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觀巜哈納萊伊灣》

    看《哈納萊伊灣》是出於好奇,因爲屏幕上顯示是日本拍攝,而哈納萊伊灣在夏威夷。

    電影充滿了憂鬱氣息,整部電影的場景應該都是來自於哈納萊伊灣,美極了的海灣。人物對話很少,語言簡潔,但並不影響電影從視覺所要表達的內涵。




        一、對的選擇幸福一生,錯誤的選擇痛苦一生。

  幸的名字叫幸子,可她一點都不幸運。她從小酷愛鋼琴,和很多鋼琴愛好者一樣,她也夢想着自己有一天會站在世界最頂級的歌劇院開一場自己地演奏會,但也和大多數夢想者一樣,她的夢想破滅了。

  夢想破滅後的幸子和很多女人一樣選擇了結婚生子,就此平淡一生。不幸的人連選擇平淡的生活都是奢望。婚後的幸子並不幸福,特別是有了孩子後,丈夫染上了毒癮,本不寬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幼子,一邊是不管不顧只顧着自己痛快吸毒的丈夫,幸子崩潰了。她與丈夫吵了起來卻招來丈夫一陣毒打,幸子的心冷了。後來丈夫因吸毒過量死在了別的女人牀上,幸子拿着丈夫的保險金開了一家鋼琴餐廳獨自養育兒子隆史。

    和中國很多單家庭一樣,單親家庭的孩子相較於其他孩子要難管一些。他們敏感、自卑、自掌心極強,他們闖禍、打架、早戀,叛逆起來排山倒海。單親家庭的母子的相處模式都大相徑庭。畫面中隆史拿着被洗變型的衣服指責媽媽應該把衣服拿去幹洗,要去衝浪直接拿着畫冊對媽媽說:“我要去這裏衝浪,給我錢。”完全是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幸子也和很多單親媽媽一樣,一邊寵溺着孩子一邊抱怨着。其實在這樣的畫面中我看到了很多我與兒子相似的影子。

    “給我錢。”

  “拿來幹什麼?”

  “買衣服。”

    “給我錢。”

  “幹什麼?”

  “去酒吧AA。”

  “你們還這麼小.......”

  “拿錢,廢話這麼多。”

  有時候恨呀!我不是他媽,是他媽的提款機。

            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隆史死了,在哈納萊伊灣衝浪時被鯊魚咬死的,還失去了半條右腿。

  電影開場中,幸子從停屍房揭開白布看見隆史的臉、失去的右腿及回到酒店打開水龍仰臉緊閉雙眼,自始至終都雙脣緊閉、神情清冷、眼神冷漠,不曾說過一句話也不曾掉過一滴淚。彷彿死掉的是一個不相干的人。

    看慣了中國式歇斯底里悲痛的我們一定會覺得,這個母親,太無情了。人都死了,再不喜歡兒子,再痛恨兒子也該放下了不是嗎?你不是人家本人,你怎麼知道人家不難過,有一種痛叫心在滴血,不可言說,我能理解一個失子之痛母親的心,我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兒子從小就愛在遊戲廳打遊戲,在小學四年級我打得他實在過不下去了離家出走,他寫道:“媽媽,我走了,請原諒我不聽話,你當從來沒有生過我,你再重新生一個更聽話的孩子吧。”當年的我不是沒看懂孩子對我暴力的控訴,是我自己在婚姻失敗的泥潭,事業不順遂中自顧不暇,沒有細思兒子的教育。後來,兒子11歲開始叛逆,早戀、打架已經成爲常態,而我所有的憤怒、指責變成了麻木,兒子打人我賠錢,兒子被打我也賠錢,徹底讓我心寒的是x樣東西令兒子致幻,我無意中一句話惹惱了他,他狠狠地扇了我幾耳光甚至向我舉起了菜刀,那一刻我把嚇得目瞪口呆。好在兒子尚存一絲理智,扔下菜刀倒頭便睡。當我意識到兒子已經“病”得很嚴重時我無汁可施,請了幾天假在家守着兒子,可能那個東西令兒子興奮了幾天幾夜,終於虛脫地倒牀上大睡了幾天幾夜。

    趁兒子沉睡的這幾天,我和他父親商議決定送他去特殊學校培訓,將他與現實的環境隔離。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決不再做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的決定。因爲特別訓練營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世隔絕,不聽話就被處罰沒飯喫,還要被體罰。當然,學校也教會了他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半年後兒子回來確實改變了很多,但又回到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後,他又特別頑劣起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因身上有壓歲錢,他可以徹夜不歸。甚至初三中考三天,他也猖狂得徹夜不歸。

    在他中考前我已身心俱憊,從他打我的那天起我寒了心。我覺得對兒子幾乎只剩一份責任,如果他真的無可救藥,待他年滿十八,我就清燈古佛伴餘生。

  我和很多母親一樣,也許活着都只是以孩子爲中心,爲孩子而活。當你所有的付出將孩子養成了仇人,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但孩子再糟糕我還是不想放棄他,他是我的一面鏡子,他不好是因爲我的教育失敗,我不是一個好母親。所以我私下裏又策劃了把他再次送去特殊訓練營,他的徹夜不歸讓原本猶豫的我下了決心。於是聯繫學校接人,當他中考結束後直接在校門口把他按上了車。

