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論語解讀

15.20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朱熹註解說:“莊以持己曰矜。然無乖戾之心,故不爭。和以出衆曰羣。然無阿比之意,故不黨。”

“君子矜而不爭”,君子莊重自持,但與人無爭。

這話很多人不同意,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怎麼能不爭呢?競爭,是一種幻覺,世上根本沒有競爭這回事。只是你不看自己,老去看別人,就老以爲別人在跟你競爭。

那人們爲什麼都要去爭呢?那是人性的弱點,不關注誰給了他飯碗,總以爲是誰搶了他的飯碗。

如果你老想爭,你的思維就會被競爭者帶走,你就沒法誠意真心地做好事情。

“羣而不黨”,也非常重要。“羣”,是合羣。君子沒有不合羣的,君子有才又有德,哪會不合羣呢?

但是,君子絕不跟人結黨。君子沒有盟友,沒有“利益共同體”,沒有“一致行動人”。

“羣而不黨”,是君子的重要人格。

❤️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親愛的戰友們,早上好!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首先祝大家青年節快樂。在我們這裏基本上都是青年人。不管是什麼節,我們要都要保持節奏,來一天一章的學習論語。

今天要學習的是論語衛靈公篇,也就是第15篇的20章。在學它之前,我們先把第19章複習一下。

上一章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他看問題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君子碰到了事,他首先求之於自己,就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爲他相信我是一切的根源。

比如親人對我不親,不是去批評親人做的不對,而是要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

比如自己考試的成績不夠好,要反思自己有沒有下足功夫,要好好的反思自己,有沒有掌握方法和技巧,有沒有足夠熟練。而不是怪別人,爲什麼你考的那麼好呢?你考的好了我才差的,不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我們工作沒做好,也不要怪老闆,怪同事。要怪自己沒有足夠用心,沒有足夠投入。

那小人則不然,他碰到問題首先就是責怪別人,去抱怨別人,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爲了推卸責任!以爲這樣一來責任就沒有了,事實上是這樣嗎?不是的!

怨別人並不會減輕自己的責任,反而會讓自己越來越糟,因爲問題得不到改善,那下次再出事還會這樣,屢教不改,沒有長進,你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裏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君子求諸己,首先自己身上找原因,有責任首先想是我的責任,我應該如何能夠做的更好,修己以安人,而不是抱怨別人,那是沒有用的。能夠明白這一點,我們生活就會少很多煩惱。

昨天回饋的三位戰友,以李婷的回饋最接地氣。我後來也做評論了,李婷一個是聽得仔細認真,另外一個就是她能夠真正的切己體察,學到的東西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讓自己產生切實的改變。

而且她還有結合了樊登讀書裏面學到的書的章節來回饋,這叫舉一反三,這樣學習纔是真正的好的學習。聽進去了,結合自己了,能夠舉一反三,能夠用起來了,這樣的學習太棒了。希望大家都能像李婷學習。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我們還是把重點放在今天這一章上。今天這一章孔老夫子又給我們說了:君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先來看原文。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這裏面我們先來看一看朱熹的註解。

朱熹註解說:“莊以持己曰矜。然無乖戾之心,故不爭。和以出衆曰羣。然無阿比之意,故不黨。”

那矜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莊重拘謹,矜的本意是什麼呢?就是左邊有一個矛,是一種兵器,但是是一種仁義的武器。

當年,越王勾踐就曾經擺出300人的儀仗隊,都拿着矜來迎接孔子。

矜持本意是指手持矜,代表自信,代表對對方的尊敬、友好和重視,也代表着自己不可侵犯的威儀。

君子矜而不爭什麼意思呢?就是君子莊重自持,但是與人無爭。要說與人無爭,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疑惑說,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到處都是競爭,怎麼能無爭呢?

