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八快到了,你爲什麼買買買?

520快到了,618也不遠了,又到了我們“血拼”的時候!

無論是520、618,還是雙十一,雙十二,其實本都應該是我們生活中平平無奇的一天;但從前幾年開始,它們逐漸變成了商家和消費者一起狂歡的特殊節日!

520要爲愛的人買買買,618要爲下半年囤囤囤,雙十一要爲自己買買買,雙十二要爲聖誕花花花……

即將到來的520,商家說:要愛愛人愛朋友愛父母愛家人愛自己=買!

即將到來的618,商家說:一次囤夠半年,優惠又省錢,勤儉持家=買!

那麼,我們到底爲什麼買買買呢?

是因爲需要嗎?那堆積在角落裏生灰的物品是怎麼回事呢?那些湊單的、滿減的、便宜的?

而對於商家來說,消費者爲什麼不購買;如何讓消費者購買、買的更多是永恆的難題。

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以上所有的難題都可以在《我們爲什麼買買買》一書中找到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是卡特琳·V.揚松-博伊德,她是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劍橋校區心理學系的高級講師、消費心理學家,經常受邀去各大知名企業和大學演講。

此前她已經出版過兩本相關方面的著作,這本書是她在更多積澱之後的產物。

市場上大多將消費心理學的書籍,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商家引導消費的“營銷”舉動上,真正涉及到消費者“心理”的內容比較少;這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把研究的重點聚焦在消費者的心理上,讓商家和消費者自己都更懂消費者心理,同時藉助了市場營銷理論來幫助理解。

下面我就書中的幾個內容,進行淺顯的解讀。

爲什麼要了解消費心理學

21世紀是一個消費主動型社會。我們來看幾個數據:

全歐洲人民每年會花費大約50億英鎊購買冰激凌。

在挪威,每個家庭每年在食品和飲料上的花費大約是3860英鎊,在服飾上的花費大約是1830英鎊。

在美國,平均每人每年會使用大約1333千克紙;全美居民每年在化妝品上花費80億美元,消耗250億升礦泉水。

可以看出,消費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費社會對我們的影響不僅僅是買什麼用什麼,更影響到了我們的價值觀、審美和判斷力,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在這場消費熱潮中都不能倖免。

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品牌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

僞精緻裝飾的身份地位

從我們還是小孩子時就知道:其他人會根據我們擁有的衣服玩具來選擇對待自己的方式。

這意味着:我們的物品一直在給我們傳遞關於自身的價值觀念,並在玩耍娛樂中逐漸內化

成年後,不同品牌和產品就像是一個個符號:開奔馳的人可能會自認爲或者被別人認爲是成功人士,穿美國鷹牌牛仔服的人都是很有個性、與衆不同的人……

有時候,爲了進行有效的溝通,人們在特定的場合必須使用具有共同意義的符號,比如在酒會時大家都穿正裝禮服。

而符號本身也是通過人不斷的社交活動創造出來的。

這一切都是在無意識中逐漸發生的。

人們在社交中尋找羣體身份和羣體屬性,也在社交中尋找個體存在感——與他人做比較。

人們常常找那些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這叫做下行社會比較,以此凸顯自己的優點。

但大多情況下,我們無法自主選擇比較對象,我們很可能是與那些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進行比較,也就是所謂的上行社會比較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女性對自己的外表吸引力和自尊的評價,“理想的形象”對女性的影響往往是負面的,女性會覺得自己更差,且研究發現年輕女性比成熟女性受影響程度更高。

與之對應的,當一個品牌或產品建立了較好的含義時,個體將自己建立在這些完美形象之上,購買者會覺得自己屬於這個羣體,屬於這個品牌建立出的完美形象。

這也是爲什麼雜誌封面或廣告主角經常是完美女性或威猛 男人。

小結

消費者的很多購買行爲,除了需要,更多的往往是爲了建立和保持身份,或者獲得羣體的認同。

這種營銷行爲和消費行爲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大多數情況下,它可以幫助我們給他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並改變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

但個別情況下,也會使我們感到多方面的不足,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適當地懂一些消費心理學,提高我們的辨別能力是很重要的。

每天和仙魚一起讀好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