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們的課堂》摘要:4 適應性與探索力

世界是我們的課堂: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張華

4 適應性與探索力

>> 4 適應性與探索力

跨學科思維與可遷移能力

>> 適應性是什麼?就是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時,人們作爲一個行爲主體,能夠快速應對並做出調整,進而適應影響變化的能力。這種能力往往跟分數、學校、學歷背景,甚至跟各種才藝教育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 在這堂財商課中,我其實是想引導同學們:»懂得延遲滿足、控制慾望。»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出明智的選擇。»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道理。»瞭解複利效應,意識到一切成功源於積累。»懂得珍惜與感恩。»知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健康、親情與友情等。

“天才一小時”與留白教育

>> “天才一小時”的概念源於谷歌員工培訓系統裏著名的“天才一小時”(Genius Hour)計劃。谷歌爲了刺激員工提出自己天才般的主意、推動公司創新,允許員工們每週拿出20%的時間策劃、實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興趣的項目。

>> “天才一小時”的本質,就是一種更加開放的項目制學習。所謂更加開放,就是更強調自動自發、興趣至上,其目的不是完成一個項目,而是通過一個項目,提升自己、提升技能。

>> 總結來說,“天才一小時”有以下5個鮮明的特徵或原則。»目標至上:學生必須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所有工作都是爲了讓自己在這項興趣上有更大的提升,而不是學到所謂“有用”的學科知識。»自主創建:正如前文所述,老師只是坐在副駕駛位。從題目到執行,從成品到展示,學生必須自主完成。»提問調整: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更新想法,朝着更高效的方向調整方案。

>> »作品創作:無論學生最後選擇的是什麼項目主題,他們都必須動手製作出看得見、摸得着的作品。»注重協作:一些學校會要求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配合,一方面是幫助低年級學生習慣整套遊戲規則;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跳出思維框架的能力,從而產生更多新鮮的想法。“天才一小時”也鼓勵學生與家長、親友合作,或者去採訪該領域的專家,得到更專業的指導。

>> 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焦慮,其實來自我們對孩子成功或優秀的判斷標準過於單一。

>> 人類學家(Anthropologist)跟蹤觀察人的行爲方式,膽大心細,極具耐心,對生活中的細節觀察入微,能專心地探究一件事情的本質。

>> 實驗家(Experimenter)所做的就是在生活、學習中面對新的挑戰能不斷試錯,然後從錯誤中不斷學習改進,不會讓挫敗給自己帶來負面情緒,反而會愈戰愈勇。

>> 嫁接能手(Cross-Pollinator)能夠不斷汲取外部知識,進而把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爲自己所用。這類人思維活躍,對外部知識特別感興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