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經常出現,卻又很難察覺的洗腦方式?

你好啊~我是文少。

在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有哪些經常出現,卻又很難察覺的洗腦方式?】。

一看到這個問題,就讓我想起了我前幾天去藥店買創口貼發生的事情。

當我走進藥店的時候,門口小姐姐就向我打了聲招呼並問了句,需要些什麼?

我說:“創口貼”

然後,小姐姐並沒有問我要多少,而是很自然地在旁邊櫃檯拿出了兩盒創口貼,然後問我是要防水的還是不防水的?

我說防水的好一點就要防水的吧。

正當我準備付款的時候,我突然意識過來:“不對,我只需要幾張就夠了啊,我買一盒幹嗎?”。(機智如我ʘᴗʘ)

此時,我才發現,原來我被「洗腦」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強迫選擇原則」,它指的是,想讓一個人順從你,別給他多個選擇,而是讓他在一個選項裏選。

很明顯,這位小姐姐就是讓我在「防水」與「不防水」裏面選,而不是問我需要多少。

很多時候,大多數人礙於面子或者沒有意識過來就急忙付款了,等到拆開之後才發現,自己被耍了。

利用這個原理的案例,最常見的還有就是約人出去玩。

比如週末想約妹子出去玩,不要問她週末有沒有空,而是說,“週末去看電影還是遊樂園?”

把選項限定在「出去玩」裏面,而不是「要不要出去」,從而增加約會的成功率。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如果你不能識破它們,就很容易被洗腦。

下面列舉的5種洗腦方式,我敢說90%以上的人都碰到過,但它們又是極其隱祕的。

假如意識不到,我們就會像提線木偶一樣,很難擺脫它。

一定要看完,看看自己中了幾個,中的數量越多,說明你身上的「木偶線」越多。

建議先點贊收藏,就再也不用擔心迷路找不到這篇回答啦~

1、錨定效應。

它指的是,我們的思維常常會被第一次獲取的信息所綁架,就像沉入水中的錨一樣,產生一種先入爲主的印象。

比如你去商場買衣服,老闆喊價500元,你覺得有點貴,於是跟老闆還價。

但你是在500元這個錨定的價格上還價,最後你還到300元,覺得還挺便宜。

實際上,這件衣服可能不到100元就能買到。

除了這個,在買手機的時候也很常見。

許多商家會給同一型號、不同配置的手機設置不同的價格。

其中有一款手機銷量不高,配置也不咋地,但價格卻還要比其它手機更高。

其實這款手機的價格就是「錨定價格」,它能凸顯其它手機更具性價比。

換句話說,這臺手機就是參照物,你會覺得其他手機更值得購買。

2、偷換概念。

這種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把正話說成了反話,還說得特別有「道理」。

我一個朋友就是「偷換概念」的高手。

他常常因爲身邊異性太多而和女朋友鬧矛盾。

有一次,他女朋友實在受不了了要和他分手。

我朋友問爲啥?

他女朋友很生氣的說:

“你根本就不愛我,如果你愛我,你就會對我專一,不會朝三暮四,你現在身邊一堆異性,你怎麼能證明你是真的愛我?我看你就是在隨便玩玩,因爲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是會對那個人很深情的!”

在這一連串送命題的炮轟之下,我朋友並沒有顯得很慌張,而是先喝了口水,然後溫和的對她說:

身邊異性少的人說愛你,你也敢信?你想想他才見識過多少女生,經歷過多少異性?他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的,什麼是雖然適合自己但是喜歡不起來的,這個時候他說喜歡你,說白了就是沒有對比只有你。只有一個人身邊女生多了去了,見識多了經歷多了, 這個人說喜歡你,纔可信。一道菜好喫,這句話是沒喫過什麼美食的普通人說出來可信,還是山珍海味都喫過的美食家講出來可信?

如果細品這句話你就會發現,我朋友偷換了概念,他說的和他女朋友說的完全是兩個東西。

他女朋友說「深情纔是愛」,而我朋友卻說「經歷多了,才知道什麼是愛」。(你品,你細品)

tip:(關於他們兩個後面的劇情你也可以先大膽猜測一下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_←)

3、認知偏差。

當人長期接受某種單一的信息時,就很容易產生認知偏差。

比如說,當你看多了偶像劇,或者抖音裏面高顏值的主播,就會拉高你對審美的閾值,這也會在無形中提高你的擇偶標準。

因此,當你遇到一個7分的異性,也會覺得很一般,遠遠達不到你的要求。

事實上,那個人並沒有這麼差勁。

同樣,當你在知乎看多了「年輕人該有多少存款」這類問題時,就會覺得賺錢真的很容易,月入過萬應該是標配。

你也因此可能會制定出不切實際的目標,在社會上屢次碰壁之後,逐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一個人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認知偏差,卻很容易被帶偏。

