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我,不是漸進積累的過程

如果說探索“自我”的終點是“自我”消逝,那麼,很多人會想到宗教中經常提及的“無我”境界,進而會把自我探索的活動與宗教的修習方法聯繫起來。那麼我們以佛教的修習方法爲例,一起去看看它們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

01 “無我”的真意及修習之路

據傳佛祖35歲悟道成佛,80歲涅槃,期間說法共49年,經歷了大致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剛剛成佛後,爲衆生說“法華經”等大乘佛法;第二階段,見衆生不能理解大乘,而轉說“四諦法”“阿含經”等小乘佛法;第三階段,又回到開示“般若”“瑜伽”等大乘佛法。

而區分大乘和小乘最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無我”的境界不同,小乘佛法是達到“人無我”的境界,即看到人爲五蘊假合,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無有真實的“自我”本體存在。而大乘佛法則更進一步,達到“法無我”的境界,即不論生命體還是世間萬物,都是依緣假立,唯識所變現,沒有任何獨立存在的實體。簡單說,小乘是“人空”,大乘是在“人空”基礎上,照見“法空”。

我們不必去深究佛法內容,只需知道,“無我”在佛法教義中的核心地位,而大乘的境界要高於小乘。既然有了教義,而且還分出不同的境界,有了高低之分,那麼自然有踐行的法門。據說佛祖在講法過程中,傳授了很多修習方法,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綜合起來共有八萬四千之多,可以對治世間衆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佛教歷經數千年,發展到今天,門派林立,而且每個門派幾乎都有自己的修習方法,並堅信只要用心參照研習,都能通往覺悟之路。

縱觀佛教創立已有兩千多年,期間信奉者數以億計,依照佛法苦心修煉者也不計其數,但是,爲什麼歷史上能夠真正覺悟得道者卻鳳毛麟角呢?是佛法講的不正確,還是修行的方法不對呢?其實都不對,是絕大多數修行者對佛法和修行方法存在着誤解。


佛祖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以後,爲了利益衆生,他講了很多的法,無論是初期的《華嚴經》還是中期的《般若波羅蜜經》以及後期的《大涅槃經》,無論是在印度本地流傳的,還是後來經過翻譯流傳到中國來的佛法,都是佛在世時親口講述出來,然後經過後人的結集成經。但是,其中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字:“空”!但是這個空,不僅物質是空,更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本質爲空,因此修行的根本在於將一切事物看空,一切執著修空,這纔是佛陀的本義。

佛祖在圓寂之前曾囑咐過諸弟子四句話,其中一句便是:“依義不依語”,即成佛重要的一點是要領悟佛經的“義”,而不是佛經中的“字”,因此,《金剛經》上有句話“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大意是:即使是佛法也應該舍掉,更何況其他的東西呢。)可見,理解佛經本義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不是佛經說的不對,而是能領悟其真意的人太少了,絕大多數人都處於一種盲目相信的狀態,把成佛當做一個實現自我的目標去追求,其本質和追逐名利沒有什麼分別。

然而,比誤解佛經本義更爲普遍的現象,是人們對修行方法的錯誤認知和過度依賴

佛教各個宗派流傳下來的修習方法,通常脫胎於開宗立派的始祖的覺悟之路,他們的弟子把其成佛經歷總結成方法,然後傳授給後人,信徒們便將這些方法視爲成佛祕籍,潛心苦修。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那些各個宗派的祖師覺悟時與這些方法有必然因果關係嗎?我並不否認修行方法對於自我覺知的輔助作用,但這些僅僅是輔助而已,決定性作用恐怕只有覺悟者本人清楚,但這種清晰永遠無法藉助文字和語言能夠表達。

還有些人自認爲認識一些高僧大德,甚至得到一些所謂的“真傳”,然後就開始苦心修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有一些超凡體驗,便將其視爲進階或提升層次,殊不知這些如同健身能增強肌肉一樣,都是意識領域的正常反應,如果對這些變化誇大或曲解,則完全與覺悟這件事背道而馳。如果沒有把覺悟的深刻含義弄清楚,那麼任何修習方法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無疾而終恐怕就是必然的結果。

02 自我探索是漸進的過程嗎


如果說實現“無我”是探索自我和佛教共同追求的境界,那麼按照佛教中流傳下來的那些修行方法,漸進地練習,逐步依照次序不斷地提升自我,會有什麼問題嗎?

首先,實現“無我”境界不是一個目標。佛教中無論哪個修習方法,它們都無一例外地預設了很多階段性的目標,並圍繞這些目標制定了一整套系統方法,通過大量重複練習實現既定目標。但“自我”探索則不然,它並沒有一個事先要追求的境界或目標,沒有固定的探索方向,只是觀察此時此刻的真實發生,包括對外在的環境觀察和對內在感受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基於目標的比較、評判和期待,只有這樣纔會不脫離真實,纔不會被目標所束縛,僅這一點,那些所有基於目標的練習方法都是錯誤的。

其次,按照漸進的方法修行,與真相永遠背道而馳。佛教中絕大多數練習方法都講究修煉層次或次第的,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例如成佛之前,先要達到菩薩、聲聞、緣覺等境界。那麼,在意識領域或心理層面會存在那種涇渭分明的境界或層次嗎?當然不是!人類進化數萬年以來,始終存在這樣一個誤區:人的精神世界存在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在某個個體中又有不同的層級存在。而事實的真相是,人類的意識是一個整體,這纔是覺悟者看到的真實境界

