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鱼


在所有的食物中,最爱海鲜,所有海鲜中,最爱鱼。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种类繁多做法也五花八门,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可以轻易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鱼,光听名字就扳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白鲢,花鲢,草鱼,鲫鱼,扁鱼,墨鱼,钳鱼,黄辣丁,丁桂鱼,桂鱼,鲈鱼,多宝鱼、三文鱼等。它们又可以变出很多花样:生食、生煎、油炸、凉拌、红烧、清蒸、做烤鱼、做火锅、做酸菜鱼、做麻辣鱼、做糖醋鱼等。对于爱鱼的人来说,可以天天变着花样吃而不会生腻。

小时候,吃鱼是对年的期盼。记忆中,每到过年,母亲都会买两条活鱼回家。尽管鱼被母亲拧着走了四五十分钟的山路,可是到达家里,仍然是活蹦乱跳的。我们就围着父亲,看他操起大刀,勇敢地杀鱼,再将鱼磷一一剔除,再将其剁成小块,那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下高大起来。那时候,我骄傲,父亲可以种地,也可以到外面去打工,还可以杀鱼,还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免受他人的伤害。

记忆中,鱼,不需要什么调料,只加点儿油,葱姜,自家做的泡椒泡姜,大锅大火熬制,就很鲜美。后来,母亲去了大城市,遇见她的发小刘秦,在城里开了个餐馆专门卖鱼。母亲去吃过一次,虚心请教并记住了做法。母亲才知道,鱼,白水下锅也能做出美味,最重要的是后面的浇头,母亲像变魔术一样为我们做了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酸菜鱼。从此,更期待吃鱼。

后来,听说过綦江北渡鱼,每次路过有北渡鱼的门头都会看上一眼,默默告诉自己:等有钱了就带父母来吃一次。可是后来,父母吃过火锅吃过烤鱼吃过江湖菜吃过来凤鱼却从没吃过北渡鱼,直到它在我心中还未来得及淡化,我已经过了小半生了。

后来,做鱼是一种责任。为了家人,为了孩子,不会做就学,不会杀鱼就想办法。记得第一次买活鱼回家,半路上看见鱼拼命挣扎,急得满头大汗,竟下意识地将鱼扔得老远,看得旁边的叔叔阿姨直发笑:“鱼有什么害怕的?你控制它又不是它控制你。”等我也像父亲一样学会了操刀,那一刻,我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身边慢慢多了需要去呵护的人。

再后来,吃鱼,是对企业的反思。前些天,公司附近一家麻麻鱼可是门庭若市:白鲢9.9元/位,全场现杀,保证鲜活,鱼不限量,尽管整饱。我们就冲着低价去的,冲着刚开业一定会把味道做得很好去的。要知道,那个门店,已经换个好几个老板了。

可是去过一次的人都不愿去第二次了,单就价格来说,有虚假宣传的嫌疑,鱼是9.9,可是还有油碗费,锅底费,酒水费呢。这样算下来,可没多大优势。另外,第一锅好吃后面就不好吃了,这种情况口口宣传,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多人去,只是想品尝一次。等活动六天一过,生意就陷入了冷清的局面。

有一天,听人介绍一家来凤鱼店,倒是生出想前往的念头,只为老板的匠心:唯一活路,把鱼做好。

聂发财告全体食客书

小店开在偏咔咔,做的是重庆招牌菜!

来凤鱼是重庆菜烧煮工艺鼻祖,毛血旺、水煮鱼、烧鸡公工艺源自来凤鱼,通俗点,来凤鱼是“爸爸”。

瞧不起流传300年来凤鱼,就是否定重庆招牌菜历史。

牢记师父的话,努力挣点气,把聂发财来凤鱼店开进北上广大商场,让更多人知道,重庆招牌菜就是牛逼!

牢记师父的话:

小店开在巷子里,

唯一活路,

把鱼做好。

想发财,是每位小镇青年进城最朴素的愿望。

取名聂发财,是把心底话说出来:真的想发财!学中文的聂发财,7年励志餐饮,做过三个项目都没成。这家来凤鱼店,是第四个项目。

与来凤鱼结缘,源自方才唬得盘子大得夸张的来凤鱼大有来头。来凤鱼发源干清康黑年间的重庆来风驿,兴盛于1990年,历经三代传承,是重庆市非物遗产,也是重庆江湖菜的“头牌”。为寻找最好的味道,吃遍大大小小有点名头的来凤鱼店,最多时一天吃5家,直到“望鱼就伤”。

为学到最好的手艺,聂发财向来凤鱼第三代非遗传人学习,传承了师父从1990年开始的来凤鱼手艺和味道。师父说,一盘鱼好吃,除了手艺,关键要有好食材。为找到好鱼产地,跑到重庆最大鱼市场打听,收获由长江水养大、少刺多肉的生态清江鱼。

鱼好,鱼味才好。为满足重庆人对味道挑剔,不怕工序麻烦和成本提高,通过手工炼制红油,不向二次老油低头,坚决用一次性好油。油好,鱼味才好。

聂发财已年满40,理解一生谋一事不易。从今天开始,专心做鱼,在解放碑大同巷里讨口饭吃闲话少说,开心吃鱼,一起发财。上鱼!

而如今,爱鱼更成了一门技术活。买鱼,做鱼,吃鱼,钓鱼……如果一个人只为一件事执着,几十年下来,也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一个人将一件事研究得越透,尝试得越多,就会懂得越多。

世界真大,吾独爱鱼。

文/花默黎

2021.4.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