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叫你100遍,你煩嗎?看這裏!專治你的“煩” 你可以回想自己的兒童時代,感同身受。 理解孩子的心理機制。 孩子煩你,是因爲你給的還不夠。

做媽媽的都希望和孩子關係十分要好,十分親近。

可遇到特別粘人的孩子你真的沒有“煩”過嗎?

當你上了一天班回家,除了要買菜做飯,還要收拾家務,可是孩子一會一下“媽媽”的叫你,只叫得你心煩意亂、火冒三丈。

孩子叫你能有多大點事呢?不是動畫片裏精彩片段想和你一起分享,就是畫了一幅他認爲很滿意的畫,想讓你誇她。

有時候,當你好不容易安置他睡着投入工作,突然一聲“媽媽”,簡直可以奪去你的“魂魄”。

每次忍無可忍的時候,我們就會大聲嚴厲地訓斥孩子:媽媽忙着呢!你能不能別添亂!

每次“吼”完後,看見孩子失望、受驚嚇的小臉又覺得好內疚和後悔。

如何是好呢?

你可以回想自己的兒童時代,感同身受。

每位家長曾經都是孩子。孩子的每個年齡階段我們都經歷過。

我們每經歷孩子的一個年齡段,就會更理解自己父母那個時候對我們的付出和對生活的無奈。

很多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從緊張到緩和,都是從有了自己的小孩開始。

這是什麼?是同理心的作用。

所以,在理解父母的時候,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理解我們的孩子。

回憶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對父母的關注有着很多的期待。

在童年時期,孩子主要的圈子就是父母和家庭,所以他們會把自己大大小小的事兒都與你分享。

等到他長大了,圈子大了,他會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轉向外界,到朋友那裏尋找關注和認同。

那麼你現在給予他的關注和關懷,將成爲他日後對外社交的底氣和信心。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用長遠的目標去對待孩子對你的每一聲呼喚,爭取孩子的每次呼喚都不被“辜負”。

理解孩子的心理機制。

如果回憶過去還無法讓你和孩子感同身受。

那麼就從科學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心理機制。

孩子在兒童時期心理機制是“及時行樂”“活在當下”的。

而成年人的心智卻具有“預見”和“前瞻”性。

遇到同一件事,你和孩子看到的、想到的都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不僅是因爲我們擁有比孩子更爲豐富和強大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心理機制和大腦發育都還未發展成熟。

他不能真的理解你的忙碌,不能真的體會你的憂傷,更不能在你疲憊時給你成熟的安慰。

我們最好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就硬要他“懂事”和“聽話”,這無疑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你只有等待和適時的引導。

拉着這隻蝸牛,散步。

孩子煩你,是因爲你給的還不夠。

如果你總是“煩”的心理狀態應對孩子對你的各種“呼喚”,就怪不得孩子會越來越“煩”你。

因爲,他在你身上想要得到的關注和愛,他一直沒有得到呀。

小孩子還沒有將感受和需求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他只能用本能的肢體反應展現自己的訴求。

今天他用的是“哭”和“喊”,明天他如果還要不夠,他會有力氣做更大的動作——離家出走,暴力相向……

給足孩子童年期想要的關注和關懷,他的內心將獲得被愛滋養着的平靜,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滿滿時,才能將愛施與他人,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只有今天我們忍住內心的“火氣”和“煩躁”,把被愛和被關注的感受傳遞給孩子,孩子才能體會這種感受,才能這種感受傳遞給他周圍的人。

長大以後的他才足夠豐盈和飽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