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彌兒》,做時代新型教師

拿起《愛彌兒》,厚厚的一大本,不免在想:“短暫的時間能看得完嗎?”打開《愛彌兒》,越讀越感興趣。聽了楊彥捷教授精彩的導讀,細品《愛彌兒》,更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見解!

一、“自然教育原理”大膽探索並實施。

拋開書本,回到現實,反觀我們平時的教育方法與“自然教育原理”似乎是背道而馳的。看了楊教授給我們播放丹麥孩子野外放養的視頻,平時,我們教育者出於安全考慮,這樣到野外實踐,走進大自然的教學直接被扼殺。來自鄉村學校的我們,有很多的教學資源,就應該讓孩子走進田間,觀察大自然。如:學到《霧》這一課,就可以帶着孩子走出教室去觀察會更有效果;村子裏種了陽光玫瑰葡萄,就帶着孩子們去觀察果子成熟的過程,這是非常有意義;秋天,學校後山出了許多菌子,可以帶着孩子分辨菌子的種類,感受大自然的饋贈……盧梭在《愛彌兒》中談到,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反對打壓兒童的個性和束縛兒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對嚴格的紀律和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主張讓兒童完全自律的活動及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受一切事物。教育者要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而現在,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功利,唯分數論讓老師只會注重分數的提高,而忽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的培養。讀了《愛彌兒》,“自然教育原理”我們可以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大膽的去實踐,就像楊教授爲我們播放丹麥兒童野外放養的視頻一樣,真正釋放兒童的天性。


二、勞動教育應該滲透在教學中

盧梭認爲,教育要“迴歸自然”,由此塑造自然。然而勞動正是“自然人”所必須從事的活動。讀到這些,我不禁想到:讀書時一個城裏的朋友他曾經問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玉米長在哪裏?”當看到盧梭在《愛彌兒》談到的勞動教育思想時,我更加堅定,應該把勞動教育納入課堂,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身體,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

    在盧梭看來,如果不叫孩子去啃書本,而是叫他在工場裏幹活,則他的手就會幫助他的心靈得到發展。在我們的身邊,父母爲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往往不讓孩子參與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種做法肯定是反對的。勞動是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真正的智慧不可能在書本中或權威中得到,勞動教育不僅不會使人遲鈍,反而有利於創造性的發展。勞動教育有利於智慧頭腦的形成,我也堅信,讓學生自己勞動,自己創造學到的東西一定比聽講學到的東西多。除此之外,勞動教育有利於道德品質的形成,正如盧梭所說:“通過體力運動和勞動,才能抵制住誘惑,不致於走向歧途”,事實也如此,熱愛體育,熱愛勞動的人患抑鬱病的概率較少。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病,高血壓各種疾病接踵而來,只有擁有了健康,纔會擁有一切。爲了學生的健康,爲了學生的發展,我們更應該提倡勞動教育。

二:如何成爲孩子心目中的理想教師?

《愛彌兒》一書中,作者作爲愛彌兒的老師,他陪伴着愛彌兒成長。他打破傳統和非常規的教師理念,提倡一種“放任無爲纔能有爲”的教師觀。他在嬰兒時期關注孩子的健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陪伴着與被陪伴關係;兒童期要培養孩子的情感,這時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要熱愛兒童,成爲學生的楷模。應把“成人當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少年期是愛彌兒發展智力的時期,此時教師是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孩子選擇知識,引導孩子學習思考;青春期愛彌兒需要的是德育教育,培養他社會適應能力,此時的師生關係是朋友的關係。自然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亦師亦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多麼的珍貴。

在孩子成人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這種按年齡特徵分階段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是個重大的進步,他對後來的教育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啓示。我們需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這種把體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值得斟酌的。

合上《愛彌兒》,任盧梭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穿梭於腦海之間。也在反思着,如何做一名新時代新型的教師?再次把《愛彌兒》放於心間,似乎尋覓到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