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家會傷人》第一章感悟

夫妻之間的矛盾,大多數是原生態家庭親子關係的演化。無論丈夫或者妻子對待你的態度如何,這都不是你一個人的原因導致的。而是原生態家庭親子關係的延續。

結婚後,我與老公經常會因爲一點小事起爭執。爭執的原因主要是老公想讓我無條件的服從他的決定。

比如,換季,孩子該穿什麼衣服了啦?今天晚上喫什麼飯啦?孩子咳嗽該不該戶外運動啦等等。

在我眼裏,我總覺得老公不爺們,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想管。太過婆婆媽媽。

我常常會想,爲什麼老公喜歡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爲什麼決定權對他來說那麼重要?爲什麼他總希望我聽他的?憑什麼?

看完《爲何家會傷人》的第一章,我頓時明白了,這與老公原生態家庭中婆婆與公公,婆婆與兒子的相處方式有關。

在老公的原生態家庭裏,婆婆非常強勢,不僅孩子們什麼事都必須聽婆婆的,就連公公在家裏也沒有發言權。

老公曾經給我講過一個他小時候吃藥的故事。小時候,有一次老公生病了,嫌藥苦,不喫。婆婆就用手強行扒開老公的嘴,然後用勺子直接灌下去。公公雖然看不下去,但也不敢多說什麼。說多了,婆婆就會一頓大吼大叫,而且爭執起來沒完沒了。

記得我結婚的當天,正趕上收麥子的季節。婆婆就讓公公晚上去操場上看麥子(在那裏睡覺),而公公顯然是很不願意服從的。但公公當時也並沒有說什麼(我當時就覺得公公太老實了)。這時候,幾個子女都替公公說話,讓婆婆別安排公公去了,可婆婆就是聽不清進去,最後全家人就這樣妥協了。

我現在明白,這些生活中的細節畫面讓老公內心深處十分的厭惡婆婆,同情公公。有時候老公又會瞧不起公公,覺得公公沒有一個大男人的樣子,太過軟弱。

但受傳統文化影響,老公對婆婆表面上還是很孝順的。老公認爲婆婆非常能幹,做什麼事都特別有主意,整個一個家是靠婆婆撐起來的。雖然他認爲婆婆對待公公的方式很糟糕,但他會勸慰自己,婆婆的性格就是如此,當兒子的要孝順自己的媽媽。

所以,老公把這種內心的掙扎與反抗,轉嫁到了自己的妻子與孩子身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天氣有點冷,老公會直接告訴我,你今天給兒子穿小羽絨服哈。而我呢,則認爲老公管的太多,太細。我內心的臺詞是這樣的:我一個成年人,還不知道應該給孩子穿什麼衣服嗎?這個還需要你來告訴我?幼稚!

所以,我會按照自己對天氣的判斷來給孩子穿衣服。如果老公發現我沒有按照他的意見給孩子穿衣服,他對藉着孩子每一次生病,對我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你什麼時候聽過我的,你根本就照顧不好孩子,讓你給孩子穿羽絨服,你就是不聽”!

而我也不示弱,總會反駁他:“我爲什麼要聽你的?”,我又不是你的奴隸。

爲什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我的內心會有這種被控制的感覺呢?

這也要回歸到我的原生家庭裏啦。我母親是個特別細緻且喜歡給孩子建議的人。從喫飯、穿衣服、跟什麼樣的朋友玩等等,母親都會有意無意的幫助孩子出主意。

舉個例子:

比如,中午母親問,你們晚上想喫什麼?孩子們都說晚上想喫排骨。母親則會說,改天再喫排骨吧,一來我沒準備,還得出去買,時間來不及;二來,晚上喫肉不容易消化,影響身體健康,如果你們想喫的話,哪天中午再做給你們喫(這纔是母親的重點)。

母親經常會根據自己的規則判斷,來決定這個事情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雖然孩子們對母親的有些決定非常反感,不贊同,但母親總會巧妙的給我們灌輸一堆道理,讓我們順從她的意思。

時間久了,其實,我們內心對母親的這種自我主張是非常有抗議的。但又覺得,母親總歸是爲了自己的孩子們好嘛,應該聽母親的。

所以,結婚後,每當老公出現讓我聽他的主意時,我從內心就會特別抗拒。

記得有一次吵架後,我跟老公說,我也是個獨立的人,我有我自己的自由,你別管我。

其實,當意識到夫妻矛盾與原生態家庭的關係後,我不會再認爲老公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針對我,也不會覺得老公這個人太婆婆媽媽,愛管閒事。而是能通過事情本身,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幼小的他與婆婆相處的畫面,以及年幼的他當時內心的感受,以及我做些什麼能夠修補他兒時留下的缺憾等。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不會再拿着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對方。而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對方當下的感受。

婚姻是一場自我修行。只要夫妻之間願意共同成長,互相修正,互相包容,感情會越來越牢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