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父母—記參加第十期讀書會

昨天上午,組織了第十期讀書會,繼續閱讀《原生家庭》的第三章《爲什麼不能讓我過自己的生活》。


書中有個操控型爸爸的例子,主角是伊萊。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智力超羣,詼諧幽默,可他對自己生活的評價是“我在自己的生活裏是個配角。”


由於父母是貧困的移民,小時候家裏的境況很不好。爸爸總是教導他要小心謹慎,不要浪費每一分錢,不能相信別人,他認爲生活就是煎熬。


即便爸爸去世了,陰陽相隔也無法阻擋住爸爸對伊萊的控制。所以,伊萊雖然家財萬貫,卻住在只有一間臥室的小公寓裏,開着一輛破舊的老爺車,讓人以爲他朝不保夕。


現場的分享中,也有幾個案例。

有個孩子參加了幸福村活動。幸福村的村長在活動上分享了孩子對媽媽晚上老闖進他房間的看法。

我又不看iPad,我只是聽歌、或聽故事讓自己入睡。媽媽老是闖進來,讓我睡不了。


而媽媽的說法是:孩子老是把空調溫度開得很低,又不蓋被子。我去給他蓋被子。

同一件事情,家長和孩子的立場不同,表達出來的看法差異好大啊。


一個孩子能把鋼琴彈得非常嫺熟,報名參加比賽時,總能拿獎;按老師的說法,在比賽現場,她總能夠做到人琴合一。可是,她就是不喜歡彈鋼琴。


媽媽分享到,在孩子小時候,一直逼她彈鋼琴。那麼,孩子小時候彈鋼琴的不好的感受,已經進入她的潛意識了。現在每次彈鋼琴,她都會有不好的感受,就會不喜歡了。


以前一位親人告訴我,她同事的婆婆,不讓他們夫妻倆晚上睡覺關房門。


以前去學習遇到過一位同修,她自己做生意掙的錢,用來給孩子報了一些興趣班,婆婆知道後,罵她浪費錢;她在客戶溝通時,婆婆會在旁邊偷聽,再對她指手畫腳。


操控型父母的行爲,都是因爲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強烈不滿,以及對遭到遺棄的恐懼,他們需要子女永遠的依賴。


他們的子女成年後,依然不懂得區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們有着深深的無力感。


作者寫到,在子女能夠把握自己的生活時,所有父母都應該停止對他們的控制。在正常的家庭裏,這種控制權的交接往往在子女的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了。


每週二上午的讀書會,一起閱讀,一起分享,共同成長。約嗎?


我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一位青少年心理輔導員,一個13歲男孩的媽媽,日記星球第2335號星寶寶袁雪芳。從2017年4月開始學習家庭教育並踐行,至今已堅持寫育兒踐行日記1528天了。用日記記錄生活,以寫作成就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