再有,“無我”境界是時刻常新的,不會固着於一點。修行方法的存在就意味着試圖找到一條現成的、可借鑑的路,去達到那個目標,去觸及所謂的真理。而真相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真理,永遠不會停留在某個固定的點,因此,追求真理,永遠也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方法

在探索真理這件事情上,無路可尋、無據可依,沒有任何一點點現成的東西可以參照、可以依據。無論是來自於別人,還是來自於自己的經驗,都不能成爲達到真理的階梯。那些方法無論來自哪裏,它都是來自於過去,都是陳舊、腐敗、破碎、僵死的,它與真理——也就是那個鮮活的、時刻常新的宇宙生命,格格不入。

在心理層面的自我探索每一次都是全新的,要麼失敗,要麼頓悟,並不存在一點點地積累的過程,而一旦覺悟,就是釜底抽薪,不再是揚湯止沸。

03 否定,是通向真理的唯一之路


與佛教修習的方法類似,其他宗教以及心靈成長之路的本質也都如此。儘管對於這些內容,我們從邏輯上似乎都能理解,但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如果否定了所有的方法,那麼怎麼可能覺悟真理呢?如果非要說有一條路的話,我們不妨暫且就稱之爲“路”,那麼這條路就是不斷地去否定、打破那些擋在我們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礙,這一點有些像科學領域的質疑精神,這種質疑在心理領域同樣寶貴,但與科學探索不同的是,不要輕易去“創立”一個觀點、一個方法、一個體系,那些東西在真理面前,都不堪一擊。

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否定這件事兒,其實範圍非常廣泛,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幾乎涵蓋了所有心理領域相關的觀點或觀念,包括科學、宗教、組織、教義、導師等等,當然,自然科學類的知識不在其中,僅限於心理領域,我們要否定的是所有僭越事實的思想,也就是自我,而不是事實本身。以修習方法爲例,否定的是修習中預設的目標以及基於目標而制定的方法,而不是否定追求真理這個事實。

提到否定,好像特別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會聯想到對立、質疑、反駁。當自己的觀點被別人否定之後,很多人不禁就會反問,你憑什麼敢於否定這一切呢?你覺得自己就是正確的嗎?你是一個覺悟者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頭腦按照自己的邏輯習慣性地提出這些問題實屬正常,但我想說的是,這裏的“否定”並非如通常我們想象的那樣。

首先,否定那些內容的主體不是某個個體,也不是基於某一部分人的觀點或者共識,當然,更不是我本人。否定它們的是事實,是真相,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的真相,這個真相併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我們通過摒棄自己內心的各種偏見和陳腐的觀念,清空所有的思想障礙,心平氣和地去觀察和感受發生在身邊的每一個細節,就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真相,看清的同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對它們予以否定。

其次,基於事實的否定,和我們日常出現的爭論、辯論不同,並不會出現兩種不同觀點、觀念的對立,因爲這種否定的過程僅僅是一種對事實的描述,並不會產生新的觀點和結論,而正因爲如此,這種否定才最具有生命力和說服力,這纔是否定的精髓所在。那麼,也許有人會問,這麼做是不是另一種狡猾的表現呢?當然不是,因爲這種否定旨在於打破存在於我們頭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而不在於彰顯某個觀點的正確和強大。

那麼,接下來,又有讀者會問,你否定了那麼多的東西,那總該有肯定的東西吧?也就是說,你認爲的真理、真相、事實到底是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回答的是,關於真理究竟是什麼,坦誠地說,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真相時時常新,浩瀚無垠,根本不是頭腦所能理解的,更不是語言可以表達的,至於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只能自己親自去實踐、去體驗。

我們頭腦中有太多自以爲是的觀點,確切地說是偏見,它們並非來自於某一個人,而是來自於全人類千百年的積累。那些觀念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們的出現就是對事實真相的遮蔽,只有徹底否定了它,真正的覺察纔會發生,真相或所謂的“真理”纔可能顯現。

在沒有看清真相之前,甚至是看清真相,覺悟真理之後,都不去確立任何所謂“正確”的東西,就像佛陀當年說過,自己講了大半生佛法,其實一個道理都沒講一樣,這恐怕纔是對真理最好的詮釋。孔子曾對弟子說過他對待鬼神的態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真正的覺悟者從來不表述、不提及任何超越人類所能經驗的東西,甚至刻意迴避這些問題,是擔心後人把覺悟變成一種對人生超級體驗的追求,而那個追求本質上就是追逐自我利益的另一種形式,其恰恰是探索自我最大的障礙。這纔是那些覺悟者真正的智慧和慈悲

覺悟者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虛張聲勢,相反,他們總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瑣事中發現問題,通過那些可以感知到的事物、情緒、情感和念頭,引領大家對現狀產生深刻地質疑,直到看清其本質,最終達到徹底摧毀虛假的目的。去僞方能存真,心理探索領域,“僞”瀰漫於整個內心世界,無處不在,它就是自我!

無論自我變得多麼強大,多麼深刻,都無法擺脫其與生俱來的虛幻性和侷限性,它和生命的磅礴完全不在一個維度,面對事實,它脆弱得不堪一擊,絲毫禁不住真理的質疑。只有通過真正的覺察,發現自我、看清自我、清除自我,那個真,被我們稱作真相、真理、真實的東西,纔有出現的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