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電視劇的定義,以及編劇的那些碎碎念”


“故事裏的角色是有生命力的,他會在文字構建的世界裏,帶我們重新找到現實世界的答案。”

#1

電影

首先說一下電影吧,不知道大家對電影的理解是什麼,可能就是時間長一點的影視作品,或者具有緊促節奏感,能在一兩個小時內完結的一個故事,不像電視劇那樣婆婆媽媽。

但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電影裏面的構圖和畫面感,要遠比電視劇更具有美感和衝擊力。

所以說,電影是結構與畫⾯的一種藝術,它的核心是以事件去驅動故事。

說人話就是,事件在哪,角色就在哪,那麼故事就發生在哪。

#2

電視劇

那電視劇呢?一集差不多四十多分鐘,三四十集的篇幅去講一個故事,有着各種不同的角色在裏面。

所以簡而言之,電視劇則是⼈物與細節的一種藝術,它的核心是以⼈物去驅動故事。

說人話就是,角色在哪,就在哪有事件,故事也就發生在哪。

#3

何爲編劇

編劇就是講故事的⼈。

故事的歷史悠久,基本上可以說從有人類生存,有語言之後,便就有了故事。

只是說故事的流傳是在有了文字和壁畫這些載體後,有些故事才讓後人們知曉。

可是大家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

既然從有原始人開始就能講故事了,那我們編劇到底有什麼用呢?

換作現在的時代,好,編劇是講故事的人,那麼小說家就不是講故事的人了嗎?音樂家的音樂作品講的就不是故事了嗎?

當然,音樂裏的故事暫不屬於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先聊聊小說家和編劇的區別吧。

#4

小說家和編劇的區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有的編劇轉行可以寫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說(當然不是全部,也有例外),但是小說家卻難以去轉行做編劇。

每次去電影院看電影,我都習慣性看到最後的演職員,朋友問我這有啥好看的?

我回答不上來,但我注意到在電影的演職員裏,故事創作和編劇,經常是兩個人名。

爲什麼呢?很簡單,就因爲這是兩個不同的分工。

在放眼望去,奧斯卡的獎項上,原創劇本和改編劇本,也是兩個不同的獎項。

原創劇本,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原創的故事劇本嘛,市場上你沒有看過一模一樣的故事。

而改編劇本就是,根據現有的故事,然後把它改編成可拍攝的劇本,所以大部分故事取決於出版的小說或者網絡小說。

這也就是爲什麼大家看的影視改編和原著不一樣的原因。(當然這是其中一個因素)

這幾年的小說改編蠻火的,好的故事也有平臺的大力扶持。

可是改編小說,可不止改改格式那麼簡單。

假如這個活兒就只是改改格式,那完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啊,還要編劇幹嘛?還有奧斯卡爲何還要單獨爲它設立一個獎項?

喫飽了撐着沒錢花?

看到這,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寫故事和做編劇,就不是一回事。

那麼問題又回來了。

編劇不是寫故事,那到底是幹嘛的?

#5

編劇吹牛皮的方式我可以教你

沒有接手劇本創作的時候,我也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直到後來跟進了幾個項目,我才理解編劇和作家的另一層含義。

作家是真的一門心思搞創作寫故事的人,這毋庸置疑。

但編劇不一樣,他是通過故事去解決問題的人。

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嗎?

大家回顧幾部腦海裏對你印象最深的影視作品,它最後是不是通過故事解決了某些生活上的難題?

《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設計了一連串的故事情節,最終解決了母女之間的矛盾;

《肖申克的救贖》,從蒙冤入獄的銀行家安迪身上出發,最終告訴我們無論生活有多糟糕,也有留有希望;

《千與千尋》,從千尋的父母因爲貪喫變成豬開始,一段奇妙的旅程,最終告訴我們要以誠實、善良、勇敢和勤勞面對他人與工作。

所以明白了嗎?

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故事,總會遇到不同的現實問題,而我們編劇要做的事,就是通過故事,來解決大衆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這些問題。

哪怕可能很多時候,這些問題連我們編劇自己都不知道怎麼面對。

可是故事裏的角色是有生命力的,他會在文字構建的世界裏,帶我們重新找到現實世界的答案。

這也就是故事的神奇魔力。

#6

編劇的商業角度

從商業角度來看,編劇的基本功就是創作的劇本,必須有商業價值。

要知道最近什麼題材流行,什麼樣的故事好賣,什麼題材容易引起觀衆的反感。

比如,你想寫一個賀歲檔的劇本,春節前後上映。那麼不管它是什麼題材,科幻片、家庭片、喜劇片,結尾都一定要讓人感覺溫暖,得貼合觀衆的情緒。

想要混圈子,不說故事最後有多好有多壞,至少做到不賠錢吧?

不然誰敢買你寫的故事?

當然,電影院裏的電影賺不賺錢,一部電視劇有沒有人看,很多時候不光取決於故事,也取決於導演和演員。

很多時候觀衆並不是奔着故事去的,而是奔着人去的。

中國一線的流量明星們,只要你請得到,你寫一個童話故事都會有人買賬。當然不是說童話故事不行,只是做個比喻。

#7

編劇寫人設

故事的前期開發是很難的,而且你也不知道最後由誰來出演這個故事。

所以在前期創作的時候,咱儘可能把人物寫的大衆化,等演員合同簽下來之後,再根據演員本身去重新更改下角色的性格特點,行爲動作這些。

總之儘可能改得符合演員人設,要討喜。

好吧,有點一味地討好粉絲了。

可是,你不討好粉絲,你哪來的人看?在商業面前,觀衆都是客戶,客戶就是上帝。

#8

編劇的協作能力

項目覈實之後,編劇寫的故事就不再是爲個人服務了。

在創建了劇組的主創人員後,互相協作纔是一個難事。

舉個例子,我構思了一個故事,一個物理專業畢業的物理男老師,被調去教學生歷史,由此和一個女的歷史老師擦出火花,兩人管理着同一個班級,最終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這樣一看,這個故事並不難寫。但是很快,問題出現了。

先是演員不滿意,覺得物理老師有點油膩,想改成電競手。

好,改,咱們把故事改成了電競手。接着呢,投資方又不滿意了,覺得這個故事不夠炫。

故事背景應該放在古代,這樣才顯得更加新穎,你想,一個現代的電競手穿越到沒有電的古代,他怎麼打電競?一看就很有趣是不是?

投資方拿錢啊,你作爲編劇怎麼辦?接着改唄,誰讓你沒錢是吧?

改完之後,導演站出來了,他用洪亮的嗓音跟你說:“這個故事不夠接地氣,我覺得女主角太弱了,男主角根本不會喜歡她,把女主角的身份也改了吧。”

哦豁,導演的意見不得不聽吧?改唄!

然後故事變成了一個穿越到唐代的電競手,爲了生存和一家布商的大女兒成親,用現代思維在古代經商。

這都什麼玩意?

所以從這裏分析,很多故事爛,也不全是編劇的錯,更多的還是協作的方方面面,人多嘴雜,各有各的想法,誰都不肯妥協。

最後故事就變成了四不像。

所以說這也很考驗編劇的業務能力啊。

說了這麼多,還是講了編劇的問題,可編劇終究還是要回到故事上來。

那麼怎麼構思一個故事,寫一個讓人會看的故事呢?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甚至有公式。

所以故事又是什麼呢?

下次帶你從零構思一個故事吧......


· 我在等你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