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找一棵生命树

最近开始读七年级第五单元的文章,也就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本单元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冯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这两篇文章都对所写草木进行了充满深情而又细致的描写,而且从中悟出了精神,坚定了信念。

记得无锡市名教师匡村实验学校的丁波老师也有这样的语文实践作业:“如果是三年一带的学生,我会在初一时布置一个特别的作业:用三年的时间,认识匡园中的每一棵树,喊出它们的名字;选择一棵树做自己的朋友。”今年春天的开学第一课,孙老师和丁老师夫妇,就带领同学们去匡园观察玉兰树,感悟春天和生命。

十多年前,我也带着文学社的同学们开展过一个“草木家人”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在洗砚池边的校园中寻找一棵喜欢的草木,认领他成为家人。首先,认识这株草木。了解他的故事、来历,了解他的花期和生长。其次,深入理解你的家人。读有关这棵树的,或这种树的文章,了解草木的精神。再次,和家人培养感情。多次观察他们的美丽;在阴晴雨雪,在日出日落的不同情况,听听他的心声。第四,和树木做知己,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草木。在不同心情下,观察树木,记录自己的感受。希望于此,能够获得对生命和自我的深度认识。

上《紫藤萝瀑布》的课文时候,我对同学们说,近三十年前,我在洛社初中上初三,那年春天,学校组织第一批共青团员在田径场的北边种植一棵杉树。记得,我那时和同学一起种下一棵小杉树,还用小刀在上面刻了一道痕迹。今天,国旗旁边的杉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再寻当年刻下的刀痕已经不知所终了。

大江健三郎有一本书叫《自己的树下》,可以读读。他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介绍祖母讲的故事之中有一个叫“自己的树”。祖母说:“那树在林子的高处,山谷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人的灵魂从自己的树的根,也就是树的根部那里出来,走下山谷钻到刚降生的人的身体里去。所以呢,人死的时候只是身体没有了,那灵魂呢,是要返回到树根去的。”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也将人的生命比喻成树木,他说:人是树,思想是树上的鸟,树倒下了,鸟儿却飞到了其他的树上。这可以说与大江健三郎的说法不约而同。

大江健三郎说:“情魂从树中来,亦归于此。”老梅说,人的生命是一个朝圣的过程,探索灵魂的人要为自己寻找一棵生命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