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核心教誨(7)—— 時間,束縛生命的魔咒

本篇解析一下心理時間,也就是如下這段話:

思想是時間。思想產生於經驗和知識,而經驗和知識是與時間和過去分不開的。時間是人類的心理敵人。我們的行動是基於知識,從而是基於時間的,所以人總是過去的奴隸。思想永遠是侷限的,所以我們生活在無休止的衝突與掙扎中。心理的進化是不存在的

01 物理世界的時間真實嗎?

本段第一句話說:“思想是時間。” 思想和時間原本就是兩個極其抽象的詞彙,單純理解哪個詞都會讓人絞盡腦汁,而把兩者扯到一起,居然還說是同一個東西,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關於兩個詞語的內涵,歷史上有衆多物理學家、哲學家、宗教人士都曾傾其一生去研究,但仍然沒有形成共識。

克把它們扯到一起,究竟想表達什麼含義呢?我們首先澄清一下這句話中“思想”和“時間”的內涵,它們都專指心理層面,兩者分別指進入心理層面的思想和心理時間,這句話的完整表述應該是“進入心理領域的思想就是心理時間。”

那麼什麼是進入心理層面的思想呢?這個概念在之前已經講述多次,就是心理記憶、意識內容、意象、自我......這裏不再贅述。而心理時間則相對於物理世界的時間而言,也就是常見的鐘表時間。在討論心理時間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認識一下物理時間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現實生活中,從山腳爬到山頂,需要時間;學習某個領域知識、熟悉一門語言、掌握一項技能,也需要時間;思考一個問題,從概念模糊到邏輯清晰,同樣需要時間。

時間對於人類來說,已變成生活中完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間往往伴隨着狀態的變化,位置的改變,技能的提升,由此可見,時間總是和改變、運動相關,而它無法單獨存在

說文解字中,“時”字左邊是“日”表意,說明古人用太陽的升落運動來計時,右邊是“寺”表音。而對這個字解釋爲:“時:是也。" 這裏的“是”爲通假字,同“事”,即事情。古人認爲,時間都和事情相關,通常用太陽運動爲參照來表示一件事情狀態變化所需的時長。可見,古人已經知曉時間只是用以描述物體運動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計量單位。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有了原子鐘,能夠將時間精確地劃分爲小時、分、秒、毫秒......(國際上把銫原子高達90多億次的振動定義爲1秒,而且其精度能達到一百萬年,誤差不足一秒),但無論技術上怎麼進步,時間的作用和屬性並沒有改變。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爲,時間只是一種錯覺,不能把它與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而物質又和能量息息相關,現代物理可以把物質解釋成爲一種特殊的能量存在形式,談到能量,自然又離不開運動,在物理世界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 因此,空間、物質、能量、運動都和時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02 頭腦對物理時間的感知


物理時間是用來衡量物質狀態變化或者運動的一個測量工具,那麼,頭腦對時間的感知是怎麼形成的呢?

首先,從人體內在生理結構上看,人類通過眼、耳、鼻、舌等各種感知細胞獲取信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傳遞給腦細胞,然後進行識別,這種感知過程本質上也是一種物理運動,因此同樣需要時間,據目前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人體感知細胞平均傳遞速度約爲400km/h左右,和高鐵速度差不多。

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如果一個念頭平均調用近千個神經元,頭腦每天最多可以產生上百萬個念頭,這和梵典記載的情況類似,《僧只律》上提到:“一剎那爲一念,二十念爲一瞬,二十瞬爲一彈指......",折算下來產生一個念頭的時間大概只有0.018秒。當我們驚訝於頭腦的高速運轉時,再去看看真實的物理世界在一念之間可以發生什麼?

