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会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才能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前些天和同行聊天,我问她:快20年了你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不觉得厌烦吗?为什么还能越干越有精气神?她说:我有两个孩子,我之所以这么努力,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个好的榜样。

她说自己担心如果作为母亲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孩子就会从社会上找角色楷模,如果孩子一旦崇拜了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对孩子一生的不良影响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我之前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却苦于一直没找到科学依据,直到读了《镜映思维》这本书。书中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案例,向我们揭示了给孩子从小树立好榜样的重要性,帮我们分析了孩子有可能树立的榜样人群,并教会我们如何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本书作者菲奥娜·默登是英国心理学会的会员和特许心理学家、作家、演讲者。她从伦敦大学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在安德森咨询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她还是“点对点”慈善组织的创始人。

01 有了好榜样,孩子学习才有方向

研究显示,出生41分钟的小婴儿就开始模仿周围人的动作,小婴儿观察到他人在吐舌头,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就会活跃起来,他们就会调动头脑中储存的曾经看到的行为信息,然后复制这些行为。正是人类从小具备的这种镜像思维,帮助我们进化成现在的高级物种。

所谓的镜映行为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有样学样。因此,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曾经为了培养好孟子先后搬了三次家,从墓地旁到集市旁再到学宫旁,孟子每换一个地方学到的东西都不同。

最终孟母发现,只有家安在学宫旁,孟子才能向善思齐,学到礼仪、学到知识。孟子之所以能学成六艺,成为大儒,就是因为孟母给孟子树立了好的学习榜样。

好的学习榜样必须具备两大特点:首先他们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拥有坚定的信念,能够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并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其次他们必须有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为自己对他人产生的影响负责。

比如,前段时间,我家孩子就跟我说,她长大了想当明星,说你看明星多好啊,每天吃好的,穿好的,还看起来很轻松,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获得那么高的收入。孩子可能只是随口说说,但这也说明她从电视上和网络上看到的明星并没有给她树立好的榜样。

02 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通过镜映思维不断地向周围的人学习,如果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孩子就不可能健康成长。那究竟哪些人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呢?

第一类人是父母。书中指出,一个小孩,出生一年左右,学习语言之前,父母和孩子只能通过观察彼此的行为来沟通交流,这就让镜映这种行为成为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大约从2岁起,孩子就会通过镜映父母的语音语调来学习说话,每天最多能学10个新词。

因此,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龄前就积累丰富的词汇,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就必须抽时间多陪孩子亲子共读,让孩子在反复倾听和观摩父母的语言中记住大量的词汇,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第二类人是家人。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兄弟姐妹以及被孩子视作家人的叔叔、阿姨和其他亲戚。研究证实,除了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是兄弟姐妹和祖父母,次于他们的则是叔叔、阿姨和堂、表兄弟姐妹。

以兄弟姐妹为例,研究发现,如果哥哥或姐姐成绩优异,那么他们的弟弟或妹妹取得好成绩的概率更大,这是因为镜映思维按照哥哥或姐姐的行为方式为弟弟或妹妹提供了学习标准。

第三类人是朋友。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会选择跟自己相似或相同的人交朋友,也会主动维持与这些人的友情关系。因此,父母需要特别关注孩子交的朋友的行为表现,因为为了避免友情破裂,孩子会通过镜映思维耳濡目染并身体力行朋友的不良行为。

第四类人是老师。心理学家柯克·奥尔森曾说:教育能改变人的大脑,这种改变远比外科医生的手术刀造成的改变要复杂得多。好的老师除了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

第五类人是名人。研究显示,孩子们平均每天要花7个多小时盯着屏幕,在放学后的空闲时间里,他们会和其他人一样观看视频影像资料,名人会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人,孩子们会无意识镜映他们的所有特性,因此名人更容易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对于上述孩子们容易作为榜样的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识别什么人孩子能够效仿,与孩子探讨什么行为能镜映,从而避免孩子去镜映消极负面的榜样和行为。

03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效仿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她的父母成就了他。如果把家庭比喻为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因此,父母要学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首先,父母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患上网瘾,那么父母首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不迷恋手机和网络;如果不想让孩子养成骂人的坏习惯,父母就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咒骂别人。

其次,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关系。如果父母给孩子做过什么承诺,必须按时兑现,不能言而无信,尤其是当父母承诺过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却无法做到时,孩子就会因为伤心和失望而无法再信任父母。

再次,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试图说服孩子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比如,孩子长大后想当老师,父母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当老师太辛苦就否定孩子的理想,而是要从孩子的意愿出发以开放的心态帮他分析他的渴望和抱负。

最后,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情。父母要做到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如果父母能够把自己当初和现在孩子犯同样错误的场景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会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感同身受。

同时,父母要学会认知同理,也就是当父母因为孩子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要大发雷霆时,要学会控制住突然爆发的情绪,从更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处理他们面对的问题。

《镜映思维》这本书中作者运用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及见解,引导父母通过镜映的原理认识榜样的力量。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书中描述的方法反复练习,每个人都可以给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