而且,在信息氾濫的社會,一個人的認知偏差更容易形成。

因爲很多軟件都有各自的機器推薦算法,只會推送你感興趣的信息,久而久之,你對某事的認知就產生偏差。

要避免這種現象,就不能長時間接觸淺層信息,因爲這些信息無法讓你深度思考。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好書,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我一直都有讀書的習慣,也有幸拜讀了很多高度精選好書,慢慢積累了足足100本值得一再翻閱的好書。

我還研究出一套超高效的閱讀方法,想培養閱讀習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公衆號「文先森的信箱」,我把這100本超優質精選書單,還有親測實用的閱讀經驗分享給你,它們一定能幫助你增加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4、關聯效應。

先回答幾個問題。

“聽說下雨天,____和音樂更配哦”

“_____,喫完來兩粒”

怕上火,喝_____”

相信你看到這三句話,不僅條件反射腦補了後面的廣告語,甚至腦子裏還會出現聲音。

這些洗腦的廣告,將每個場景都與一樣產品聯繫在一起,並逐漸建立了強關聯。

品牌花大價錢打廣告,想這麼傻x的廣告語,就是爲了讓你養成習慣,形成條件反射,像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樣,只要提到幾個關鍵詞就能讓你想起他們的品牌。

比如,當你喫完飯後,大腦中就會有個聲音說,“來兩粒!來兩粒!”

那要是沒有益達怎麼辦?

買唄。

同理,鑽石也是相同的邏輯,本來和愛情完全不沾邊的。

可是,當鑽石的堅硬和忠貞不渝的愛情聯繫在一起時,就在人們大腦中建立了堅固的認知。

到後來,鑽石就成了結婚必備,沒有鑽石的婚姻是不完美的······

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關聯效應存在,如果你意識不到,就會成爲木偶任人擺佈。

這大部分還得歸功於我們日常的學習,因爲太多人學習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追溯其本質。你想想多少人學習都是靠死記性,而不是真正靠自己想清楚這背後的原因。

所以這裏安利我一直在聽的課程吧——哈佛學習力課,我反覆聽了五六遍,他並不會只教給你套路和公式,而是會系統性的教你怎樣理解一件東西,甚至思考。

如果你需要,可以來我的公衆號【文先森的信箱】,我把這套哈佛課也免費分享給你啦,我保證它會對你幫助超大。

5、權威效應。

無論是什麼人,只要加上一個頭銜,你就會覺得這個人非常的可信。

舉個例子,如果你媽讓你多喫雞蛋,說雞蛋裏面含有xxx,吃了對長高有幫助....一堆吧啦吧啦之後.....你不一定會聽,轉過身就去喫零食了。

但是當一個營養學家這樣告訴你要多喫雞蛋的時候,你就會認真對待了。

這也是爲什麼市面上的廣告一定要找一個知名人士來拍,哪怕知名人士跟這個產品好像沒有什麼關係。

比如,奧運冠軍推薦的豆奶粉,商業巨頭推薦的手機,武打明星推薦的洗髮水....

因爲人們總是相信那些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的人。

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可能只是在一個領域比較厲害,而在其它領域就很一般了。

他們就是利用一種權威效應,來輕易左右着你的判斷。

最後的話。

社會在快速變化,人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這樣才能跟上社會的節奏。

就像手機要不斷升級硬件和系統,才能帶的動配置更高的軟件。

如果一個人,每天接觸的都是一些短視頻、娛樂花邊新聞、自媒體文章等淺層信息,那確實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

因爲你所接受的信息,很可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時間一長,這些信息就會內化爲你的認知,成爲你決策的依據。

我一直很認同一句話:你的時間花在哪,結果就在哪。

多花點時間在需要動腦思考的事情上,才能看透一件事背後的本質,才能成爲更好的人。

在電影《教父》的原著中有一句經典的旁白:

在1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點個贊再走,希望從此刻開始你也能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開啓不同的命運!

對了,看了這麼久也讓我們認識一下吧。

我是文少,一個喜歡研究成長、學習、健身、理財不安現狀的精進主義者,我想和你變得更好一點,希望你也可以陪我一起終生成長。

我還有一個工棕號叫「文先森的信箱」,裏面只分享對你有用的成長乾貨,每篇文章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每個讀者的留言我都會耐心回覆。

我還會精心撰寫心理,學習,理財,運動,習慣,人際關係,思維,生活等方面的文章,因爲我一直認爲,只有全方面的精進,才能獲得更輕鬆幸福的人生。

當然,我也爲你準備了見面禮:

後臺回覆【書單】送你一份優質書單
回覆【口才】我把幾個超實用說話祕籍分享給你
回覆【學習】送你一套能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課。
回覆【時間】教你如何快速提升時間管理效率

對了,偷偷告訴你,我還時不時會給大家送書(當然奶茶肯德基也可以)

工棕號:文先森的信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