把目光回溯到約137億年前,也就是宇宙尚未出現的時刻,那時它的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我們稱其爲奇點。在這一刻,發生了宇宙大爆炸,時空從此出現。

在爆炸後大約0.0000......00001(一共有43個零)秒(物理界稱爲普朗克時間),此刻出現了引力,之後在不到0.01秒之內,也就是半個念頭的時間,就相繼分離出夸克、玻色子、電子、中微子、質子和中子......這時,構成宇宙的全部粒子幾乎都已經出現。

與宇宙大爆炸之後0.01秒之內發生的鉅變,幾乎就是創造整個世界的時間,而人類頭腦在這個期間只能產生一個念頭,可見其識別能力與真實世界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如果說宇宙大爆炸的例子比較極端,那可曾想過,現如今整個宇宙仍由大爆炸那一刻產生的所有粒子構成,它們每時每刻都在相互作用和變化,其實,就連構成頭腦的細胞也是整個宇宙變化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如此看來,頭腦只是整個宇宙變化中極微小的一部分,但它卻試圖通過一己之力去理解並掌控整個運動,這顯然是天方夜譚,但它並不接受和承認這個事實!於是,“聰明”的大腦發明了一個極其狡猾的技能----抽象。比如,古人從日月星辰的移動中總結出年、月、日,現代人使用鐘錶來衡量和計算時間,這些都是人腦的總結和抽象。

可千萬不要小看頭腦這種抽象能力,正是它把周圍豐富多彩的三維世界瞬間壓縮成它可以理解的概念、意象、符號、觀點......在對這些事實記憶過程中,不僅刪減、扭曲大量真實的信息,還根據個人的好惡摻雜了很多評價,而這些評價正是過去的延續, 它們和真實物理世界並沒有關係,就是思想進入了心理領域,形成了心理記憶。

這些心理記憶會進一步讓頭腦對物理時間的感知發生扭曲。例如,很久之前發生的事情感覺歷歷在目,而一個月之前的事情卻恍如隔世;在艱苦歲月中,就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受,在快樂日子裏,便會有白駒過隙、似水流年的感慨,這種錯覺的產生主要源於內心的傾向和好惡評價。

時間只是頭腦對真實世界變化的識別,而這個識別過程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粗糙的抽象概括。識別就是離開現在,就是利用過去已知的內容評價現在,就是過去在此時此刻的延續,識別和評價一旦產生,心理上就會緊接着產生“要成爲什麼”的期待,也就構成了心理時間。

可見,心理世界對時間的感知常常和真實世界中的物理時間大相徑庭,但卻讓人無法察覺。相比於對時間長度感知的誤差,我們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認爲在物理世界中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時間,那麼在心理上達成一個目標同樣需要時間在心理世界,同樣存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這種推理和平移貌似順理成章,實則是偷換概念,與事實大相徑庭。

03 在心理世界,只有過去

回到文章之前的那句話,如何理解“進入心理領域的思想就是心理時間”呢?

我在文章《心理世界的時間存在嗎?》中詳細介紹了心理時間的涵蓋內容,簡單說,心理世界的思想無非就是“應該如何”和“我要如何”。

從字面上看,“應該如何”產生於過去的知識、經驗、教訓,“我要如何”是未來將要實現的,再加上對當下此時此刻的識別和認知,這樣就構成了過去、未來和現在三個狀態,形成一個時間軸,因此克把它定義成“心理時間”,也就是“思想是時間”這句話的由來。

但是,當我們仔細推敲這三類內容時會發現,“我要如何”只不過是過去意象在頭腦中形成的投射,而所謂對此時此刻的認識或識別也是過去對現在發生作用,因此,心理層面的三種意象本質上只有一個,那就是過去,只是被貼上了三種不同的標籤而已。

我們通常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爲可以從“現在”出發,經過一段時間努力,能達成“未來”的某個目標。但是,無論是現狀還是未來,只不過是頭腦內部的兩個意象,或者說兩張圖片而已,它們都被虛幻過去的污染,讓頭腦誤以爲未來可期,能找到一條路或某個方法達成。

事實上,所有的意象就是一堆虛幻、破碎、陳舊、僵死的過去,沒有絲毫真實性可言。在頭腦中,它們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距離,更不需要尋找路徑去實現;而在現實世界中,它們又和真實格格不入,或許永遠都無法實現。

如果理解了思想是時間,接下來這句話就非常容易理解,“思想產生於經驗和知識,而經驗和知識是與時間和過去分不開的。” 可見,思想的本質就是過去,而心理時間也只有過去,未來和現在只不過是頭腦的錯覺而已

04 時間真的具有療愈的作用嗎?


