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五毒月”到,這5件事要做好

自古以來,農曆五月都被認爲是“毒月”,民間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認爲農曆五月百病氾濫。

《傷寒論》中:“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儼然都把五月視爲多事之秋。

從中醫和氣候上來說,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月即午月,五行屬火,此時天氣轉熱,天地陽氣達到頂點,各種病邪毒蟲活躍。五月氣溫高陽氣容易外散,內裏就變得虛弱,再加上空調房、冷飲,很多人會出現脾胃虛寒、溼疹、上火等症狀。

古人認爲,“毒五月”最毒的一日就是初五,這天五毒俱出,因此設置端午節來養生祛邪。

五月養生不限於一天,最好延伸到整個農曆五月。

那麼該如何做,才能把握住老天爺給我們安排好的機會呢?

除了喫糉子,還有這6件事要做好。

1、懸掛艾草驅蚊蟲

古代端午這天,許多農人會早起去割艾草和菖蒲懸掛在門前,認爲可以驅邪、保平安。

這並不是迷信,是具有一定道理的。艾草葉和菖蒲都具有揮發性物質,能殺菌、驅蟲,兩者在端午時間藥性最好。五月氣候潮溼,正是各種毒蟲高出沒期,家中常備艾葉和菖蒲,相當於買了天然殺蟲除菌劑,蚊蟲都退避三舍。

2、身佩藥包防病毒

佩戴香囊是古人自創的“健康小妙招”,古代男女在端午前後都會佩戴香包。

裏面放入氣味濃重的桂枝、辛夷、丁香等中草藥,愛美的女子還會放入乾花,不僅能不但能避時疫、驅蚊蟲,還能闢除汗味,讓人行動間衣帶飄香。

3、蘭湯沐浴祛病菌

端午節又叫做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而此時正是草木藥性一年中最強的一日,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爲有效。

古人常以蘭草湯沐浴去污,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沐浴的習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屈原《楚辭》有“浴蘭怕兮沐芳華”,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在此日,我們也可從藥店抓藥包沐浴,去邪氣。

4、雄黃酒水克百蟲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的說法,古人認爲雄黃的藥效和氣味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

在端午這天,人們會飲一杯雄黃酒。有水井的人家,還會用絲綿裹住雄黃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許多地方還會用雄黃酒抹在兒童臉上耳鼻處,或者在額頭上寫“王”,被稱爲“畫額”。也是爲了驅除邪魅。

說起來最早使用雄黃的還是道家,葛洪在《抱朴子》曾提到用雄黃泡酒,《道藏》有“神仙酒煉雄黃方”。認爲喝了這酒能“腹中三蟲伏屍去,心開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闢蛟龍。入山闢虎狼,入軍闢五兵”,後來逐漸在民間形成了對雄黃酒的推崇。

5、糯米香糉補腎氣

端午當然要喫糉子了。

糉子,又稱角黍,古人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裏記載了“角黍”的製作方法,當時主料爲“黍”,也就是黃米。

到了唐代,糉子“白瑩如玉”,主料換成了白糯米,形狀也變成了錐形、菱形。等到宋代,當時人們很喜歡喫“水果糉”,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也是今天蜜棗糉的原型。

中國講究“民以食爲天”,糉子從內到外都體現了中醫食療養生的智慧。

比如糉葉,一般用的蘆葦葉、荷葉,都是取自天然的植物。《本草綱目》記載,糉葉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

糉子裏的糯米,富含蛋白質、糖類,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等功效。後來人們加入的紅棗、蜜餞、板栗、火腿、鹹蛋黃等,對人們也是很好的營養品。

最後,糉子你愛喫鹹的還是甜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