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讲 粘稠思维:为什么会拒绝沟通?

在前面两讲,我分别谈了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常见的浆糊逻辑和糊涂哲学,这一讲我们换个视角,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就必须回到每个个体的身上来了。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我把它称作粘稠思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才导致我们在处理各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时候,说不清,理还乱。

人与人之间的粘连

我刚做心理咨询没多久的时候,接到一个印象深刻的个案。一位来访者是个女孩,她有一种完美主义,说自己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个意象,一个像水晶做成的公主,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杂质。她知道,这是她的自我意象。后来我也在咨询中遇到过多位这样的“水晶公主”,她们看上去干净至极。这是一种美,很容易打动男人,女人也容易对这样的女孩生出怜爱。

然而,从另一面看,这也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看,要如此晶莹剔透,就得剔除掉水晶中的杂质,可那些杂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我”的各种欲望,还有容易被我们感知为黑色的负面情绪。但是,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和黑色情绪。所以,当这个女孩觉得自己是水晶公主时,也就意味着她压抑得非常厉害,这些杂质都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了。

其实,不只是女性,男人也会有相对应的这种意象。我来说说我自己吧。有一次,我在找我的精神分析师做分析时,产生了这样一种意象:我躺在病床上,胸腹都被剖开了,旁边站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我告诉了我的分析师我的这个意象,他解释说,或许你体验到的是,我对你的分析是如此无情,就像医生在解剖你一样。

我感受了一下,觉得这个解释不够味儿。因为,分析师的分析没有让我觉得痛苦,相反我有一种极度坦然。于是我自己分析明白了,在我那个意象中,不是别人把我剖开的,是我自己这么做的,其中的那份坦然就像是在说:请看吧,我没有一点花花肠子。花花肠子是什么?就是我的各种欲望和黑色情绪。

透明幻觉

透明幻觉,是指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我们之间是透明的,根本不用沟通,一眼望去,就会知彼此。

你可能很快就想到了恋爱中的女人常有的一种逻辑,你爱我的话,我不说,你就会知道我的心思。有这种逻辑的女性,容易拒绝沟通,因为她觉得没必要沟通。很多粘性思维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一定程度的透明幻觉。

我在咨询中常常遇到有很多来访者非常紧张,我问他们为什么如此紧张,他们说,你是非常厉害的咨询师,那你肯定一眼就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可我内心中有很多见不得人的秘密,怕你看出来,所以非常紧张。见不得人的秘密,也是杂质。碰到这样的来访者,我会在一开始就特别说明,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有时我会产生各种感觉,根据这些感觉去推理你可能是怎么回事,但也是推理而已,你是解释你自己的权威,我了解你的可靠途径,就是通过你的讲述。你不向我敞开自己,我就不会了解你。

透明幻觉不严重的来访者,会立即接受这个解释,并松一口气。透明幻觉很严重的来访者,也会松一口气,但同时又会对我有失望,因为他们很期待我是能一眼看透他们的。随着咨询的进展,他们的这份渴望和幻觉还会被多次唤起。

这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师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向来访者解释并澄清这一点,因为这个透明幻觉是双向的。当他们认为咨询师具备这个能力时,也意味着,他们觉得自己也有这个能力,他们能不用沟通就知道咨询师是怎么想的。

推理一下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持有这种幻觉时,他们就会严重减少和别人的沟通与澄清,会有无数的误解产生。因为他们把自己孤独的想象,当成了真实信息,由此就会缺乏基本的现实检验能力。当这一点特别严重时,就意味着很可能是精神病性的,那就不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了。

不过以我的经验,太多看起来心理问题并不严重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透明幻觉,这个是可以讨论、认识并处理的。

那透明幻觉是怎么来的呢?它的原型是婴儿对完美母爱的渴求。婴儿不会说话,所以理想妈妈必然是一个不用说话就知道自己怎么回事的妈妈。可是,成年人如果持有这一逻辑,就容易陷入偏执。