接下來這句話,“時間是人類的心理敵人” 。似乎有些顛覆我們的常識,我們都常說:“時間是最好的醫生,可以治癒一切。” 那麼,時間對於人類,究竟是敵人還是朋友呢?不妨先看一眼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聽說婆婆要把她賣掉,連夜跑到魯鎮,來到魯四老爺家幫傭,因勤快能幹、不惜力氣得到太太歡心。不料她又被婆婆搶走與賀老六成了親。賀老六在幾年後又因傷寒而死,兒子也被狼喫掉,於是祥林嫂又回到魯四老爺家。

她怕死後被閻王分屍,把一年工錢拿去捐了土地廟門檻。當她在祝福晚上興高采烈去端供品時,魯四嬸又給予她重創,從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趕出去做了乞丐。

在一個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風雪中。

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社會最底層,遭遇到人生各種坎坷和不幸,包括兩次嫁人,兩次喪夫,還有未成年的孩子被狼叼走,直至凍死在祝福之夜。當時的社會制度、財富劃分和階級層級無疑是造成底層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直接原因,但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對底層人的命運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先從個體的視角去看一下心理時間對祥林嫂都做了什麼。祥林嫂每次遭遇不幸後,都依據自己的認知以及坊前的傳聞事件進行了評判,包括所謂的“好女不嫁二夫”“死後靈魂會被兩個丈夫鋸開”“一家人死後能聚在一起見面”等說法,或者是觀念,或者是不着邊際的鬼話、迷信,而正是這些評判,讓祥林嫂從一個不幸走向另一個不幸

祥林嫂的孩子阿毛被狼叼走後,她徹底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於是逢人就講自己的悲慘經歷。這非但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反而遭到大家的嫌棄,被認爲是一個不祥之人,最終被魯四嬸趕了出來。對於祥林嫂來講,不斷地陳述過去就是在強化那些負面的、被頭腦歪曲了的記憶,最終形成無法擺脫的心理陰影以及對生活的絕望,深深地把自己困在痛苦的牢籠之中

在祥林嫂身上,雖是時命,豈非人事?顯然,時間並未成爲祥林嫂的解藥,不僅沒有治癒她內心的創傷,反而不斷地將其推向一個又一個不幸的境地,由此可見,時間像慢性毒藥,一點點地將其生命耗盡。

個體的命運無法脫離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制度、封建禮教、傳統思想等等無疑也都成爲最終殺害祥林嫂的無形殺手,如讓祥林嫂深信不疑的“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好女不嫁二夫”等觀念,都成爲左右其命運的關鍵因素。

想當初,祥林嫂雖是一個寡婦,但她模樣周正,身體結實,手腳碩大,既勤快又很會辦事兒,曾得到魯四嬸的賞識。但如此勤勞、樸實、堅強、善良的人,卻被如此之多的陳腐思想深深禁錮,包括聽信柳媽的迷信話語,爲了死後不下地獄,花費自己辛苦一年攢下的積蓄,去廟裏捐了門檻來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直到最後被逐出魯家,淪落街頭,成爲乞丐,凍死在祝福之夜。

祥林嫂的不幸,有其自身對遭遇的不當解讀和評判,也有她對環境的逃避抱怨,更有整個社會形成的傳統觀念和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但是,所有這些思想、觀念、信念,甚至包括那些流言蜚語,不都是思想的變形嗎?本質上不都是心理時間嗎?在這些思想或者觀念橫行的社會中,受到迫害的何止千千萬萬個祥林嫂呢?

