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心理師育兒手記: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爲自己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孩子的教育,他們恨不得把一切最好的都給孩子,喫的,穿的,用的。從孩子出生開始,他們就費盡心思,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可是,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很多家長其實並不清楚!


民間有一種說法“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3-7歲是個重要年齡階段,是情商啓蒙黃金期,這個時期也是學齡前期,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學習,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時期,要高度重視。


胡慎之心理師在寫 《資深心理師育兒手記》(0-3歲)之後,又寫了《資深心理師育兒手記》(3-7歲)。這是一本沒有大道理,沒有教條式的理論,很實用、可實踐的科學育兒指導書。當然,你也可以看成是一位父親的育兒經驗總結,這位父親有愛又有才。



他強調: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爲自己。


1.形成完整獨立的人格

在一個家庭裏,爸爸媽媽承擔着各自的責任,相輔相成,孩子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如果說0-3歲媽媽特別重要,愛的教育給孩子信心和力量;那麼3-7歲,爸爸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厚重的父愛,是孩子成長最堅強的後盾,構建起穩定、健康且獨立的人格。


我是在家鄉農村裏讀小學的。


那時每家大人都很忙,上一年級的小孩也都是自己走路去的。放學路上我總會遇上幾個調皮的男生,他們對我擠眉弄眼,追着我跑,我很害怕。


我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一邊忙活一邊說:“他們就是嚇唬女生而已,沒什麼的,乖!你避着點就行,或者走別的路啊!”我嘟着嘴,心裏很委屈,每次都變換着路走,走得戰戰兢兢。


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回來,我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他一聽跳了起來,拍着胸脯說:“沒事,明天爸爸帶你會會他們。”


第二天爸爸特意來接我,特意去遇上他們。我在一旁看着,爸爸不知道和他們說了什麼,還比劃了幾下,那幾個男生一臉的驚訝和羨慕,連連點頭。我問爸爸,爸爸只是笑笑說,他們再也不敢欺負你了,放心吧。


那一刻,我覺得爸爸是個大英雄!


果然,他們再也沒欺負過我,小夥伴也喜歡跟我一起走路,他們知道沒人敢欺負我。


後來我才知道,爸爸跟他們說我練過武術,都是他教的,暑假有空爸爸也可以教教他們,因爲爸爸是軍人!


這段經歷到現在仍記憶猶新,我確實學過三腳貓功夫,從沒用過。但爸爸傳遞給我的信心和力量在我內心開始建立,我覺得爸爸無所不能,再也不用害怕。


當然,我知道媽媽是愛我的,她總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給我貼心的關懷,但我同時也需要來自爸爸強有力的臂膀,牽引我向前衝。無論何時,我知道我的後面有爸爸,我可以無所畏懼。


正因爲他們的分工和配合,我一直那麼自信,那麼快樂,那麼獨立,他們就像我的一雙翅膀,讓我越飛越高。





縱觀孩子的成長過程,3-7歲的孩子更注重父母的言行,媽媽可以讓孩子站得穩,爸爸更有能力讓孩子看得遠!




2.給孩子愛與自由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愛不破,愛能消除一切恐懼。孩子們想要的,從來不是房子車子和票子,而是來自父母全身心的愛及那份愛帶來的自由。


作家王安憶曾經說過:童年失去的陪伴,是花千金萬兩也買不回的。


沒有愛的孩子,很難想象,他長大如何愛別人,如何獲得心靈的自由。


3-7歲的孩子,正是感受愛,表達愛的時候,孩子的感覺就是評判標準:一般情況下,孩子認定的好爸爸好媽媽都是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撐和自由的。





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變得很調皮,經常讓你頭疼,卻也讓人啼笑皆非:他們愛玩水,不愛洗澡;喜歡拆東西,不愛收拾;喜歡狗狗等小動物,怕蟑螂螞蟻等小昆蟲......他們看起來無法無天,精力旺盛,他們敢於嘗試,不怕失敗,也不注重結果......


別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要求去限制他們!


我們要知道,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懂事務的運行規律,對規則認識模糊,正在發展天生的探索和冒險。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監工,督導,而是一個陪伴者,引領者,只有父母的引導和陪伴,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敞開心扉,去擁抱這個世界。


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給孩子愛與自由,纔是此時最好的教育方式。




3.做孩子最可靠最堅強的後盾

當孩子陷入了困境,他往往需要來自父母的力量。


2020年10月7日,一則“男孩劃了奧迪車,父親賠償3500元后,堅持調查真相還孩子清白”的新聞迅速傳播。


當欣欣被冤枉劃車、受到圍觀者質疑的時候,欣欣父親細緻入微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他選擇賠償,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但他堅信自己的孩子,始終站在孩子身邊,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堅持調查真相,最終還了孩子的清白,給了孩子最重要的自尊。


7歲以內的孩子,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很多時候,他遇上自己無法解決問題,他就會回來尋求幫助。


切記:


不要忽視,不要打罵,更不要諷刺挖苦。


要鼓勵,要正面,要支撐。





世界很大,事情很多,坑也不少。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方式,讓他們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一次推開,可能永遠無法靠近;一次拒絕,可能從此再也聽不到心裏話。


教過一篇文章叫《地震中的父與子》,孩子們被深深打動了。問最感動的是什麼?幾乎全班的同學都說了這一句: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是的,我們要做孩子最堅強最可靠的後盾,常亮着他迷失可以回家的路燈。


有個心理訪談,記者問那些迷失的孩子,爲什麼會走上歧路?孩子的回答大同小異,無非是怕回家被打罵,被嘲笑,父母不可能理解、包容,更不可能原諒,索性破罐子破摔......


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看到太多的家長輕易放棄了努力和教育!總以爲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不抓住“還小”的黃金時期,等到長歪了再去費力扶正,有用嗎?


把孩子教育好,是每個爸爸媽媽義不容辭的神聖責任!讓孩子成爲自己是教育的本質!

胡慎之,知名關係心理學家,本書的作者,在很多欄目中都擔任顧問,很有實力,也很忙,但他從不缺席孩子的教育。



他在書中說,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用各種方式陪伴自己的兒子,讓他知道爸爸想着他、念着他、關心着他,對孩子用心投入,用心陪伴,即使身處外地,他依然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爲兒子講睡前故事。


這本書不僅適合3-7歲孩子的父母閱讀,對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以及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也能帶來很多幫助。真心推薦給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