比如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你怎么会不明白我是怎么想的呢?你就是这么回事,我当然知道!等等。

在我的认识中,透明幻觉在我们社会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得有一个应对它的笨方法,那就是多沟通。

我们必须假设,了解一个人是相当不容易的,了解自己其实一样不容易。我们需要在关系中多沟通才能了解对方,需要多探索内在才能了解自己。那种瞬间就能知道彼此是什么样,通常是幻觉,或者只是偶尔发生而已。那是神才有的境界,人类没法具备。

对于透明幻觉特别严重的人,他可能根本上就是排斥沟通的,因为沟通会让他看到,对于同一件事,他有一种认识,而别人会有另一种认识,这几乎是必然的,而他们很想这件事只有一种认识,也就是他自己的认识。

例如,一位来访者一直觉得,如果总是能和别人达成一种共识多好,但突然有一天她领悟到,总能达成共识意味着,在某件事上,有一个人的认识被灭掉了。而如果她总期待着身边某个人和她达成共识,那就意味着,要么是这个人,要么是她自己的认识,被灭掉了。

事与事之间的粘连

受到粘稠思维支配的人,除了常常把人和人粘在一起去看,也经常把事和事粘在一起去看。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两口子吵架可以从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开始,然后翻出一辈子的旧账来,因为所有这些事都是粘到一起的,当下这件小事没有独立性。

这还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人会发现,伴侣记不住你的好,而你的坏他们永远记得。不只如此,他们还把这些坏揉成了一个整体,永远带着这个整体去看当下。

很多父母也有相似的粘连逻辑,例如父母常对孩子说:我是你的爸爸,或者妈妈,难道我会害你?也就是所谓的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里,无论父母怎么做,都不会错,错的只能永远是孩子。这也是把所有问题揉成了一个整体。

还有员工和老板,也会有这样的现象。拿我自己来说,我作为老板,不断听到有员工会说:我对公司尽心尽力。后来我真的怕了这个说法,因为我发现他们最初的确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对我和公司都非常上心,这非常好。但是,时间一长,这句话的另一面就展现出来了,“既然我已经尽心尽力了,所以我没有问题”。

*

家庭、社会和个人身上的糊涂逻辑,虽然看似不同,但其实你会发现它们起到了一个作用,让我们难以聚焦在当下的这一件事上,就事论事地谈话。

这种逻辑,其实是婴儿早期的共生心理的展现。这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停留在婴儿期的共生心理中?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发展阶段得到太多满足或遭遇严重匮乏,都会导致这个人的心理发展固着(fixation)在这个阶段,形成情结(complex)。

弗洛伊德觉得,人停留在共生心理中,是在某个阶段得到太多满足或匮乏导致的,但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匮乏。可以说,它们之所以这么常见,根本原因是有很多人在婴儿早期,共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共生需求,放到成年人的身上,很容易让人闻到不对劲的味儿,但放到婴儿早期,它就具备极大的价值,是婴儿再正当不过的要求。

 划重点

1、透明幻觉是指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应对这一点有个笨方法,就是多沟通。

 2、常见的粘稠思维,还有难以聚焦在当下正在进行的单独一件事,不能就事论事,而是把所有事都粘到一起。

 3、弗洛伊德认为人停留在共生心理中,是在某个阶段得到太多满足或匮乏导致的,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匮乏,根本原因是有很多人在婴儿早期,共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思考题

学习了第一模块,你了解了混沌共生,我想请你来谈一谈,如果让你来解决混沌共生中缠绕的状态,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你觉得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看法。

学习了第一模块并了解了混沌共生,我觉得解决混沌共生中缠绕的状态的最主要的方式,有2点:(1)是“就事论事”;(2)是“把人和事分开”。否定事情并不是否定做事情的人,这次否定了这件事情,不一定换个场景也是一件会被否定,也许正好相反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