雖然這只是小說中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在那個歷史階段,現實中比祥林嫂命運更加悲慘的人可能比比皆是,我們從她的命運中應該真切地看到和體驗到思想對人造成的種種迫害。如果不能看清心理時間虛僞的本質以及它對生命的破壞作用,無論是在萬惡的封建舊社會,還是在思想自由、開明的現代文明社會,人們都無法躲避無處不在的思想的束縛和傷害

05 時間對生命做了什麼

如果說時間具有治癒作用,大抵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留在內心的記憶逐步淡化甚至淡忘,新的記憶沖淡了之前的;另一種情況,隨着閱歷增長,之前認爲很重要、很執着的事情變得不再那麼舉足輕重了,回憶起來也可談笑風生,坦然面對。

無論哪種情況,其實都是時間對過去記憶的一種覆蓋或者重塑,不過,先不要急於感謝時間的作用,其實,從一開始產生那些令人痛苦不堪的心理記憶,罪魁禍首恰恰就是心理時間。爲什麼會這麼說呢?

之前提到,頭腦是無力捕捉到每時每刻的真實發生,於是它便開始識別、評判,而這些內容的形成都是過去的記憶在發生作用,那些記憶是侷限和破碎的,它們的介入直接讓鮮活的事實瞬間變得和它們一樣不堪,併爲日後的衝突和痛苦埋下種子。

當心理記憶湧現或者評判出現時,它們就在我們和真相之間造成隔離,阻礙我們看見真相,同時,讓我們以爲時間、未來可以解決這所有的問題,於是形成對事實的逃避,阻礙行動的發生,而只有行動纔是完整的、圓滿的、毫無分裂的,它們不會留下悔恨的印記。

事實上,無論發生怎樣的重大事件,如果我們在最初就能徹底看清這個事件完整的真相,並在事件發生過程中停止所有的評判,只是充分綻放自己的感受,充分體驗全部過程,就不會在內心留下任何陰影。如此,無論內心受到怎樣的衝擊,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從心理時間中解脫,面對真相,不逃避、不拖延纔是真正的智慧,纔不會受到心理時間的傷害。

心理時間,通過遮蔽事實讓我們逃避事實、拖延行動,並由此衍生出期待和希望,完全無視生命固有的自由之美,讓內心與事實不斷地發生衝突,因此說它是人類心理上的敵人一點不爲過,它的確是造成心理衝突和痛苦的罪魁禍首。我在文章《重新認識偉大的思想》中也列舉了很多思想迫害生命的現象。心理時間先是讓我們吞下慢性毒藥,然後又以一副拯救者的身份出現在面前

看到心理時間的本質和破壞作用,就不難理解後面這句話。“我們的行動是基於知識,從而是基於時間的,所以人總是過去的奴隸。思想永遠是侷限的,所以我們生活在無休止的衝突與掙扎中。” 這句話中提到的思想就是心理記憶,就是心理時間,無論是表現爲經驗和知識,還是僞裝成希望和目標,它們和鮮活的事實相比,都是極其狹隘和侷限的,完全不在一個維度。

在心理世界,時間除了矇蔽事實和迫害身體之外,還讓我們堅信,改變現狀需要時間,內心的轉變和成長必須通過某種方法或訓練來達成。於是,我們把解決心理問題寄託於時間,寄託於明天,寄託於由無數個明天組成的未來,而這種寄託的本質依舊是對現狀的逃避。逃避帶來的好處便是暫時釋放了壓力,但卻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欺騙之中。

那麼,心理世界的轉變需要時間嗎?這就引出了下面這個關鍵問題:“心理的進化存在嗎?

06 心理上的進化意味着什麼?


進化,意味着隨着時間推移,事物在朝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和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此外,進化意味着連續性,基於之前的狀態而有所改善,變得更好。

提到進化,不禁會想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後來有些學者認爲翻譯成“進化”並不恰當,應該譯爲“演化論”,因爲達爾文曾在《物種起源》寫到:“自然選擇的最後結果,包括了生物體的進步及退步兩種現象”。一字之差,含義大相徑庭。

心理上的進化意味着時間成爲實現內心轉變的工具,通過時間累積可以完成內心的進化、成長、擴張,最終超越自身現狀。我們似乎從未質疑這個過程的合理性,認爲存在着這種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的延續性,同時也覺得需要通過時間去實現心理上的改變。