    這次的兒子非常不幸,因爲他後怕喫訓練營的苦也因爲他骨子裏的倔犟,就像警匪大片一樣,兒子在高速路上搶方向盤想跳車造成了交通事故。因爲兒子是未成年人,又是學校管理不當,交警很快放了人。兒子被帶到學校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驗不出傷的毒打和虐待。當我知道兒子出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去重慶學校撈人,肯定不能再在那個學校呆了。當時撈兒子的整個過程我和電影中看過兒子屍體的幸子狀態差不多,我整個人是木的,沒有笑臉,不會流淚,大腦空白,不會思考。整個過程都是乾兒子開車,侄兒託關係,我就像個木偶一樣跟在他們身邊,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我的任務就是掏錢。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真的沒辦法感同身受幸子內心的那份撕心裂肺的麻木。



          三、時間是治癒傷痛唯一的良藥

    隆史遇難了十年,幸子就堅持了十年都在兒子遇難的時間來哈納萊伊灣住上一段時間。她不說話,不與人交流,每次來就在樹下一椅一瓶水一本書度過一個又一個長長的午後。沒有人知道她在想什麼,也沒有人知道她這麼做的意義。在我看來,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接受兒子已經離開的事實。所以當高橋告訴她,他們在衝浪時看見離她不遠處有一個穿紅上衣拿着紅色衝浪板斷了腿的年輕人,年齡和十年的隆史一樣大。這句話纔是真正擊中幸子的痛點,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高橋美麗的謊言,但不難看出高橋是個有情商的好孩子,他知道與其用隱晦的方式勸解幸子,已經不在人世的隆史正以另一種方式默默注視並陪伴着自己不如告訴她,他看見了一個貌似隆史的人更直接。積攢了十年的悲傷需要一個引爆點,那麼虛構隆史沒死便是這個引爆點。

    幸子聽了高橋的話後她信了,不僅信了,還堅信。所以在後來的很多個午後在列日炎炎中看到幸子瘋狂在黃沙中奔走,大有翻遍哈納萊伊灣所以角落也要把隆史揪岀來的架勢,先狠狠的揍他一頓再摟在壞裏問他:死小子,這十年你死哪去了?你讓媽媽好找啊!”當然,這只是我的假設。事實證明,就算翻遍了哈納萊伊灣,隆史真的不在了。儘管細心幸子連虯髯大樹都沒放過,希望樹幹有個暗門,她兒子以樹爲家。或者她使出喫奶的勁掰樹根,看看樹根下是否有洞藏着她的兒子,幸子失望了,無力的拍打樹根。

    身心俱疲的幸子滿身是汗,一臉黃沙,在烈日炎炎的午後她走向了沙灘,走向了大海。空洞的雙眼望着一望無際的大海,任由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拍打在她身上,我想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她完全接受了她的兒子已經魂歸大海,而她也與兒子一起感受着海的溫度。當幸子遙望大海的時候,電影鏡頭拉長,在幸子身後她常常坐着看書的樹下,有一個少了半條腿拿着衝浪板的紅色身影。



          四、與自己和解

  幸子接受了兒子不在的事實後,她纔去完成了兒子的所有交接手續,拿回了兒子的手掌印。她說出了每一個母親對熊孩子的矛盾情感,“我討厭我兒子,但我也愛他呀。”

    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兒子,沒有哪個兒子不愛自己的母親,不是因爲什麼,是與生俱來的天性。

    回到酒店的幸子將積攢十年的情緒發泄了出來,她將東西扔了一地,然後將手覆蓋在兒子的手印上淚落如雨。他打開兒子的遺物箱,戴上兒子的耳邁,聽兒子的音樂,試着去理解兒子的世界。

    幸子終於放下了十年來扛着的情緒。我想幸子對於兒子的死肯定也陷入過很深的後悔和自責。雖然生活中與兒子相互擠兌、擡槓、爭執,特別是兒子犯了錯還死不承認的倔強很多時候真的讓人大動肝火,甚至還動過要是他消失了自己不知活得有多輕鬆的念頭,但一旦真正失去的時候,你才知道有多痛心。

    很多時候,我們不原諒別人就是在不原諒自己,別人犯個錯就在心裏種根刺,久而久之,難過的,受到傷害的,傷害我們的,不是別人,是自己。放下別人,放過自己。

    人這一生,往往是自己認爲的對與自己認爲的錯在做爭鬥。一件事情沒做好,我們心裏就會拿無形的鞭子狠狠抽自己,讓自己自責,內疚,做錯了事就羞恥、不原諒自己。幸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她不接受兒子離開的事實就是她無法原諒兒子在時不夠愛他,最後連句對不起都沒有機會去表達。

    電影中還有許多情節就不一一去表述了。因爲每個人所處角度不一樣,看點不一樣,所以,《哈納萊伊灣》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電影。

      與自己和解吧!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接納自己就是這個平凡的品種,接納自己也會犯錯。都是第一次生而爲人,沒有彩排,沒有預演,每時每刻都是現場直播。所以,往事不可追,重要的是活好每一個當下,原諒自己也原諒別人。

        因爲懂得,所以慈悲。

(注: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即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