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一直追求完美,日子卻過得如此狼狽?

李砍柴書院&簡書寫作營

若如 情緒及心理研究所 

完美主義者總是事事追求完美,而事物本身不完美的特質會讓他們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這種矛盾的心理往往會使他們不斷地制訂計劃又不斷地放棄實施,從而陷入消極的負面情緒中。

完美主義者的心理表現有這幾點:

做任何事情總是追求極致,不斷地挑戰自己,總想讓一件事不斷地達到最高的程度。

這種挑戰讓他們陷入深深的不安中,生怕做得不夠好,一旦失敗就非常灰心,就想從失敗中逃離。

歌手蔡依林曾經急於得到公衆的認可,不斷地挑戰自己,這讓她一直處於沒有安全感的恐懼中。

她曾經說“沒有做到100分,我就會很自責,讓我覺得我是一個不值一提的人”。

總是過分苛求完美,給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對一件事有很高的心理預期,如果這件事的結果沒有達到心理預期時,負面情緒就會出來。

這種負面情緒會推着他們逃避失敗帶來的恐懼。

這種性格的形成與童年經歷關係很大,如果父母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很嚴,懲罰十分嚴厲,就會讓孩子心中產生對犯錯的極端恐懼感,童年的陰影會伴隨人的一生。

爲了躲避懲罰,孩子會養成過分小心謹慎的性格,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決定面前優柔寡斷,害怕因爲自己的選擇錯誤造成失敗,進而受到懲罰。

爲完計劃得更完美,結果遲遲沒有開始

我寫文章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朋友一直建議我拍視頻。我也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總是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一拖再拖。

開始拍攝後,才發現真的沒那麼可怕。回想過來,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在猶豫什麼。

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人算不如天算,不管你計劃得多全面,都有失敗的可能。避免失敗的唯一方法是躲在舒適圈內,當然,你也不會因此而成功。

倘若你在等待完美的時機,抱歉,你永遠都等不到。

評估好風險,爲最差的結果做好準備,那便可以行動了。因爲,任何時候都有人成功,亦有人失敗。

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這件事第一次失敗了,還值得你開始嗎?

如果自己是一個內心追求完美的人,那該怎麼辦?

認識自己

如果你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且時常因爲自己的追求完美而糾結着,你應該這樣來思維:

這是一種正常心理,只是有點不健康。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完美,何必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而又糾結着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

而且,不論你如何糾結、痛苦、煩惱,絲毫改變不了別人對你的看法。

你沒必要讓所有人喜歡你!有些事情你能做好,有些事情你做不好,你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 你也沒有必要做好所有的事情!

做好那些你該做好的事情,讓自己的心情放輕鬆一些,抽更多的時間來和自己溝通,感悟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

悅納自己

第二步叫作:悅納自己。

相比你不會的東西來說,你會的東西實在太少;相比起不喜歡你的人來說,喜歡你的人實在太少;儘管如此,你還是要悅納自己。

同時,你一定把這兩句話牢記心間:你不靠無能立於人世,你靠才能世間行走。你不靠他人讚美活着,你活着本身就值得讚美。

發展自己

能夠在關鍵時刻示弱的人,反而是那些心理更加強大的人。

如果你敢去承認有人不喜歡你,纔會讓更多人喜歡你。因爲你給人的感覺是“坦誠,每個人都更願意和內心坦誠的人做朋友。

只有你敢於承認自己的無能,才能讓自己的內心變的更強大。

如果你總是在他人面前遮遮掩掩,或許你在獨處的時候會更加孤獨。

最後請大家記住:只有敢於承認自己不完美,才能讓自己更完美。

畢竟你過去幾十年,對自己都是高要求、高標準,不可能看完這文章突然就能改變。要給自己時間去建立新的習慣。

你可以把你的標準訂在時間上。

例如:你平常每次拖地,都得把整個房子弄得一塵不染才甘心。如果強逼自己只清理一角,你看着就會很難受。那麼,你可以把拖地的時間訂在二十分鐘。用心地去做,但時間到了,就得停止。

這樣,你就可以慢慢地把你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生活中這麼多大大小小的事,如果事事要求完美,那我們就會把日子弄得很糟糕。所以,按事情的重要性去定時間。這樣纔可以好好運用你追求完美的態度去開發自己的潛能。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沒有一件事是完美的。

對於任何事物還是不要過分執着於完美才能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