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好好說話:“界定式”溝通

【教孩子好好說話:“界定式”溝通】

早上孩子對我給她安排的服裝有意見。

今天大雨,白天均溫在20度左右,我給孩子安排了薄的長袖T恤,再加一個運動外套。

可是孩子說:我想穿短袖。


我們基本上每天都會和孩子上演一場或好幾場”辯論會“,在許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上爭輸贏。

如果這個時候是你,你會如何說服孩子正確穿衣呢?可能無非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今天天氣有點冷,我不能答應你穿短袖,你會着涼的。你必須給我穿長袖。

給孩子不能穿短袖的理由,給孩子唯一一個不得不選的理由。

第二種:今天天氣這麼冷,你這孩子不是有毛病吧?你自己覺得能穿短袖嗎?

這種有給孩子貼標籤的嫌疑,孩子會立刻自我防禦,堅持己見,以證明自己的明智。

第三種:你每天都跟我扯皮,這種天氣怎麼能穿短袖,衣服放這裏,你愛穿不穿!

這種拋棄和隔絕式溝通方法,顯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單單發泄自己的情緒,並引火上了孩子身。他之後也會有情緒。整個早上大家可能都不愉快了。


有一種和孩子好好說話的溝通方式,非常簡單,也很有效果——“界定式”溝通。

什麼叫“界定式”溝通呢?

就是以自我爲界定,說自己的感受,以此讓孩子知道媽媽的感受和底線。

怎麼操作呢?

如果是上面的例子,採用“界定式”溝通方式,我就應該這樣迴應孩子:

在這個季節穿短袖還真是個不多的選擇(關注他了),可是你看今天的天氣大變了,天氣預報說一整天都不到20度(客觀事實),如果你堅持穿短袖去幼兒園,我肯定會一整天都惦記你,不能好好工作(強調他這麼做,我的感受)。來吧,親愛的,穿上這件長袖T恤!(溫柔、堅定地說出自己的決定)。

今天早上我就是用這句話,輕輕鬆鬆說服了我女兒。她還熱情地給我一個擁抱:好的,媽媽。


這種“界定式”溝通方法的好處很多:

第一,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坦誠相待,用情感在與孩子做交流。

很多時候我們總把理由放在情緒之前,將很多小事演變成與孩子之間爭奪輸贏的辯論賽。殊不知,坦誠地告訴孩子,你的真實感受,他說不定會更理解你,更體諒你。

我不穿短袖,不光是因爲天氣原因,還因爲媽媽真的爲我擔心。

第二,邊界是我們生活的框架,是與人相處的底線。

當你一次次對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時,其實就是在告訴他,媽媽和你相處的底線和規則是什麼。孩子也會在一次次與你的交流裏,找到彼此間最舒適最恰當的互動方式。

第三,以自我爲界定,不要界定孩子,就是在教孩子以後如何界定自己與人的關係。

持續地用這種界定自己感受的方法與孩子溝通,用“我覺得……,我感到……”代替“你怎麼……,你得……”的句型,避免了互推責任、給孩子貼標籤的“坑”。

用溫柔且堅定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所謂言傳身教,孩子也會逐漸學會這種與人交流的溝通方式,關注自己的感受,整合自己的內在。

成爲一個內心平和,情緒穩定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