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 | 爸爸媽媽, 手下留情!

4月30日是什麼日子?

五一小長假前一天?

對,但它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發起的。節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

他們的口號是:“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教育孩子,請用理性代替粗暴。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我以前小時候也捱打,怎麼現在孩子打不得?

別想着隨便打幾下沒事,動手有危險性。

隨便翻一下網絡新聞社會版,在2021年都可以搜出來一大堆被父母失手打傷、打死的孩子的新聞。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身體還在成長中,很多部位打不得。

比如,後腦勺。武俠劇裏經常演,壞人被敲後腦勺,倒地不起。這可是有根據的,後腦勺內有小腦、腦幹等重要部位,擊打後腦勺可以導致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高位截癱、意識不清等嚴重後果。會影響呼吸、心跳、體溫等神經中樞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太陽穴,更不用說,一巴掌可能會打失明。

擰耳朵,可以造成鼓膜穿孔。

最常見地往肉多的地方——屁股上打。這處連着脊椎,脊椎受傷可不是說着玩的,另外,打屁股容易傷到孩子腎臟,嚴重的話會引起腦損傷。

大家可能覺得危言聳聽,可你能保證你每一次動手都“恰到好處”不過火嗎?

動手一時爽,後果不敢想。

有研究表明,常年體罰會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親子關係緊張,甚至影響智力。

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了4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

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這一差距是28分。

事實上,對於平時打屁股之類比較輕的體罰,雖然不會直接造成肌肉、肢體的損傷,但是疼痛的感覺會通過神經中樞的傳導,使大腦受到刺激。而較早前已有日本科學家研究表明,長期被體罰可能導致兒童腦萎縮。

捱打是真的會影響智力,研究人員因此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

另外,打孩子可能會觸犯法律。

2016年3月,我國首部反家暴法開始施行,反家暴法明確提出,監護人應當以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得實施家庭暴力。孩子在遭遇家暴,有關部門可主動介入,監護人施暴將被撤銷監護資格,未成年人還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

可能有人會說:“人不打不成器啊!”

調研數據顯示: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爲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孩子,其中:

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而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潛在動因。

那你打他,他就“服了”嗎?

深圳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曾對10所學校,1300名學生展開調查,數據顯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氣,內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沒辦法,只好忍着”;14.8%的孩子會有“真想離開這個家、不想上學了”等念頭。

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你還認爲打孩子沒問題嗎?

現在的孩子和我們當年不一樣了,他們接觸的世界更廣闊,懂的知識比我們當年更多。

“聽話”並不是好孩子的衡量標準。他們有主見,有自我意識和想法,勇於表達,敢於質疑,追求平等和話語權。

孩子已經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難道不應該變嗎?

家長要明白,懲罰是爲了讓孩子改變,而不是爲了懲罰而懲罰,更不是爲了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動手。

動手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動手當成了唯一選項。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做錯了事,你可以適當打打小手,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而當他逐漸成長,自尊心和認知能力增強,要儘量和他講道理。

懲罰他要注意場合,作爲成年人,在衆人面前被埋怨、訓斥都是非常痛苦的經驗,何況是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發怒的時候動手。

對於孩子來說,練字、面壁思過、做家務、減少親密行爲、承擔犯錯的後果……等等,那些不愉快的體驗都是懲罰。

懲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協助他成爲更好的自己。

下次如果要揚起手了,問問自己“除了打,我還有什麼辦法?”



個人公衆號【貘談閒話】ID:motalk818

聊心理,聊影視,聊繪畫,聊菜譜,聊各種有聊之事~

歡迎各種勾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