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访遂宁射洪金华山·全真道圣地(2)

        金华山,是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的圣地,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前山为金华道观,后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读书台。山上古柏森森,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巧夺天工

        金华山因其山中的金华山道观而得名,清末以来,统称金华山,沿用至今。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物换星移,岁月沧桑,金华山虽历经近1500年的盛衰变化,但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风犹存,游人、香客往来不绝。宋朝皇帝封为“玉京观”。

        金华山山势呈马鞍形,前山是主峰,山脚下是虹飞桥 (又名百尺桥),因陈子昂《登金华》诗有“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而得名。穿过雕梁画栋的虹飞桥,顺左上三十余级石阶,即可到达金华山前山门。站在前山门,一眼望去,层层石阶直上山头,两旁古柏森森,云环雾绕,颇有世外仙山的味道。

        从前山门上行的石阶共有365级,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990年修复。这石阶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即你从金华山的前山门始,心诚意专地登完365级石阶到达南山门,就能使你在今后每年的365天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金华山道观与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观、大邑的鹤鸣山道观,三台的云台观并称四川四大名观,与四川众多道观同属于道教全真派。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年)。东晋时,有方士陈勋来此结茅为庵,修道学仙,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敕令在该山修建规模宏大的金华观,距今近1500年。唐代重建时,更名为九华观。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又改名玉京观。

        金华山祖师殿内供奉的是真武祖师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师是金华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华山庙会的来历。每年农历“三月三”,顶礼朝拜的香客,观光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天达5~7万人。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进入金华山南山门沿蜿蜒石龙拾级而上,可依次参观道观的灵祖殿、药王殿东岳殿祖师殿三清殿。这些宫观殿宇大部分系明清建筑,殿内供奉的塑像仪态万千,栩栩如生,颇具匠心。

        正殿高9米,长7.7米,宽5.5米,建于元代延佑二年(1315)的灵祖殿通敞宽阔,气势沉雄。 

        金华山道观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道教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简称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说化身老子,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

        金华山古建筑众多,散布山间,呈层次分布,错落有致。山上林木蓊郁,有国家级保护古柏千余株。行走山中,山中无尘雨,却有空翠湿人衣的感觉。历代追索先贤遗风,来此凭吊者众多,且多有题记,都存于山中博物馆。杜甫晚年居蜀, 曾扶杖前来,留下《野望》等名篇描写山中胜景,抒发心中慨叹!

        玉皇宫又叫玉皇楼、玉虚阁,为金华山第一大阁建筑,阁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的玉皇大帝像。唐朝时这里是金华学堂,是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也是清代名士杨中仁读书讲学之处。清道光年间,读书台迁移后山,在此建起了玉虚阁。

        玉虚阁内立一座两米多高的回文诗碑,刻有清代盐亭杨太虚在金华山道观作住持时所作的回文诗《蔚蓝洞天》(背面刻有清嘉庆四年射洪县令胡魁撰写的《增栽金华山林木碑记》),正读倒念皆成诗:

        封郭满天撑老柏,卷波烟水映乔松。

        龙头倒卧见高峰,洞古铺天绿树笼。

        浓情尚吐飘香桂,觉梦惊声听晓钟。

        淙夜澈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

        这首诗都描写了金华山上的八种景象:倒头石龙、蔚蓝洞天、撑天古柏、卷波乔松、飘香金桂、 梦觉晓钟、清泉雅韵和红茸山花。八种景象呈现,生动传神、自然帖切,情景交融,是不可多得的佳妙之作。

        两颗柏树500多岁古柏在玉虚阁对面,一大一小,树冠约10米左右,高约11米。相传,这两棵柏树是玉皇大帝身边一个灵童的拴马树,一大一小,寓意有天有地,因此聚集了不少灵气。像这样的古树, 在金华山有几百棵 。

        麻雀也相当地有灵气,我正手忙脚乱拿相机,它们却并不飞走,直等我拍摄完毕才离开呢。

        纯阳阁与玉虚阁相距约30米有一座纯阳阁,阁内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此处,原为“读书台”旧址,清道光十年(公元1884年)迁读书台于后山梧南岭。但阁前平台右侧仍留下这一座巨大石碑,碑的前后分别刊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亲笔书写的《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金华山野望》两首诗。杜甫宝应元年(762年)冬天到金华山凭吊陈子昂,当诗人看到冬日的金华山一派冷清,陈公读书堂又长了许多青苔,不禁发出“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的感慨。

        一路蛇行下山,可通往石龙舫。而后,有沿江小路可通往后山门,一路看江,赏心悦目。有老君殿,正在维修中。

(相关介绍来自百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