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 君子辦事四部曲——論語解讀

15.17  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這個指導很具體了,君子辦事四部曲:

 第一步,“義以爲質”。“質”,是質幹,以道義爲質幹,爲制事之本。一件事,該怎麼辦,是非可否,以道義爲標準。

 第二步,“禮以行之”。事情該怎麼辦,已經有定見、有主意了。但是,並不魯莽粗暴地去做,而是有禮有節,照顧別人的感受。

 第三步,“孫以出之”。“孫”,是遜,謙遜。出,是出口,說出口。跟人說出自己的意見,要非常謙遜地溝通,和藹而有和順之美。

 第四步,“信以成之”。最後怎麼成就這件事情呢,自始至終,全是一片真切誠實之心,以貫徹於應事接物之間,而絕無一毫虛僞矯飾之意。這樣就能把事辦成。

 這四條,說得太透徹了!一定要切己體察,對照自己辦事的時候,有沒有做到。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親愛的戰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在這裏,首先祝大家勞動節快樂,因爲勞動人民最光榮,就像過春節,我們依然堅持學習不停歇一樣,五一勞動節,我們依然準時準點來共同學習論語。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過的內容。論語衛靈公篇也就是第15篇的第16章。

 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這一章說的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不要和一幫人在一起,一整天也就是整天混在一起,混在一起,說話從來不去談談人生,談談理想,談談未來,談談目標,談談規劃,談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淨是些家長裏短、打趣、戲謔、調笑等等,不是追求大智慧,如何讓自己的人生過的更美好,更幸福,如何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如何讓自己充盈富足起來,而是耍一些小聰明。如果這樣,我們就很難有成就了。

 這裏面也看出來,就是我們要敢於獨處,要學會與自己相處。獨處的時候幹什麼呢?一個是做做冥想,像剛纔我就做了一個冥想,先讓自己靜下心來,這樣也便於我們接下來做什麼事的時候,能夠從容鎮定。

 比如說我們讀書,我們聽演講,我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寫字,或者說做你想要做的工作,沉浸其中。我們能夠很好的獨處,獨處的時候能夠讓時間既有價值又有意義,那麼遠勝於我們所謂的社交。

 當然了,必要的社交,向別人探討,學習的機會如果能抓住也挺好,千萬不要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

 另外一個就是聰明,什麼是大智慧?什麼是小聰明?我想通過昨天的講解,大家應該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了。

記住,耍小聰明會被人識破,而大智慧,既會成就自己,也能成就他人。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呢,我們今天再來學習新的內容,論語《衛靈公篇》也就是第15篇的第17章。

 我們先來看原文。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在這一章裏面,孔子先是提出了君子辦事的4條標準,然後說:你真的照着這四條辦了,你就是君子。

所以君子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有標準的。你能按照君子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做到了,你就是君子。

 哪四個標準呢?我們一個個來看。第一個是以義爲質。質這是什麼?張居正解釋爲質幹。其實說質幹,我相信大家還是不懂,再詳細解釋就是什麼,就是本,以義爲本,爲原則,爲標準,那“義”是什麼意思呢?

 給大家講一講,有幾個意思,大家要好好聽一聽。

第一就是孟子的觀念——義者,宜也。也就是適宜、合適。這個事就該這麼辦,這麼辦最好,這就是義。

 第二個就是傳統的仁義——人格標準。人格標準,它是否符合人格,仁義的標準。

 第三是指的是“詞章之學”、“記聞之學”之外的“義理之學”。——現代所謂的哲學、科學也是義理之學,都是探討人生最高的道理,也就是真理。

 就是把義作爲標準,我們做一件事,做還是不做,看他符不符合義,就是做它該不該,合不合適,適不適合。

如果適合,那我們就做,義無反顧的做,大膽的去做;如果不合乎義,那就不做。

不因爲對方的勢力大,我就放棄了原則,屈從;也不因爲符合自己的利益,這樣自己會得到好處,那我就自欺欺人。

怎麼樣合乎道義呢,就怎麼樣來處理。這就是王陽明說的我心光明,內心強大,一切憑着良知,憑着大是大非去做事情。

我們常聽人說:我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也常會聽人說:這個人做事沒原則,牆頭草,兩邊倒,怎麼說怎麼好!

那我們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呢?該做的,你做了嗎?不該做的,你有沒有拒絕呢?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爲是因爲這件事符合義;不爲,是因爲他不合義,義以爲質。

 再說第二步,也就是第二條標準,叫禮以行之。第一步,我們知道該不該做。該做的東西,那我們就要做。

那怎麼做呢?就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你不能很粗暴,很魯莽,這樣去做,即便是對了,也讓別人感覺不舒服,不得勁兒。

而是要有禮有節,要照顧別人的感受,不急不徐,周旋曲折,不能因爲自己代表道義,就有了道德優越感,就覺得別人都不對,就輕視別人。

表現出來合乎禮節。禮,中國過去特別重視禮儀,我們中國號稱禮儀之邦,那不是開玩笑的,真的是禮儀之邦。

見面打招呼啊,辦什麼事,首先表現出來就是態度恭恭敬敬的,按照禮的方式來處理,讓人感覺很舒服。

 大家想一想就行了,有人和我們一起共同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說對我們待之以禮,我們是什麼感覺?

