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這珍貴的人世間

五一勞動節,該怎麼過?你收穫了什麼?

今年五一,和去年一樣,不再做一個有計劃的假期,不再提前買好車票訂好酒店,不再重複刷新着五一的天氣預報,在路上的我早已習慣了放棄舒適和安逸的生活,放棄偶爾想要追求的詩和遠方,還用平凡的瑣碎來安慰自己。有時候,不能選擇也是一種無耐,只有擁有好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幸福。

“真正的修行,首先是放下對於恆常的追求,坦然接受無常的發生。”

在這個屬於勞動人民的節日,勞動是我們最重要的話題。

一個動作數十年不變,“無奮鬥,不青春”,這是最好的詮釋。
不幹活,就沒飯喫。

朋友圈讀着人們的生活,有人走向遠方,身處茫茫大海,獨自在風中凌亂;有人回農村的老家幫助父母幹農活,勞動雖然辛苦但是光榮;有人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流着汗水是爲了更多人的幸福。

即使放假,我也要做一個勞動人民,一個真正的勞動人民。


五月一日,接父親出院,將母親接到身邊照顧父親,一家人只爲一日三餐。忽然很期待父親回家,雖然父親只是生了一個小病,可是他已經在醫院躺了十天,體味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見着父親,還在治療中就催着我辦出院手續。躺在醫院,有時候一天就花六千多,父親很是心疼。回到家,父親說隔壁牀位住着癌症病人,同病牀而住都有些害怕。父親還說連續幾天都睡不好覺,同病房的另兩個人都在打鼾,聲音還像雷一樣大。早早吃了午飯,我和母親外出忙碌,父親一覺睡到五點多,醒來就問:“喫早飯了嗎?”

晚餐,母親教我做豆腐,以前我一直嫌麻煩,母親鼓勵我說:“你還年輕,不要說累。你要向你弟媳婦學習,不管上班多累,回家都要收拾房間,放假還要做飯。”

這是我第一次親自做豆腐,原來工序還挺複雜。首先將豆子浸泡約三個小時,然後將泡發好的豆子拿出去打細,因爲離我們近的打豆子店已承諾要給顧客打幹辣椒麪拒絕打豆子,我和母親在烈日下走了半個小時纔到達另一家打豆子店。還好如今有了機器,磨豆子輕鬆多了,幾分鐘,豆子就磨好了。換做以前在農村,磨豆腐是一件很漫長的事,因爲磨子太重,需要父母兩人合作才能磨成,中途還要不斷添加需要磨的豆子。磨好豆子,將打好的豆渣加水煮開再過濾洗漿。還有點膽水,壓形等,母親耐心地教我,尤其是點膽水,得耐住性子,給豆渣慢慢變成豆腐的時間。分三次點,每次都要從外到裏轉着圈點,以便一整鍋都能雨露均沾。

忙碌了幾個小時,看豆子終於變成豆腐,內心充滿喜悅。難得一次做豆腐,讓我在快節奏的都市中又一次體驗慢的生活,每一步都得耐心等。更重要的是,母親教會我勤勞致富,別人都說母親很能幹,一人帶兩孩子還要抽時間來做豆腐,有一次母親聽別人的建議中午做失敗了晚上又重做直到成功。

五月二,安安和朋友相約兩家人一起去摘枇杷。這是安安朋友父母的朋友承包的土地自己種的果園,纔開始讓更多人知道地方偏遠也沒怎麼推廣沒有商業氣息。車子到達目的地還要走一段崎嶇不平的山路,山上有一座破舊的房子沒怎麼住人生活很不方便,洗手都是從山下帶上來的井水。

待我們穿過玉米地,穿過一大片竹林,行至雲深處,枇杷就在眼前了。枇杷園老闆娘樂呵呵的:“這就是我的果園了,你們免費品嚐隨便喫。哪喫得完,一個人一棵樹嘗一顆都要喫幾百顆了。”

見我穿漢服,老闆娘更樂了:“今天我們的果園來了稀客,連漢服小姐姐也被吸引過來了。”說着舉起相機,今天的主題就叫做仰望枇杷。

話說這摘枇杷也有技巧,爲了保鮮得留點兒蒂把,並且通常長得不好看的更好喫。被一大片枇杷樹包圍,感覺一園枇杷成了精,我們討論着這一棵和那一棵的區別。

我發現一棵與衆不同的枇杷樹,高大挺撥,結的果實不多還很小,一個枝條上會結數個枇杷,可是它的果實最甜,老闆娘驕傲地說那是老枇杷樹。孩子們也有采摘的樂趣,尤其在兩人合作摘到一個又高又甜的枇杷的時候。


回來的路上,我們不滿足於摘枇杷,想對山裏的一切再多一些奢望。苔蘚是最美麗的遇見,養苔這種事竟也能成爲現實。那些不經意的勃勃生機,長在深山中,長在道路旁,長在石縫裏,長在枯木上,忽然想起草木不枯。

在車裏,安安同學的家長極力推薦《小捨得》,先生和孩子們討論着三國裏的人物:曹操怎麼死的,袁術怎麼死的,劉備怎麼死的,關羽怎麼死的,張飛怎麼死的,諸葛亮怎麼死的……時間過得真快,一會就到家了。

在勞動中體驗樂趣,孩子們的世界簡單而美好。

他們說:“今天可以不喝水了,枇杷的水份很多。”

他們說:“三國裏,諸葛亮最聰明。”

先生故意曲解:“諸葛亮的爸爸最聰明,因爲諸葛亮再有辦法,做錯了事還是會被爸爸懲罰。”

孩子們說:“諸葛亮亮沒有爸爸。”

“諸葛亮怎麼沒有爸爸?那他從哪裏來的?”

“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裏蹦出來的。”孩子們露出驕傲的表情。


下午打了一個重要的電話,本來想解釋什麼的,一句問候,一句好久不好,我們彼此都懂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不要拋棄任何一個曾經善待過你的人,我們能原諒傷害過我們的仇人,更能感同深受親人和朋友之間的誤解。

幾年前,我認爲:“我只爲自己而活,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喜不喜歡我那是你們的事,與我無關。”

而如今,我明白:“我們是活在人羣中的,我們有我們、親人和朋友,我們有責任,我們的話會影響他人。跳出自我,學會利他,學會感同深受他人話語中的潛在需求,才能看見一個更大的世界。”

我知道,人們還哭着,笑着,說着,走着,還在愛一個人,登一座山,追一個夢,心兒還在爲一些事歡呼雀躍。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生活,用各種方式取悅自己,在每個小長假之後,都像經歷了一次偉大的洗禮。

文圖/花默黎

2021.5.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