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別離

不知是否是巧合,最近公衆號後臺收到了一些朋友的留言,關於與友人、愛人分離的不捨和頓挫。於是,我想起六年前,我第一次辭職的時候也曾經歷過此般依依不捨和百感交集。可是,當經歷過之後,漸漸明白伍爾夫的那番話:

“人們並不能自始至終攜手並肩完成人生的旅途。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座沒有人涉足的森林,都有一片連飛鳥的蹤跡也沒有的雪原。在那裏,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而且希望這孤獨永遠不受干擾。”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旅程。

因此,當我讀到《看不見彩虹的人》裏的那一段話時,纔會覺得如此親切與熟悉。

“但他有過那樣的安靜與孤獨。

早餐是廚房裏冒着熱氣的一杯咖啡,在無人打擾的情況下慢慢喝完。手邊是一本過期多年的雜誌或者新近出版的小說。

然後推門出去,門外有時晴朗,有時陰雨,一日日的日常。”

週二早晨,領導問我是否已下定決心。我答,“是。”他說,“那就提交辭職報告,開始離職審批。”

那天早晨,雨水滂沱,和六年前我獨自一人在租住的公寓裏寫下第一封辭職信時的情景如出一轍。只不過,那時的辭職信寫得並不順利,四年支教生活的點點滴滴總在我敲下每一行字的間隙風捲雲湧,席捲所有思緒。不捨和留戀也悄然間塞滿了整個胸腔。可是後來,曾經以爲久久無法釋懷的過往,不知從何時起在心裏已激不起一絲漣漪。

朋友得知我在寫辭職信,他說,“想不到會這麼快。真到了該離別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感傷和不捨?”

我沒有即刻回答,而是感受了當下的情緒,然後說,“只是覺得有點突然。談不上舍不得,只是需要一點時間去接受改變。”

情緒其實是一個喜歡鬧脾氣的孩子,可是,只要你給ta足夠的耐心和時間,ta最終會接受。

很巧,週四早晨,喜歡的公衆號推送了一篇文章——“每當有同事辭職”。祝羽捷在文中寫到:

“辭職這事沒法跟爸媽討論,他們一輩子都在同一個系統裏。

90年代的時候,他們身邊有人辭職下海,其他人整齊劃一地側目,是惋惜丟了鐵飯碗呢,還是望而卻步沒有膽識跨出這一步,不得而知。

原來,有職可辭是自由啊,是沒有被困住的人。”

於是想到朋友們得知我即將離職,發來祝賀,不覺啞然失笑。原來,有職可辭的自由也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幸運。

吉卜林在《加茲比的故事》一書裏題了一首名爲《勝利者》的詩:

                             寓意何在?騎馬之人可與書做伴。

                                    夜幕深沉,小徑隱沒,

                                    患難時分尤見真情,

                               但等待落後者卻是不智。

                                        上天入地,

                                獨自旅行腳步最快。

從人生的一個車站趕往下一個車站,我早已學會坦然接受人世的一次次別離。因此,我纔會一直在努力嘗試,看看自己能否走得更遠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