如果頤指氣使,你又是什麼感覺啊,肯定不一樣的。

看他態度很謙恭,說話很客氣,就很舒服,就很願意來做這個事情。

如果對方讓你感覺到在指使你,不是很尊重自己,你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呀!

這應了一句話,叫有禮走遍天下。這個禮,不是道理的理,而是禮法的禮;無禮寸步難行。我們常形容一個人,說他是謙謙君子,其實這就是說這個人態度上很恭謹,做事讓人感覺到很舒服,謙和有禮,對他不由的就高看了幾分。說這個人知書達禮,這是我們對一個人非常好的讚美。

 第三步就是孫以出之。這裏的孫讀“遜”,是通假字,是謙遜的意思。

出是什麼呢?是出口,也就是特指說話。

跟人說出自己意見的時候呢,要非常謙遜的進行溝通,和藹,有和順之美。

即便不按照對方的意見辦,也能夠謙遜、耐心的傾聽對方的表達。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說,看一個人怎麼看啊?就看他說話和辦事。

說話放在前頭,爲什麼?因爲言爲心聲,你說的話就是你內心的表達。

除非這個人很裝,一般情況下都是如此。

我們常會這樣評價別人,說這個人太會說話了,他一張口就讓我們聽着感覺到舒服,就像寒冬裏面送來了一個小火爐,讓你感覺到溫暖;又像夏天給你一個冰鎮西瓜,喫起來特別的爽,你怎麼都感覺舒服。

這樣的人你就願意和他合作,一張口你就被征服了。

而反過來又有一句話叫禍從口出,就是我們惹的禍,大部分都是言語惹的禍。言語爲什麼惹禍呢?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說話不注意,態度不對,語氣不對,一聽就是盛氣凌人的,就是指揮的,就讓人聽着感覺難受、不舒服,你讓對方不舒服了,對方會讓你舒服嗎?

 永遠記住這句話叫,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你說話不注意,不謙虛的時候,就給自己埋下了一顆不好的種子,對方像鏡子一樣就會反射回來,把你的不友好再還給你,接下來肯定處不好,不利於接下來的合作。

 而我們一定要站在君子的角度,這個立場上來要求自己,不要說對方說話很難聽,所以我就難聽,那你就被帶偏了節奏。而真正的要內心強大,我心光明。

 我要求自己說話,出口的時候就很謙遜。把節奏領下來,不被對方帶着節奏走。

 第四條就是信以成之。最後如何成就一件事情呢?

就是自始至終,全是一片真切誠實之心,以貫徹於應事接物之間,而絕無一毫虛僞矯飾之意,這樣就能把事辦成。

這裏面就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誠,我們常說心誠則靈,這個誠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真心的想去辦成一件事情,我們答應做一件事情,我們就去做這件事情,恪守自己的承諾。

大家想一想,當我們看到一個人,他許諾我們做一件什麼事兒,他做了,而且還做的不錯。再看見他許諾一件什麼事的時候,他又做了,還做到了,如是者三 ,我們在心目中其實已經被他種下了種子,說這個人是言而有信的人,是說到做到的人,是一個真誠的人,是個可信的人。

那麼我們對他的觀感,肯定會越來越好,就覺得他辦事一定能辦成、靠譜。

而事實上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我們許下的諾,你真的去踐行了。日日去做,可能一天兩天辦不成,但是天長日久,一定會越來越好。

 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問:你的理想是什麼呀?有的說當醫生,有的當工程師,有的想發大財,如果把這個理想做成一種信念,一直去堅持,我相信幾十年努力下來,都能夠成事。問題是你能不能一直堅持這個信仰,堅持去行動。

 這4條可以說,說的是非常透徹的,我們一定要切己體察。所謂的切己體察就是好好的對照自己來體會,來察覺,自己辦事的時候有沒有、是不是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道義爲標準呢?

確定正確的做法了,充滿了正義感了,有沒有以正義感來壓人呢?這是夠不夠禮貌呢?說話夠不夠謙遜呢?有沒有照顧到對方的訴求和感受呢?做的過程是不是一直是很真誠的?

 如果我們都能夠做到了,那麼你不是君子,誰又是君子呢?

 這4條由於不多,大家可以記下來、背下來。每天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拿這4條標準來卡一卡,看看有沒有做到。如果能做到呢,那也就說得上是個君子了。

 這四條其實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叫什麼呢?叫外圓內方。

就是內心有原則,有立場,但是外在表現出來的是圓的,不像那種三角形帶棱的石頭一樣,跟人交往它會扎破人的。

而圓的就像一個球一樣,圓潤光潔,這樣的話便於走動,一是不傷人,二是便於挪動,可以用很小的力氣,就可以走很遠。這是儒家的一個非常高的智慧,這有點像外柔內剛。現在有人翻譯就是溫柔而堅定。如果你做到了,那麼恭喜你,你有君子之行,你就是君子了。

 好了,時間也到了哈,這一章就到這裏了,明天我們繼續學習下一章,下一章其實已經都是講過了,還講不講呢,明天再說,可以簡單的說一說。重點放在再下一章也可以,具體怎麼辦,明天再說好嗎?衛靈公篇第十八章。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