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2)

从第10讲至第21讲是这门课的第二部分,主要在讲心智的发展。

人要获得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行为的改变,而且离不开心智模式的有效运转。


第10讲 认识心智模式:辨识防御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我们从小到大形成的习惯化的想法,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心智模式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心智模式至少在两个方面对我们的人生起作用。

首先,它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其次,引发行动。

情绪(感受)、思维(想法)、行动,三者是一体的,积级思维,即成长型思维会激发有效的行动,从而加深“我能行“的信念,进入积极循环;消极思维,即防御型思维就可能引发拖延、想退路,找理由,从而得出”我不行“的信念,进入消极循环。

这两种心智模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流派---自我决定论 。这个理论认为,推动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主要有三个因素:安全感、自主性和胜任感。

安全感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如果妈妈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肯定,孩子探索世界的本能也是自主自发,这样他的自主性就出来了;有了安全感、自主性,孩子就会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努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能力就会不断成长,这样就有了胜任感。

这种胜任感又会不断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他的自主性就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就会由妈妈转化为自己,他可以胜任工作,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进入了正循环。这就是成长型心智模型。

反之,如果从一开始,他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进入另一种心智模型,即防御型心智模型,这样他就陷入另外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的循环,而防御型思维就是阻挡我们自我发展最大的思维障碍。

防御型思维的三大天王: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

这三种思维背后都有他们想要防御的东西:
僵固型思维,防御的是你内心完整的自我形象。
应该思维,防御的是你内心已有的规则。
绝对化思维,防御的是可能的伤害。

第11讲 僵固型思维:为什么你活在别人的评判中?

这一讲主要内容是防御型思维的第一大天王:僵固型思维。

关注自我证明,还是关注能力成长,是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重要区别。

僵固型思维,会导致脆弱的高自尊。他们有很强的证明自己的包袱,“自我“非常重。僵固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做对他本人的负面评价;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做是一种帮助人们改进的反馈。

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的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

僵固型思维的背后人际关系上的不安全感,隐藏着这样的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请记住,我们都应该在与世界的真实互动中发展自我,而不是死守着一个僵化的自我概念。

如果你相信变化,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会怎么发展才重要。

第12讲  突破僵固型思维:如何“正确的“犯错?

这一讲的内容,主要讲如何克服僵固型思维。

僵固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会把注意力放到证明自己聪明和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上。实际上,“聪明不聪明”,“能力强不强”所形容的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个体和环境的互动方式能否促进能力的成长。

克服僵固型思维的核心,是改变对错误的认识。

我们要怎样转变对错误的看法呢?

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

我们要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但是,如果你的错误会导致你一无所有、家破人亡,那你就要小心了。

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有时人生会因为错误而变得更丰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