婦孺,只求殺人殺個痛快,危不危險,太危險啊!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愛剛強,卻不愛學習,那弊病就是膽大妄爲。

愚信,再加上剛勇,最是害人,戰國時那些遊俠刺客,不就是爲了報答一個你瞧得起我,就把自己的命都交出去了嗎?士爲知己者死,你賞識我,那麼你讓我死都可以,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這就是孔子版六榮六恥:

以仁爲榮,以愚爲恥。

以智爲榮,以蕩爲恥。

以信爲榮,以賊爲恥。

以直爲榮,以絞爲恥。

以勇爲榮,以亂爲恥。

以剛爲榮,以狂爲恥。

歸根結底是什麼呢?就是以不學習爲恥。

子路這個人是最要求上進,所以學習雷厲風行,聞善則喜,急性子。只要一聽說什麼好事立馬就要去行動,就要去做,一聽說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立馬就反駁。在論語裏面大家可以看到,來反對孔子的基本上都是子路,一聽孔子哪個地方說有什麼異向,或者是有什麼行爲啦,他立馬就會指責。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子路什麼如何如何。

但是子路的這種好學,他這個是好事兒,但是他沒有把握本質,沒有學到精髓,把這些東西表面的做了,結果還是沒有學到真傳,最後死於衛國之亂,就死在老師反覆教訓他的毛病上,死在愚,死在賊,死在亂,死在狂。

有句話說得好,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難移不代表不能移。怎麼辦呢?就是讀書,就是學習。

大家都很都知道,曾國藩本身並不算聰明,賊到他家去偷東西,看他一直在背書,就想等着他睡覺在偷,結果他不背完不背會就是不睡覺,一段反反覆覆的背,背到大半夜了,後來賊都忍不住了,說我都會了,你到現在還沒背下來呀!

但是怎麼樣呢?他通過這種看似笨的學習方式,深入的去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結果成爲了也算是一代聖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什麼東西它都是相對的,你不要把它固定化,說我愛人,我是個好人,我就不能怎麼樣,就容易出問題。什麼事兒都是要講究中庸,無過無不及,把握尺度,恰到好處。

要及時修正,不要認爲我這就是仁啦,我這就是智,把自己框死了。

好了,今天的這一章就學到這裏了,明天早晨六點半,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九章。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這裏面又一次提到了詩經,讀詩的好處。

那這一章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啓發呢?我們明天早晨六點半再相聚在這裏一起學習和探討,感謝大家的聆聽,明天見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