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知名品牌的引爆點

之前聽過這樣一個說法,說一個企業從0到1的時候最難,從1到10就簡單了很多,而從10到100又是一個檻,但是一旦過了100,後面的擴張便所向披靡,到幾千都不是事。

從0到1,驗證的是盈利模型,考驗的環節很多,團隊、產品、用戶定位、服務水平等等,多數初創企業這個檻都沒邁過去,所以這個階段最難。

從1到10就是簡單的複製盈利模型了,相對來講比較容易。

而從10到100需要營銷推廣的介入了,再好的產品沒有營銷推廣這個助推器,只能是一個小衆的受歡迎品牌,想成爲全民皆知的知名品牌就不得不提這個詞:引爆點

01

引爆點是什麼

引爆點是一個品牌短時間內從藉藉無名到全民品牌,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那個點

引爆點的決定要素有兩個,一個是人,一個是產品。我們想設計自己品牌的引爆點便是圍繞着人:你的目標用戶;產品:你所提供的產品展開的。

目標用戶:做過用戶運營的同學都知道要對用戶進行分組,從傳播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用戶分爲傳播員、內行、忠實用戶、泛用戶、邊緣用戶。

傳播閾值:我發現所有講用戶分級的內容,講的都是不同層級用戶對品牌的粘性。

比如忠實用戶對品牌的粘性要大於邊緣用戶,這點我覺得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其實用戶分級真正有價值的是傳播閾值。

不同類型用戶的傳播閾值是不同的,我簡單擬下這幾個用戶層級的傳播閾值:傳播員(0)、內行(0.2)、忠實用戶(0.4)、泛用戶(0.6)、邊緣用戶(0.8)。

括號裏的數字代表讓這些人主動傳播品牌時的閾值高低,數字越大,閾值越高,越不容易被觸動,越不容易傳播,也就是俗稱的脫敏了。

舉一個例子,小米手機出了一個頂級處理器的手機,價格只有同類型手機的五分之一,傳播閾值是0.3。

那麼所有傳播閾值低於0.3的用戶看到這個消息都會主動去傳播,比如內行用戶(0.2),一定會奔走相告。而泛用戶(0.6)哪看得懂,體會不到那種心情,就不會去傳播,邊緣用戶(0.8)還會覺得,內行用戶(0.2)到處安利是瘋了嗎?

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了嗎?如果不明白可以多看幾遍,引爆點的傳播原理就是如此了,根據不同傳播閾值的用戶儘可能高的設計閾值,就更容易打造爆品,形成品牌

02

如何設計引爆點

設計引爆點的原理已經明瞭,是設計足夠高的傳播閾值。做過小紅書種草的同學會有一個感觸,顏值高的產品更容易被傳播。

我們在打造網紅產品時,顏值高是第一個要過的關卡。小紅書的用戶是精緻女生居多,喜歡好看的事物,她們的傳播閾值很簡單:就是高顏值

如果你們的產品打的是男性用戶,高顏值有用嗎?效果估計會差很多,因爲男性的傳播閾值不在顏值上,你看PS5設計的好看與否重要嗎,我們漢子關心的只是這個東西能帶動多大的遊戲,有哪些遊戲可以玩。

以餐飲爲例,如何設計引爆點呢?

餐飲品牌的引爆點設計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爲經常外出就餐,樂於打卡拍照的用戶受衆和小紅書受衆很接近,尤其是最近出的網紅餐飲品牌,都是顏值巨高的.

不管是店面設計還是出品設計,一個比一個好看,至於喫的口感嘛。等這些小姐姐拍完照,菜都涼了,能好喫到哪裏去?

所以對於餐飲來講,高顏值的傳播閾值等於0.6,也就是你把菜品設計的高大上些,除了邊緣用戶,其他到店消費的顧客,基本上都會拍照傳播。

能抓住四個層級的用戶(傳播員、內行、忠實用戶、泛用戶)已經很不錯了,會比普通的餐飲品牌日子好過的多,起碼不缺流量了

如果想好上加好,讓邊緣用戶(0.8)也加入到傳播行列,要如何做呢?單靠顏值是不行的,就像我這個泛用戶,再好看的菜品我都不會拍照發圈的,我的傳播閾值可是相當高的。

可以從文化和逼格上入手,高顏值的產品並不少,有文化和逼格的高顏值產品卻不多。

如果是一個有濃郁文化沉澱或者人均消費2萬的門店,我還是會考慮拍照分享的

濃郁文化比如器皿配上《富春山居圖》那樣的典故,搞幾張名貴的名人字畫作爲鎮店之寶,傳播閾值一下子拉高了不少,能主動傳播的人羣也擴大了很多,引爆點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以快消品爲例,如何設置引爆點呢?

快消品的範圍很廣,來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辣條。這種低價的東西,幾乎很少人喫個辣條還發朋友圈吧?主要原因是產品的傳播閾值太低,0.1都不到,完全沒有分享的慾望。

那麼針對內行(0.2)如何設置引爆點呢?零糖零卡零反式脂肪酸,喫多少不長肉,還賊辣,賊有口感。內行看着成分表,喫一口無糖辣條,拍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太平常不過了。

咱們直接拉到傳播閾值最高的邊緣用戶(0.8),如果傳播閾值達到0.8,前面所有層級的用戶都會觸發傳播,所以就往最高了整

一個辣條讓邊緣用戶吃了都會去傳播,引爆點的設計難度確實不低,設計精美已經不起作用了,你喝江小白會發圈嗎?大概率不會。但是喝82年的拉菲就說不準了,對吧?

有個巧合的點是,傳播閾值跟馬斯洛需求的層次是成正比的,越能滿足用戶的更高層需求,傳播閾值越高,越容易被分享

馬斯洛需求的頂層是自我實現,辣條產品如何讓用戶自我實現呢?試想下這個場景,一個邊緣用戶吃了某品牌辣條,隨便吐槽了一句:這辣條要是能再加大加寬些就更好了。

品牌方收到了這一訊息,不僅把辣條加大加寬了,還邀請這個用戶到公司總部去試喫體驗新品,這個用戶會不會主動去傳播這個品牌呢?大概率會的。

這樣做的成本可能有點高,低成本的玩法也有嘛,把提建議的用戶暱稱用文檔編輯成一列列的,印到包裝上去,用戶看到品牌對自己如此的重視,也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

就像衆籌電影落幕時感謝衆籌的用戶,字幕裏出現這些人的名字,這個傳播閾值到頂了,必會引發傳播。

03

最後

引爆點很難把控,原因是我們不知道不同層級用戶的傳播閾值是多少,也不知道如何設計出高傳播閾值的體驗,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領悟。

當你看透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傳播原來如此簡單,你隨隨便便出的一個點子,就會引發跟風一般的傳播,這就是對傳播閾值發自內心深處的理解。

用戶就像是提線木偶,就看你能不能抓到牽引木偶的那根線了,也就是引爆點的傳播閾值。

作者:老虎講運營,《全棧運營高手》作者,運營推廣大牛,千萬流水項目操盤手,專欄作家,專注產品運營推廣,擅長品牌打造和爆款製造,號稱運營推廣老司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