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養育之從最後到第一


每個老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衆人面前是優秀的、主動的、大方的、或者是有特點的。即使是一位家庭教育講師,也如此,但懂得慢養的我們期望並不苛求,希望並不執着,期待美好但也能接受美好如期未至的小缺憾。

老二性格開朗、語言溝通和情感表達很好,在家裏是我們的天使,在外面也受人喜愛。我認爲她是一個大方的孩子,在任何場合都應該是主動的,大方的。當我看到在第一次上樂高課展示環節時,還是讓我大喫一驚。

當在樂高課上完成作品時,老師讓每個孩子向家長們展示和介紹自己的成果。老師問誰第一個來介紹時,我以爲我的孩子會第一個,老師也以爲她會第一個,還專門問了她一句:“你要不要第一個先來?”她搖頭,問她是否第二個來時,她依然搖頭,一直到最後,她選擇最後一個,在現場的我還是挺喫驚的。

等到她最後一個上場時,聲音很小,而且有些扭捏,我當時的感覺真的有些大跌眼鏡,這還是我的家的那個老二嗎?平時自信大方,嘴巴超能說的老二哪去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直到回到家,仍然不能接受這種反差。

回到家我試着和她聊,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媽媽今天看到你在場上介紹時,說話的聲音沒有你平時說話的聲音大,有些聽不到,而且站在那裏好像有些害怕和擔心,你可以告訴媽媽爲什麼嗎?媽媽看看能不能幫到你?”

“我有些害羞”。

“你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人有些多,你不認識,所以你有些害羞?”

“嗯”

“好的,媽媽知道了,媽媽也相信你下次和他們就第二次見面了,會熟悉一點點,聲音就會大一點點,身體也能站直一點點。”

第二週的樂高課,她仍然選擇最後一個展示,我站在旁邊,只是安靜地看着她,用目光傳遞給她信任。這次聲音大了很多,大方了很多。回家路上我告訴她,看到了這一次確實聲音比原來大的,而且表達的語言也比上次多了,全面了,身體也站得直了一些,我都能聽清楚了。

第三週比第二週有更明顯的進步,我看得出孩子越來越自信。並且從倒數第一個分享願意倒數第二個了。

過了幾周後的樂高課上,突然我聽到了孩子說“今天我第一個分享!”我仍然像平時一樣安靜地看着她,用目光告訴她,媽媽相信你準備好了,不管你說的怎麼樣,都是進步,媽媽都一樣用愛圍繞在你身邊。我相信孩子感受得到。

回到家,我對爸爸說:“今天我們小朋友要求第一個站 出來分享,而且聲音很響量,我有些喫驚,但是我覺得她肯定是準備了很久,並且很熟悉這個搭建的過程以及認真聽到老師講的內容。”

爸爸把她抱起來抱了個舉起頭頂的高高,孩子笑的聲音好大好大。

從最後一個到第一個這個過程我們不知道期間發生了什麼,但我相信這個過程是孩子內心力量一點一點增長的過程。

正視最後和第一,最後不一定壞,第一也不一定好,順序無錯對,順序無好壞,尊重孩子那個當下,那個當下孩子內心需要力量,他還沒有準備好,我們需要等待。

我之所以寫這個從最後到第一的過程,我開心,不是她是第一這個結果,是當初沒有因爲急功近利而扼殺孩子內心那顆渴望成長的種子;我欣慰,不是因爲他從最後一個到第一個的過程,是我看到了她的勇氣和自信慢慢增長過程。

每個當下外在和內在的環境都是有差異,每個當下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同,我們不能用固定的思維來定義孩子,給孩子預期,給自己設限。

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特點,特別是6歲之前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孩子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環境中某一個事特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給孩子時間,給孩子正確引導,給予寬鬆的、友愛的環境,讓孩子慢慢渡過。

適當客觀地鼓勵,就像給植物澆水,成長是植物自己的事,但施肥澆水是我們當父母自己的事,允許一次進步一點點,但我們不能偷懶,記得按時澆水施肥。

接受接納孩子的那個當下,孩子的任何反應都是真實的,用慈悲的心包容與接納孩子,就是給孩子充足的愛和自由。今天是第一,明天有可能她又想最後,後天可能她想第二個,那是孩子那個當下自己的選擇,那是她內心真實的聲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