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過地理看歷史:三國篇》(2)

1. 陶謙讓徐州

讓給劉備的理由:一是劉備名聲好;二是劉備還有實力;三是不給劉備的話,只能傳給自己兒子,當時還沒有先例;四是徐州四戰之地,四周軍閥都虎視眈眈,沒有一定能力的人是守不住的。
下邳:劉備接管徐州後,將治所遷移至,此處曾是楚王韓信的封地,理由是下邳境內有泗水流過,沿水北上可以到達彭城與沛縣,往南可以到達淮河,水路是最便捷的運糧運兵通道,可以更好地防止曹操、袁術兩股勢力的侵蝕。
彭城:與下邳地理條件相似,劉備未選擇此處作爲大本營,一是離曹操太近,沒有緩衝,二是離袁術太遠,調兵運糧時間太長。
南陽:呂布、張濟從長安出逃至中原,均選擇出武關到達南陽,南陽是一個大盆地,即可以北上中原,也可以南下荊襄,是關中的南大門。

2. 官渡之戰

黑山軍:農民起義軍的一支,發源於太行山南端的黑山,位於冀州、幷州和司隸校尉部的交界處,處於三不管地帶,逐步向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地蔓延。
官渡:位於鴻溝岸邊的一個渡口。

3. 平定江東

經學:中國特有的一門學問,這些研究、考證整理出來書籍準確性的人被稱爲經學家,只有中國才具備,王朗正是其中的一員。
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先秦時流傳下來的被稱爲古文經典,漢朝人整理的稱爲今文經典,這兩個學派經常產生矛盾。
茂才:即秀才,孝廉爲郡舉,茂才爲州舉,其數目遠少於孝廉,但含金量更高。
廬江郡:治所本在舒縣,劉勳接任後將大本營放到了皖城,此處是吳楚的咽喉,同時可以避開曹操的鋒芒。
豫章郡:所在的鄱陽湖一帶與江東之間都有大山阻隔,南面有南嶺作爲屏障,沿湖的平原地帶能生產糧食,很容易形成割據勢力。
孫策軍:打了江東作爲基業,又喫掉了江西,還把觸角伸到了荊州的東部。

4. 統一河北

袁紹軍:原本背靠燕山,右枕太行,又有青州、幷州作爲兩翼,可偏偏會在各種建議中選擇最糟糕的那個方案。
鄴城:背靠燕山和太行山爲屏障,身後又有河北大片的平原提供糧草,很容易形成割據勢力,不僅能統領河北,而且離中原近在咫尺,對中原王朝直接構成威脅,到今天已不復存在了。
河南與河北:過去以黃河爲參照物,今天以漳河爲分界線。

5. 北征烏桓

鮮卑與烏桓:東胡被擊敗後,殘部沿大興安嶺向南、北兩個方向逃竄,往南的稱爲烏桓,往北的稱爲鮮卑,都是以最後落腳地附近的大山爲名。
烏桓南遷:漢武帝時期被南遷趕往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這五個郡,在關塞外遊牧,替漢朝防禦匈奴。
水渠:曹操爲了北征烏桓,爲戰時運兵運糧用,修建了水渠,後來隋朝的大運河北段,有很多河段就利用了曹操修的水渠。
北征道路:當時從華北平原到東北平原的主要三條道路,平岡道、盧龍道與無終道,是遼西走廊打通前的主要通道。
三郡烏桓:曹操在投降的烏桓人中挑選精壯者入伍,後來跟隨他南征北戰,號爲天下名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