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然读书打卡768天 2021/5/11《建构解决之道》②

李明然读书打卡768天 2021/5/11《建构解决之道》②  P133-135

“如何克服困难”成为次目标

在当事人提及去解决问题会遭遇到的困难时,“如何克服这个困难”,或许就可以变成完成大目标下需要先行达成的次目标了。

例如,当事人说:“我很想考高分啊,可是我无法专心读书。” 此时,“如何让自己可以专心读书”,就成为下一个优先与当事人深入再谈的小目标了。

以及遇到当事人改善行为的困难时,就往“如何克服困难”的方向思考。当有“克服困难”这个次目标后,咨询师可以先用“奇迹问句”引导当事人,让它描绘克服困难之后的美好愿景中当事人会自然表现的行为,找到一些可以现在立即开始做的方法。也可以用“假设问句”引导当事人思考:“如果你能专心读书,会是什么样子?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把当事人能思考专心读书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以“例外问句”引导当事人去发现:何时曾有读书专心的样子,是如何做到的?如何可以多做?

在讨论如何克服困难的次目标时,咨询师可以用“评量问句”询问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动机、信心、主动性等向度之分数的高低。这除了可视咨询师理解当事人之外,也可以从此处去引导当事人:需要发生什么,才能使分数上升1分?  而”如何上升一小分?”,又成为克服困难的这一次目标的更小目标了。

有时当事人改变的意愿不高,对自己的信心也不高,咨询师可以结合“关系问句”请当事人猜想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会如何为他打分:

你猜你的领导,会对你进步的信心有几分?

你猜你朋友会说你会主动尝试的可能性是几分?

所以当事人想要的目标是最大目标,而克服阻碍目标达成的困难是次目标。当事人克服困难的态度及他人的观点,则是在考量如何克服困难时可同时加入的向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