我們把物理時間的延續作用原樣照搬到心理世界,想當然地認爲心理上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轉換同樣需要時間。但是,本段的最後一句話徹底否定了這個說法,克認爲,“心理的進化是不存在的。” 這句話不僅否定了心理轉變需要時間,還否定了心理上並不存在“更好”的狀態。

換句話說,心理世界的轉變根本不需要通過時間來實現,而是一種突變。這一點和物理世界的時間有點像,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時間具有量子屬性,是間斷的,而時間的連續性是一種錯覺。當一個人從被束縛狀態達到覺悟時,根本不需要什麼方法、經驗、步驟,也不需要花費時間,這和文章中之前提到的“真理是無路之國”以及“自由不是在人的進化的結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異曲同工

再看看心理世界的狀態,極端情況下,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被心理記憶束縛,一種是徹底自由,也就是常說的“愚癡”和“覺悟”、“此岸”和“彼岸”。心理世界本質上就是一大堆心理記憶,只是與事實毫無干系的一大堆意象而已,這些意象之間,無論差別多大都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存在所謂“不好”或者“更好”,因爲只是一些虛妄的符號,沒有本質差別。

頭腦被一大堆虛幻的意象包裹着,就像陷入沼澤中掙扎的人一樣,無論他抓住的是一個稻草,還是抓住粗壯的樹枝,對於解救生命這件事兒來說沒有任何區別。而只有當所有的意象全部消失時,也就是內心不再被它們佔據,徹底被清空,生命的自由纔有可能出現。

很多人把生命理解爲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有起點,有終點,每個人都在這極其有限的區間裏沿着一個既定的方向,由生到死,任何人都無法逃離時間的魔咒。即使用這樣的視角看待生命,可曾想過,在這條線段中有無數個瞬間,而且每個瞬間都是世界萬物以及數以億計的因素共同凝聚而成,充滿了美、智慧和和諧,只要沒有思想的束縛,每個瞬間都浩瀚無際,風光無限,都是一種永恆。

附:討論內容文字資料:

“克里希那穆提教導的核心,包含在他1929年表述的命題中:真理是無路之國。人不可能通過任何組織、任何信仰、任何教義,牧師或儀式、任何哲學知識或者心理技巧,來達到它。他需要通過關係的鏡子,通過理解他自己心靈的內容,通過觀察而不是理智的分析或者內省式的剖析,來找到它。

人爲自己建立了各種形象,以充當安全的圍牆——宗教的,政治的,個人的。它們以符號、思想、信仰的形式出現。這些形象的包袱,支配着人的思想,他的關係,以及他的日常生活。這些形象是我們問題的源泉,因爲它們把人與人分割開來。他對生活的感知被他頭腦中已經確立的概念所左右。他意識的內容就是他全部的存在。這個內容是整個人類共有的。個性只是名與形,以及他從傳統與環境中所獲得的表面的文化。人的獨特性不在於表面,而在於從意識的內容中完全解放出來,而這些內容是整個人類共有的。所以他不是一個個人。

自由不是反應,自由不是選擇。人自欺地認爲,因爲他有選擇,所以他是自由的。自由是純粹的觀察,沒有方向,沒有對回報與懲罰的恐懼。自由是沒有動機的,自由不是在人的進化的結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在觀察中你開始發現自由的缺乏。自由是我們對日常生活的無選擇覺知中找到的。

思想是時間。思想產生於經驗和知識,而經驗和知識是與時間和過去分不開的。時間是人類的心理敵人。我們的行動是基於知識,從而是基於時間的,所以人總是過去的奴隸。思想永遠是侷限的,所以我們生活在無休止的衝突與掙扎中。心理的進化是不存在的。

當人開始覺知到自己思想的運動時,他會看到思想者與思想、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驗者與經驗之間的分裂。他會發現這個分裂是一個幻覺。只有此時,纔有純粹的觀察,它是沒有任何過去及時間陰影的洞見。這個超越時間的洞見,帶來一種深刻的、根本的心靈突變。

完全的否定是肯定的精髓。在否定了所有那些思想所帶來的心理上的東西時,只有在此時,纔有愛,也就是慈悲與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