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亲子关系中,缺的不是爱,是恨!

情绪及心理研究所 

你知道吗?适当地“恨”一下孩子,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好。

社会总不放过任何一个歌颂父母的机会,这是称赞表扬,还是压力?

映雪一直相信自己会是一位好妈妈,她的童年并不开心,所以她一直各种提醒自己,以后要当一位好妈妈,不能重蹈妈妈的覆辙。一定会用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支持他,陪伴他。

生小孩后,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比妈妈更差,简直烂透了。她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小小的吵闹,会让她这么生气,就像疯子似的。只要他嚎啕,就像在指责映雪是一个坏妈妈一样。

不止一次,她有冲动想要掐住孩子。说到这里,她就更讨厌自己了。

孩子的出生,打乱了父母的生活,甚至连好好睡一觉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不管白天还是半夜,他爱哭就哭,爱闹就闹,不需要理由,也不看你的脸色。

照顾孩子中所受的苦,会产生出一种恨,这是很正常很合理。

为了成为”好妈妈”,我们都把这份”恨”埋藏起来,要不就把它发泄在老公身上,要不就先藏起来,等待”报仇”的机会。

“我当年,十月怀胎,养你育你,供书教学⋯⋯所以,你一定要(怎样怎样)”

当孩子稍微有一些行为不合妈妈意,她的情绪就崩溃。因为她的潜意识会认为自己的付出,并得不到任何的回报。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忘记了他是独立的个体。

只有懂得去表达恨,才能表达爱。

所谓表达恨,并不是发泄情绪,也不是指责。当你心情不佳时,没必要对孩子强颜欢笑,这样会令孩子产生混乱。也是一个不好的榜样,让孩子不敢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合理地表达情绪是:妈妈昨天睡不好,所以很累,心情不好。如果能休息一下,我会觉得舒服点。

妈妈昨天和爸爸吵架了,所以妈妈今天不开心,但我们还是爱对方,也爱你。我们回家会试着聊聊/道歉。

指责:你昨晚不好好做作业,害我弄这么晚,累死我了。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知道,所谓的恨是允许和正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不要用社会的目光来攻击自己,更不要责怪自己。承认自己有做不好的地方,接纳自己的缺点。

关爱自己,和自己和解。

平衡的家庭关系中,有爱也有恨,但都透过合理、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而不是藏在心中。



父母控制欲太强,对子女的伤害有多深?

你以为在保护孩子,其实正在伤害他

害怕与人交往?怎么克服社交恐惧症?

捧杀,是毁掉一个人的最快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