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最好成績可以預測首馬的成績?

我的跑步生涯是從跑5公里開始的,隨着時間的積累,5公里對我來說失去了挑戰性,我逐漸增大跑量,從6公里增加到8公里,然後增加到10公里。

記得我剛開始跑第一個10公里時,累的筋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跑了1小時04分鐘,而且需要好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那次我印象非常深刻,由於我是穿了一雙羽毛球鞋跑的,鞋子有點緊,結果把兩個腳趾的趾甲蓋都跑的淤血了,這也使我懂得擁有一雙舒適而專業跑鞋的重要性。於是,我買了一雙專門的跑步鞋。


其實,經常跑步的人都知道,跑步裝備裏最燒錢的就是跑鞋了。因爲一雙跑鞋是有使用壽命的,即使是體重輕的人,經常在塑膠跑道上跑步,1000公里也是這雙鞋壽命的極限了。我們不是裝備黨,可以不用買耐克、阿迪這些特別貴的,但是可以選多威等性價比很高的跑鞋。我自從穿了多威的跑鞋,腳上就再也沒有淤血過。而且我的10公里的成績不斷的pb,我目前最快是43分鐘。

相信大部分跑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從5公里跑到10公里,從10公里跑到15公里,從15公里再跑到半馬,於是開始憧憬着跑一次全馬。這時候,大家可能會想預測一下全馬的成績。網上有一些可以預測的數據,比如10公里如果能跑到42分30秒,全馬就可以3小時28分跑下來。我10公里可以跑到43分鐘,半馬成績可以跑到1小時38分,30公里可以跑到2小時30分,而且跑完還有勁。所以,第一個全馬我定了330的目標,也就是3小時30分完賽。後來,我跑完首馬用了3小時38分鐘,衝擊330失敗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預測的成績應該是建立在有氧基礎很強的前提下,有氧基礎好,後面掉速就少,如果沒有建立強大的有氧基礎,30公里以後掉速的程度會超出我們的想象。我當時跑首馬前就只跑了4個多月,有氧基礎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我的首馬30公里後掉速掉的都懷疑人生了。這也是爲什麼大家都說真正的馬拉松比賽是從30公里開始的。

沒有一個預測數據能預測準確所有的人,可能有一部分人適合。每個人跑步的時間不一樣,同樣是首馬,有人準備半年纔去跑,有人卻準備了兩年纔去跑,10公里的成績都是42分鐘30秒,可能跑出一樣的結果嗎?同理,每個人的有氧基礎不同,雖然都能10公里跑出42分30秒的成績,但是後面的掉速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全馬成績也會不一樣。

這些預測的數據也只有我們初跑者看,有經驗的跑者纔不會預測呢,直接去跑一個就行了。所以,初跑者最靠譜的計算首馬成績的方法是真實地去跑一個42.195公里,這個來的最實際。當我們自己訓練時跑過一個全馬的時候,再去參加正式全馬比賽,那心裏就有底了,那時候定的目標就會更加的符合我們實際情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