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視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必要的條件,也是快樂的基礎。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太太鬆下梅野在《神的妻子》(松下幸之助被稱爲“經營之神”,所以他太太被稱爲“神的妻子”)一書中說道:“所謂辛苦是指內心的煎熬。沒有東西、沒有錢並不痛苦,是難關,只要有希望就不覺得辛苦,心的平靜是幸福的根源。”這種平靜來自安全感,也就是小羅斯福所謂的“免於恐懼的自由”。

研究發現,孩子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表達情緒,假如他表達情緒的後果是捱打被罰,這股情緒就會被壓抑下去,往後再以別的方式爆發出來,例如青春期的叛逆行爲。

很多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勒索了、捱打了,回家不敢講,因爲他過去的經驗是告訴媽媽:“老師打我。”大人就會說:“老師爲什麼打你不打別人?一定是你不好。”然後不分青紅皁白再打一頓。從此以後,孩子不論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都不會回家講。這種缺乏安全感,覺得沒有人在乎他、關心他的孩子,以後很容易出現反社會行爲;那些受了委屈沒有人出來安慰他、自己又沒有能力報復的孩子,會用詛咒的方式從口頭得到滿足。

家長有守護自己孩子的責任,這不是說要替他出氣,而是要坐下來聽他講出原委,把對錯分析給他聽,並教他下次應對的方法。

人只有處於安全的環境,學習纔會產生興趣;人也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長大,身心纔會平衡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