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閱讀走向自主閱讀

早晨的時候,開着電瓶車行駛在洛社大橋上。我忽然閃現出了靈感。以前的閱讀經歷,成功的經驗似乎不是很多,但還是有的。值得記錄下來。第一是深閱讀,反覆閱讀,並且寫讀書筆記。比如讀《學習和教學》整理了七大學習理論的筆記,還有《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整理了名家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筆記,帕爾默的《詮釋學》,反覆閱讀,寫出了詮釋學的來源和發展的讀書筆記等等。

其次是設定主題的二次閱讀。因爲有了第一遍的閱讀,所以,對於相關書籍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哪些地方是最精彩的,邏輯前提,理論假設是什麼,其最高目標是什麼,與閱讀者我的關係怎樣等等。比如,我讀馬紮諾教學目標分類學的時候,將馬紮諾和布魯姆的學說作比較,然後開展梳理。比如在閱讀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的時候,二次閱讀的時候,抓住了核心概念“人格”和“社會情感”,來展開重新的建構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人格是相對穩定和整體性的結構,而“社會情感”與態度、手段、能力等等都密切相關。二次閱讀《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正是2020年寒假的日子。因爲疫情,所以有空閒,有時間,我二次閱讀的時候,抓住了關鍵詞,“理解”“設計”“教學”這些概念,來展開建構。

最後是閱讀之後,不僅僅要了解,還有理解,不僅僅要理解,還要能夠描述生活中的現象,詮釋它們,能夠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甚至是預見一些現象和問題的出現,給出解決的方案和方法,提升掌控能力。

出版家郝明義先生在《越讀者》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面對書籍的海洋,一定要通過展開研究性閱讀、專題閱讀,賺得閱讀的第一桶金,否則很難有對於書籍的駕馭能力。《如何閱讀一本書》也介紹了關於主題閱讀的一些方法。確實,語文學習應該在教師和同伴的帶領下去實踐這樣的主題閱讀,爲自己和學生們的精神發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