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中国古建筑合辑》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06天。


无论是在旅行中,电视上,网络上,我们常常都能看到中国古建筑的身影。即便不了解建筑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也很容易感受到中西方古代建筑气质的不同之处。

造成这种不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等。简单来说,建筑就是人盖的房子。衣食住行中建筑排行第三。为了满足居住需求,人类学会了利用自然材料,掌握自然规律。

所以建筑也是人类发展自然科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认识了各种木材,石头,泥沙的性能。在西方发展出了以坚固的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体系。而我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则是以轻便的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构架。

从最初简单的用木头支起小小的棚屋,到在柱子之间架起梁,这样就能支撑出更广阔的空间。再到发展出斗拱,这种结构精巧的支撑构件。这是我国古代匠人一步步掌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过程。

所以,在学习中国古建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史。除了自然科学,我们甚至可以从一座建筑中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制度。要知道,建筑不只用于居住生活,还被用于巩固政权。

比如封建时期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上也有明确的体现。皇宫,王府,官府,商贾大院,普通民居。不同阶级的人所居住的房屋,在大小结构甚至是装饰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僭越之人可能会招致大祸。

清朝权倾一时的大贪官和珅,就将自己的府邸修建得无比宏伟,甚至模仿了紫禁城内的建筑样式,最终成为了他被赐死的二十条大罪之一。这座精美的建筑如今依旧完好地保存着,正是北京城内的恭王府,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古建筑中,镌刻着厚重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除了通过文字故事来讲述,还能怎样让孩子感受到到呢?

《打开中国:了不起的建筑》就是一本很不一般的书。针对小朋友们的认知特点,这本书舍弃了繁多的文字内容,而是用复杂精美的纸雕形式,再现了众多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书中收录了包括故宫、天坛、敦煌莫高窟在内的多个建筑立体纸雕。书的封面就是十分有代表性,同时很有仪式感的对开式大门造型。

打开了我国古建筑的空间美。书中的讲解更像是一位随身讲解员。在读者眼前景象赞叹之余,将这座建筑的历史与独特的价值娓娓道来。这不仅是一本能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互动式的建筑科普书,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书中还精心安排了灯效开关,打开开关,也是为孩子们点亮一份新的好奇心。

建筑既能体现科学与社会,也能体现民族与艺术,数千年来,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民族特征的建筑。比如,极具特色的福建土楼是客家人和闽商人的传统民居建筑。住在一个土楼中的居民往往是一个同姓宗族,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房间组成的圆,围绕着中心的祖堂,象征着宗族团结的核心。建筑物里漂亮的纹样,颜色,结构,种种特征都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建筑在内的每一种工艺,总是有它一贯的民族精神的。

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工艺形式,也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那么我们如何从建筑中读懂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呢?

以我们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例,四合院是一种四面都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的建筑,这种形式不仅应用在了住宅上,书院,寺庙甚至是皇宫也可以看作是四合院的延展。四合院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为什么四合院这种形式能被国人沿用千年之久呢?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四合院的中庭,保证了每个房间的质量。四周的每个房屋,都能透过门窗看到庭院中的景色。

二是四合院具有很高的弹性,每个房间都是接近方形的矩形。可以做卧室,客厅,书房,储藏室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减,可以增建侧院和外厢房。大堂后面还可以增加一个合院,如果要分家,关了侧门,各厢房就可以独立从侧院出入,再往外延伸,四合院群落可以组成一个街坊。街坊组成了城市规划整齐,错落有致。

可见,中国先民早有整体规划的意识。他们喜欢从长远来解决问题,他们从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中找到一种格局。能满足各种使用与变化的需要。

以上关于四合院的解读源自《跟小元谈中国建筑》,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古建筑启蒙书。书中还介绍了许多类似的建筑知识,比如城镇的选址为什么讲究背山面水,中国屋顶为什么大多是曲线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古建筑专家王镇华。虽然拥有深厚的建筑学背景,但这本书却讲得极其深入浅出。书中的内容是作者给四年级的女儿讲解古建筑的记录。其中有作者专业的引导与女儿充满童趣的理解。

所以这本书非常适合亲子共读,跟随作者温暖的讲述,和孩子一起体味中国建筑平和,亲切,温厚的风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