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语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们对爱的误解太深!

上大学的时候,大学同学敏敏的恋爱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恋中的敏敏,把宿舍变成了她的主战场。每天与男朋友煲不完的电话粥,用电脑记录两人所有的聊天记录,寒暑假揹着父母偷偷约会… …

总之,两人恨不得时刻粘在一起,永不分离。

意料之中,毕业没多久,两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意料之外,婚后没多久,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婚姻亮起来红灯。

敏敏开始抱怨老公,每天下班后只知道打游戏,洗衣机里的衣服从来不会主动挂起来,不求上进… …,

而老公则开始对敏敏恶语相向。说敏敏故意挑剔。言外之意,敏敏对他不满的行为,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因为敏敏心中有了第三者。

敏敏因此伤透了心,停止为家庭的付出,也开始对老公漠视不理。

最后,经过3年的冷战,他们选择了离婚。

当初彼此深爱的他们,仿佛过眼云烟。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步入婚姻后,从爱人变成了仇敌?

难道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

《爱的五种语言》让我明白,原来,我们对爱的误会太深。

爱是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事,而不是你为自己做了什么事。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派克给爱下了这样的定义,我很喜欢: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当彼此坠入情网,开始恋爱的时候,我们的自我界限并没有得到拓展,反而会跟伴侣融合到一起,产生理想的幻觉,认为自己到达了爱的巅峰。实际上是自我界限的一种退化。(不做详细赘述,百度查:自我界限)

当幻觉破灭(情网破碎),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若想避免这种情形,两人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

从恋爱到婚姻,不是尘埃落定,享受所谓“爱情盛宴”的开始。而是我们通过相处,了解并接受彼此的差异,从中拓展自我界限,完善自己的开始;是我们学习如何通过爱他人的行动,促使彼此心智成长的开始。

但大多数人步入了婚姻后,都会一心想着如何享受来自对方的爱,而没有想过或者没有准备好,如何认识自己、认识对方,然后付出自己的真爱。

爱对方,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的“爱之语”。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对爱的渴求形式也会大不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夫妻之间,明明都付出了爱,而对方却感受不到。因为我们不懂得用对方能接收到的爱的语言,表达我们的爱意。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绪箱子”需要用怎样的爱,才会被填满。

对于敏敏来说,婚后,如果老公能在具体的家务事上帮助她、支持她,她才会感受到来自老公的爱。

而对于敏敏的老公来说,如果他能常常得到敏敏的肯定与赞赏,才会接收到来自敏敏的爱。

当我们彼此用爱的行动填满对方的“情绪箱子时”,爱就会在两人之间流动起来。

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大概正是因为相处只是彼此成长的开始。而成长,则意味着努力付出、改变自己的开始。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也是美好的。就像破茧成蝶~

因为彼此吸引,我们开始恋爱。因为长相厮守的期望,我们选择了婚姻。步入婚姻的我们,请记住,爱是主动的行动,而不是被动的感受!

只有实实在在的、符合对方心意的行动,才能推动爱情的齿轮,让爱在彼此之间转动。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彼此心智成长的开始!

让我们一起在婚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