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近30年來,我獨處的日子,比羣居的生活要多得多。

即便此刻,我在時隔七年後,迴歸原生家庭,與母親、弟弟同住,我依舊感覺我是個孤獨的個體。

我接觸到的世界與這些年我受的教育、看過的書,已經使我們在思維上南轅北轍。

這種不同,使我困惑,我感覺自己是這個傳統家庭裏的背叛者,我不願意按照長輩給予的指引生活,我否認他們認爲對的生活方式。當質疑的聲音立體環繞在耳周的時候,我開始自我懷疑。這種尋求自我個體享受的行爲是否是種病態。

直至讀到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我豁然釋懷。蔣勳先生將孤獨劃分爲六章: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與倫理孤獨。這六章看似獨立,實則都在講同一個問題:我們如何通過思維的解放,走出大衆,走出慣性,獲得自我個體的認同。

革命孤立在和平年代,已離我們有一段距離。而且,事情一旦上升至政治高度,我就沒有思維能力去討論了。而其他幾種孤獨洽是身處文化轉型時期的90年後一代正面臨的切實問題。

經濟的發展打破了父母時代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模式;科技變化使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自主發言的機會;而思維的變革,使這一代的年輕主力們更趨近於自我的體驗。選擇的多元化,爲這一代人創造了更多的生活可能。

比如婚姻制度。在中國,已超2億的單身羣體,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這些人正選擇對抗固有的社會形態。正如文中提到的“倫理孤獨“,倫理本身就是存在彈性空間的。即便是同時代下,不同地域也存在不同的倫理形式。這種”固定“終有被打破的一天,而我們此刻的孤獨,則是裂縫裏微不足道,而未來或可燎原的光。

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而人自出生時起,就註定一分爲二,並終其一生尋找另一半自己。蔣勳在書中亦再三提到:感受孤獨,享受孤獨。孤獨是讓生命圓滿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