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懂得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嗎?

 情緒及心理研究所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與你的話越來越少。

你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他只是回覆你,嗯,挺好的,就那樣!

當你想要進一步瞭解孩子的情況時,孩子就對你滿臉不耐煩,對你無視,更有些孩子甚至是直接拿寫作業爲藉口,把你趕出他的世界。

你越來越對孩子的世界一無所知。

爲何會有那麼多的孩子出現各種問題?

其實就是因爲他們與父母之間有了代溝,自己又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一些問題時,就會走入誤區

而這一切的一切看似是孩子的問題,背後不過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長和孩子之間爲何會溝通困難?

沒有認真聆聽過孩子的聲音。

孩子爲什麼這麼做?爲什麼家長的叮囑孩子不在意?其實這時候氣急敗壞的家長應該體悟到,你說話的時候你的孩子沒有認真聽到心裏,那麼你是否聽過孩子的聲音,瞭解他們的想法呢?

溝通是相互的,當你跟孩子說時,請先聽他說。

你覺得,孩子最常聽到父母講的話是什麼嗎?

父母說的不算。

我曾經在課堂上問過這問題,孩子的回答是:快點

沒有將心比心,沒有做到跟孩子“共情”。

家長眼裏孩子各種不可理喻的行爲其實都是有根源的,只是家長只看到“表”沒看到“裏”,沒有真正的和孩子“共情”。

孩子的行爲是跟孩子的感受緊密相連的,孩子做不好的行爲是因爲孩子的感受出現了偏差,而家長偏偏沒有意識到。

要糾正孩子的行爲,敲木魚一樣的唸經當然是不行的,只是粗暴的干預完全無法讓孩子理解,孩子也感受不到尊重,因此無法跟家長溝通,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如何與孩子溝通?

觀察事實,多講事實,少講觀點。

如果把事實和觀點混爲一談,孩子將更容易聽到批評的那一部分,從到產生逆反心理。

比如:我們發現孩子又把玩具扔滿地,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你怎麼回事?!你總是不聽我的話!”這就是觀點。

要換成說“你這周已經是第三次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了,前兩次我已經提醒過你玩具玩了之後要立即收起來,但是今天你又沒有做到。”

這就是事實,是觀察到的現象,孩子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確實做錯了。

體會感受,直接說出感受而不是說想法。

這一點比較困難,感受是後面需求的基礎,但想法不是。

比如:“我覺得你老是和我對着幹”這句話就是想法。

要換成說 “你沒有理解我對你的要求,我有些不滿意。“這句話是感受,因爲這說明你需要孩子正確的理解。

提出請求,具體說出希望孩子做什麼並且請求反饋。

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後,我們要學會請求孩子的迴應。

1、清楚地說出希望他們做什麼。

如果請求孩子不要做什麼,他也許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什麼,而且這樣的請求還會讓人反感。

比如你對孩子說:“你能不能別這麼瞎鬧”就不如直接對孩子說:“爺爺在看電視,請你小聲點,別打擾他。”

2、記得要明確請求反饋。

我們的意思和孩子的理解有時候可能是兩回事。

如果無法確定孩子是否已經明白,我們就需要得到反饋,確保孩子確實明白我們的意思。

所以在提出請求時,要注意具體並且一定要明確反饋。最簡單的方法是,叫孩子重複一次你的要求。

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是沒有用的,還會起到反作用,孩子很容易性格自卑內向,或者是出現偏激的行爲。

所以,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放鬆心態,首先要平復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與孩子交流,不要孩子還沒有說話,家長自己就非常生氣,這樣是沒有辦法溝通的。

在處理與孩子之間的問題時,家長要用第三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想象自己是他人時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家長這樣去看待問題,也能讓孩子養成自我反思的能力,這樣在孩子遇到矛盾時,能夠更好的及時化解,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有積極的影響。

情緒及心理研究所推薦搜索心理學

與父母“和解”,你需要做好這幾件事

人的最大的悲哀是逃避,不敢去面對挑戰

要成功,就要懂得不斷突破“舒適區”

做人不自私,有苦自己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