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扁食不?


知道扁食不?

许多人大概是知道的,“扁食”更广泛的叫法是饺子,在南方则多叫“馄饨”,四川叫“抄手”,湖北叫“包面”,皖南叫“包袱”,广东叫“云吞”,英语“wonton”即源自广东话。而在敝省山西和一河之隔的河南,则是不折不扣的“扁食”。

咋忽然提起这一茬呢?盖笔者晚上瞎逛游,冷不丁发现了一首少为人知,饶有意思的元曲,作者无名氏,读来笑果堪比德云社的相声:


[中吕]朝天子·匾食——嘲妓家

白生生面皮,软溶溶肚皮,抄手儿得人意。当初只说假虚皮,就里多葱脍。水面上鸳鸯,行行来对对,空团圆,不到底。生时节手儿上捏你,熟时节口儿里嚼你,美甘甘肚儿内知滋味。


曲词里的“匾食”即现在的扁食。想想还真该是“匾食”才对。盖饺子包就,须摆放在一方类似匾的家什上,方不粘连;出锅后呢捞在方盘或圆盘里上桌最好——你说是不是该叫“匾食”?

好了,现在开始欣赏,咀嚼这盘饺子。

通过标题,你我知道,此曲明面上写的是匾食,实际暗讽妓家女子。意思是——

匾食哪,真是道美食,一端上来,白生生面皮,浑似妓家女子嫩嫩白白的脸蛋儿;吃一口,软腻腻,香喷喷,软硬正合口舌意,宛如倚门卖笑人那软溶溶,温热热的肚皮,让你贴上去便粘个牢。匾食可口与否,内中的馅儿是关键。而在红倌人小姐姐这里也一样,除了脸儿俊,眉儿弯,眼儿媚外尚需嘴儿甜,莲步俏,手段妙。匾食是这样的一顿牙祭,如果你打美食街一溜而过,这匾食摊儿还真不少,如果单从外观看,各家都差不多,一样的粉,一样的面,一样的白溜溜,须吃到嘴里,方知其中的妙,大致来讲,其中的馅儿里两样原料断不可少:大葱和肉臊子,前者提味,后者增香,宛似传统戏曲角色行当里的生和旦,又似妓家女子的娇嗔和戏玩,真真假假,假戏真做,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匾食煮到锅里是情形也煞是有趣,笊篱一搅,半生的匾食对对行行,兜兜转转,好似水面上的鸳鸯,团团圆圆,可就是不沉底,不打对,本就是晨间的露水,临时的打伙计嘛。这可真是,包匾食时痒酥酥手指捏你掐你,吃到口里时牙儿咬你舌尖儿嚼你,咽到肚儿里饱你的腹,抚你的胃,品你的妖媚,忆你的滋味。


本篇文字,有点邪门歪道,可千万别因这个被锁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