這個還是要看你怎麼看,看問題的角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競爭是一種幻覺,怎麼說呢?因。爲你不看自己,老是看別人,老是在進行比較,老覺得別人在和自己競爭。

比如說同樣是一個班級的學生,有的人考上了北大、清華,你沒考上,你覺得是他競爭掉了你,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外面。來講是這樣,但事實上是你的成績不夠好,你的成績足夠好的話,你也能夠上北大和清華。沒有上的原因,不是因爲他好了我纔不好,而是因爲你本身不夠好。

這還又有點像我們上一章學到的,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求諸己,就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諸人,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_^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別人當然有關係,但真正的問題在自己身上。

再來說一說矜,矜是莊重自持。比如說我們看到了某個好東西,立馬就有了慾望,如好好色嘛,這個時候一定要矜持一點,要思考一下這個東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我要不要擁有呢?我擁有要付出什麼代價呢?它對我後來的長遠有利嗎?

如果不能矜持一點,看了就想撲上去,就想擁有它,爲了擁有它無所不用其極,那麼就會去爭,就會去搶。

爭爭搶搶結果是什麼呢?你可能既爭不到又搶不到,或者說爭到了、搶到了,爭的六親不認,搶的頭破血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樣不是君子所爲。

那到底爭還是不爭呢,還是說關鍵點放在哪裏?

如果我們老是想着爭,那就是和別人比,和別人比的關注點是放在競爭對手身上,而真正應該怎麼樣呢?真正的關注點應該在顧客身上。

比如說企業來講,顧客他需要什麼呀?他到底想要什麼。比如說未來需求,社會的未來形態,技術的未來發展,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得顧客者得天下。

比如說蘋果出現以後,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手機都沒了,被打垮了,那真的是蘋果毀了它們嗎?其實不是的,是蘋果適應了民衆的需求,而屬於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時代結束了。

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是他們同質競爭,但真正讓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滅亡的在於蘋果真正的滿足了顧客的最新需求。

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就是我們說看問題要看本質,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老想着和別人比。

再拿寫字來比方,我只有把字寫好,我才能夠真正贏得尊敬,而不是說我比誰好,比他強,我就好了。

即便是我比另外一個人強又能怎麼樣呢?我字寫的不好,就是不好,但是我是寫的足夠好,如果能像阿布老師一樣,我想別人想不佩服都難。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有一個美女,很多男生去追她,競爭者衆多。但是你能不能贏得這個美女的關鍵真的在於別人嗎?其實不是的,就在於你有沒有滿足她的需求。

比如說她對於帥氣比較在意,那你是否足夠帥呢?她對於文化氣質足夠在意,你是不是腹有詩書呢?你打敗了十個情敵,這個姑娘也未必跟你走,但是如果你贏得了她的芳心,100個對手也與你沒有關係。

所以所謂競爭,去給別人爭,既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按自己的原則做,埋頭做好自己就好了。

這裏面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雍正王朝》,大家要看過的話,有一個九王奪嫡。除了後來繼承大位的雍正皇帝也就是胤禛以外,那還有像大阿哥,二阿哥太子,三阿哥,五阿哥,八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個個都虎視眈眈的瞄準這個位子。

大家都認爲把競爭對手搞垮了,自己就贏了,而只有雍正是真真切切的去辦實事,爲老皇帝康熙排憂解難。

結果最後以聰明自詡,號稱八賢王的老八胤禩,早早的就被排在了競爭者之外,而真正贏得競爭的,得到皇位的,就是那個不爭的胤禛。

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講矜而不爭,我們再來講君子的另外一個特點,叫羣而不黨,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羣是什麼?是合羣。對君子來講,一般來講,都比較合羣,爲什麼呢?他既有才又有德,充滿了善意,仁愛爲本,至誠無息,恭敬有禮,樂善好施,行好事兒,讓人如沐春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又怎麼能不合羣呢?

所以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君子,合羣也很重要,就是你能不能融入環境,在一個環境你顯得與人格格不入,就你膈應,怎麼着都給別人不一樣,說話做事非要顯出你的與衆不同來,這不叫君子。

但是君子絕不跟人結黨。這裏的結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組成利益共同體,爲了一己私利,幾個人聯合起來,我們就是利益共同體,共進退,不管別人對不對,我就是這樣的,不管別人怎麼樣,咱們必須如何如何。

