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的絕唱 漫遊三蘇祠

不合時宜  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  每逢暮雨倍思卿

十幾年來,成都去了近十次,比起平時的匆匆忙忙星星點燈,五一可謂全方面地體會到了“天府之國”的富庶與繁華,夜幕初降之時彎曲的寬窄巷子,杜甫草堂裏的書香茶館,武侯祠兩旁的各色火鍋店,春熙街閃爍着斑斕的霓虹燈,好像體會到了一些煙火氣薰染下的大都市生活。

眉山在成都南邊約七十公里,因城郊一座遠望如眉的小山而得名。在1500多年的歷史中,它幾乎一直是郡、州、專區的治所,是四川盆地西南部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這個有着詩一般名字的地方,在將近1000年前,孕育了中國文學史上巨人~蘇東坡。

早上乘八點的高鐵,半個小時便到,從滿員且喧鬧的車廂裏下來時感覺到的是久違的安靜。眉山的街道都很小,路面也不怎麼平整,或許是在老城區的緣故,周圍也很少看見高樓大廈。打車去三蘇祠的時候路上似乎也聽不到機動車的鳴笛聲,司機很健談,我們眉山沒什麼,就是出了個蘇氏三雄。那話看似低調,其實已經很霸氣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從眉山有了蘇軾,連司機都這麼有文化這麼牛氣沖天。

“走過平湖煙雨,跨過歲月山河,我始終相信,那些歷經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蘇軾的人生旅程中若不是經歷過大風大浪,怎會有後來的風輕雲淡。

眉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故里。三蘇父子以其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輝煌的文學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在文學上造詣極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稱“凝鍊老泉,豪放東坡,衝雅潁濱”。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三蘇祠,從古到今一直是文人雅士和廣大民衆拜祭聖賢的聚集場所,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來此景仰,吟出優美的詩文;不知有多少高人雅士來此駐足,留下雋永的對聯;不知有多少中外遊客來此遊覽觀光,追尋三蘇的道德文章。

來到三蘇祠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門樑上的朱底金字匾額“三蘇祠”和門柱上的對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勝蹟古祠堂”。“三蘇祠”三字由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題寫,字體雄渾豪邁,筆力遒勁,爲“中華名匾”。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蘇洵、蘇軾、蘇轍這父子三人之中,大蘇蘇軾應該是不僅代表了父子三人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唐宋八大家裏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在我們文化史上的高峯壁立千仞,詩書文風采俱賢者風起雲湧,蘇軾正是文化成就佼佼者的翹楚。

漫步在三蘇祠,感覺整個祠堂比想象中的要大,建築也較多,屋宇典雅,樸實而不張揚,給人以清幽閒雅的書卷氣息。啓賢堂、來鳳軒、抱月亭、百坡亭、雲嶼樓、瑞蓮亭、披風榭等,鑲嵌在山水古木竹石間,不但不感到壅塞,反倒顯得古意盎然。

庭院紅牆環抱,綠水縈繞,荷池相通,曲徑亭榭,花草扶疏,小橋頻架,堂館亭榭,錯落有致,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之稱。樓臺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真可謂“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三個小時的輕鬆遊覽思索,雖不是走馬觀花,但還是時間有限,只能匆匆結束莫名已久的拜訪。三蘇裏蘇軾是成就和造詣最高的一位,蘇軾之所以在詩文書畫四個領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與其家庭良好的教育環境密切相關,其母親就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從小就很注意對蘇軾兄弟的教育。

祠堂裏的紀念館,通過繪畫展示了一些場景。可以肯定的說,青少年時代,他衣食無憂,有充足的時間,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再加上蘇軾的聰明好學,矢志不渝的努力。殷實的家庭對蘇軾的成長乃至成才起到很大的推動性,這些優越的先天與後天的絕對條件,不知甩掉別人幾條街,不成就大才也是太難了!

一個偉人的誕生,必須經過千錘百煉,蘇軾的艱難坎坷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想當年宋朝也是世界大國,士大夫們不僅三妻六妾還天天研究房中術,而蘇東坡只研究詩詞歌賦,總共只有三房,最後一任王朝雲還是通房大丫鬟轉正的,比較省錢。他不僅清廉還親民,在各地留下大量紀念館足以證明他的豐功偉績,比起現代某些政界大佬,他是乾淨的也是清平的更是空前的。

在經濟洶湧澎湃的當今,如何讓精神超越財富,不得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蘇軾人生中幾次大起大落依然勇立潮頭,烏臺事件發生後,不是被貶滴就是在貶謫的路上,但依然還能天下爲公胸懷大志爲民服務,留下大量最高品位至今無人比肩的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真乃吾輩學習之榜樣。




    重聲明:本文爲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

                    何崇秋 2021,5,5於古長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