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篇4:如何锻炼

中华文化宝藏《宗运生命学》之“小学篇”第4篇

关于孩子的身心教育,问题找到了,道理也明白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锻练?我们的“新体育”教学体系,以中华武学为指导,以实证体证为依据,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根本之法:功法。

何谓“功”?“见心不动曰功”。古人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必须先练功,练功还得身心同修,方得智慧。少林永化堂的禅武医,就是身心双修的一种功法,也是一种独特功法,叫做“心意把”。它始创于宋初唐末年间,是少林僧人在劳作时所创的功法,如旱地拔葱、老和尚撞钟、镢头把、摇橹、拉钻等。他们在劳作时,把劳作的动作提炼成为功法,在听经、念经、抄经、行住坐卧等过程中,时时刻刻都用功。

我们想一想,孔老夫子当年,是不是也是这样教他的弟子的?如果不是这样教的话,人们的智慧都一样,他老人家为什么能教出来七十二贤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就是因为不得心法。

孔老夫子是一位大修行家,我们现在去看孔子像,他七孔朝天,其目的是神不外露,神归玄关,神入黄庭,下于会阴。神,这里指的是人体之火,火在上,水在下,火下于会阴,又叫做水火既济,水火同舟。从此来看,孔子的行住坐卧都是用功的,必然与众不同,与佛道两家的真功法没有不同。

再者,孔子平时还教弟子们拳术、射击、御术、剑术等,目的都是为了修身养性。如诗曰:“修得其身心,强明其心身。安心沥使命,报得国家恩。”

那么,具体该怎么练功呢?少年时期不可强练,要“文练”。强练容易造成内干外强,头脑昏沉,脑心不清晰,容易发脾气,起无名烈火,好勇好斗。“文练”主要是修去“无名”,改掉邪气,内强而外不露,举手投足都有一定的分寸,与人交谈,总是三思而言。

怎么才叫文练呢?所谓文练,非常斯文,非常轻柔,如同古代的舞蹈,似武非舞,似拳非拳,练功如病猫,主要是精神内敛,神不外散,如勒马听风。文练要求身体中正,不前张,不后仰,不左歪,不右斜,保持中空,守中用中,方可自然。

圣人云:大道出自然。不自然不是道,违背自然,只伤不养。身体自然,方可养于道心,道心不动,以心内观,观其法变,掌握要领,把握火候,头领松空,脑心空灵,心若虚大,头骨开合,以便清阳之气进入脑部,以气养脑,扩张脑细胞。这样脑部不缺氧,就能保证孩子上课头脑清醒,不打昏睡,专心学习。

文练头领松空,百脉方可畅通,身体轻起轻下,以防浊气上头。头脑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用于中。古人云,低头哈腰,学艺不高。头脑是百脉之首,不可乱动,头脑乱动,百脉也随着乱动,这是不可以的,容易造成“四梢”不齐。“四梢”是指骨梢、筋梢、血梢、气梢,不可不知。“四梢”齐,才能到达周身合一,一动而百动。

对于初练者来说,比如小学的孩子,练习时要以功法为主,为找整力,不可学多,简单为妙,少而精。如古语讲,大道至简。据此原则,以“游身出拳”为指导。

我们的“新体育”教学体系,主要设置了旱地拔葱、单推双推、顺形斜形、搓泥工等功法科目,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再配合小洪拳、炮锤等套路练习。这样,就可以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学习高效,持续性成长,实现良性循环,保障孩子得到终身发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