歷史上結黨營私,黨爭的不乏其人。因爲這個,兩派你鬥我,我鬥你,弄的是國家混亂,民不聊生,太多了。

這裏舉一個最有名的例子,什麼例子呢?叫牛李黨爭,是唐朝末期的。通過這個故事,大家可以看到黨爭的危害性有多大。

唐朝末年,牛黨是以牛僧孺、李宗閔爲首,其成員大多數,是庶族,門第低微,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獲得官職。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寒門貴子。

李黨就是以李德裕爲首,其成員大多數是士族,就是官僚貴族家庭,門第顯赫,依靠父祖的恩蔭進入官場。

兩個不同的派別。表面上看,牛黨和李黨之間的爭鬥似乎是庶族與士族之間的權力鬥爭。

實際上兩黨的政見也多有分歧,分歧的焦點在哪裏呢?一個是如何選拔官僚。牛黨通過進士出身,因此主張科舉取士。李黨多是恩蔭晉升,因而主張恩蔭入仕。

第二個是對於藩鎮採取何種態度。李黨主戰,主張對那些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以武力鎮壓,鞏固唐朝的統治地位,牛黨與之相反,主張遷就忍讓。

除了政見的分歧,兩黨之爭還捲入了很深的個人恩怨。牛黨的牛僧孺,李宗閔評論時政,得罪了當時的宰相李吉甫,遭到貶斥,而李吉甫恰恰是李黨榜首李德裕的父親。因此牛黨認爲這是李黨在打擊本派。

至此,雙方就接下了樑子,牛黨一直在尋求時機排斥和打擊李黨。

唐穆宗長慶年間,牛僧孺做了宰相,就想盡辦法把李德裕從朝廷中排擠出去,把他貶爲四川節度使。

李德裕在任四川節度使之間,工作做的好,接受了吐蕃將領的投降,收復了維州,本來應該受到嘉獎,但牛僧孺不以爲然。

因爲黨爭,你和我不是一黨,你做的什麼事都是錯的,有功勞也不行,不但沒有嘉獎,還逼迫李德裕把吐蕃降將和收復的城池又還給了吐蕃。

這樣就是牛黨和領導的矛盾就更加加劇了。到唐武宗時期,李德裕做了宰相,就運用權勢,把牛黨的代表人物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

等到唐宣宗即位以後,牛黨成員白敏中做了宰相,牛黨又紛紛被啓用,李黨成員又受到了全面的肅清。李黨代表人物李德裕被放逐到遙遠的崖州,最終抑鬱而死。

大家看到了嗎?這兩個黨完全把國家利益置之度外,考慮的只是我是這種主張的,你和我不一樣,不對付,凡是敵人相信的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就相信,完全沒有大是大非,關注點都在於我對你錯,你錯我對,你死我活,我活你死,這個國家能好嗎?最後唐朝就滅亡了。

所以說歷代歷朝最煩的就是什麼?黨爭,最怕的就是結黨營私。

說到這裏,大家肯定會說,現在我們黨不挺好嗎?這是兩碼事。

我們共產黨建立宗旨是讓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爲了全人民謀幸福,和結黨營私的黨,它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大家一定要清楚。

所以說君子他是獨立的,有獨立的人格,他不要靠山,不要加家臣,以君子之道,待人處世。不向誰效忠,也不要求誰向自己來效忠。

他雖然不像誰效忠,卻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忠心,他雖然不要求他人效忠,人們卻願意凝聚在他的周圍,因爲他的心是仁義的,他的原則是透明的,人人跟他在一起都放心,這就是羣,而不是黨。

羣而不黨,是君子的重要人格,不是利益共同體,要求自己一顆誠意,至誠無息的對所有人。

時間也到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一章。孔子告訴我們君子什麼該做,就是要矜持,要有原則,不要老是和別人爭,要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該放的身上。

比如說,你的產品要想贏得客戶,不在於競爭對手,而在於你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追求美女,看看你能否擊中美女的心,丘比特之箭有沒有射中,而不是別人也沒射中,你就贏了,這是兩碼事兒。

另外一個就是合羣,但是不能結黨營私,只爲了自己一己私利和別人來結交關係,完全沒有原則和立場,那非君子所爲。

好了,這一章就到這裏了,感謝大家的聆聽。明天我們繼續學習下一章。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明天早晨6點半,我們在繼續相聚在這裏一起學習和探討,感謝大家的聆聽,明天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