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灬秋《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讀書筆記及感悟

關於本書

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正視自己的感受

“撒嬌欲”

小的時候沒有辦法撒嬌的人,無論長到幾歲,心底都會留有撒嬌的慾望

幼兒在想要撒嬌的時候能夠撒嬌,纔會建立起歸屬感,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安定感。

撒嬌欲得不到滿足大多是因爲在小的時候自己不得不去迎合別人的期待所造成的

如果一個人的撒嬌欲得到了滿足,就說明他小的時候無須看父母的臉色行事

我執

指偏執地滿足小時候想撒嬌的基本慾望

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

苦於一些強迫症的人,在其潛意識中,其實是想要固執地去滿足自己心中的某個慾望。

基礎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人,在其潛意識中,會一直固執地想要去滿足那個慾望

不要強求“沒有的東西”而毀掉自己

期待不可能的事情,同時也是在否定自己生來所具備的東西。

被“沒有的東西”所困,便會失去把能量用到真正能實現自己可能性的東西上面,會把所有的能量都浪費在去實現不切實際的過高的自我期待中

基本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執着於“沒有的東西”而丟失了真正的自己

“原本的自己”本可以更好地生活

“所謂的活得好,其實是接受原本的人生、接受原本的自己、接受原本的結果,抓住機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並滿足於其結果。”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太想做一件事時,會產生出過度的緊張,這會降低行動的執行水平。人們常說的“怯場”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怯場的時候連平時能夠做到的事都會做不好了

引起自我分裂的兩種情感

“真實的情感”與“應當的情感”之間的差距,會給一個人帶來沒有理由的、不明所以的不愉快感

爲了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接納

有些人在表達情感前不能先考慮自己的真實情感,而是要先考慮別人期待自己表現出什麼樣的情感

克服痛苦需要的三個觀點

是要了解自己真實的情感

在知道自己真實的情感之後,儘量不要去演繹“應該有的情感”

要相信自己

有得有失的交往

普通的人並不是那麼極端地吝嗇,所以也比較能坦率地接受他人因利益而做出的行爲

能夠和別人有豐富的情感交流的人,才能夠構建親密的人際關係,也能夠交到可以敞開心扉交流的朋友

瞭解自己真實的樣子

直面自己比躲避自己要痛苦得多

患有神經症的人總是想要否定自己潛意識中的真實的樣子,希望在人前證明自己是完全相反的人,所以會故意表現得很親切,做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樣子。

設立與現在完全相反的目標會輕鬆不少

換一下評價的標準

找到“合適的目標”才能確立自我

知道人生的目標才能確立自我

確立了自我的人,獲得了自我同一性

能夠明確人生的目標,並能爲此獻身的人是幸福的,安逸的

“合適的目標”是他朝着這個方向努力便會感到快樂的目標

瞭解弱小的自己

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受到了傷害,就想做點什麼去修復受傷的自我

從接受“現在的自己”開始

不要否定自己,接受原本的自己、尊敬原本的自己、愛原本的自己纔是最重要的事

偏執狀況暗示人類的兩個側面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關心的東西

這個東西也許是工作,也許是愛情,或者像是汽車之類的興趣愛好。

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到自己內心的軟弱

我們覺得這個軟弱會使我們失去現在所得到的東西,這造就了我們的不安

拋下恐懼那一刻,人才能變得自由

人的不幸來自心裏的恐懼,當從這種恐懼中解脫後,人才能以完整的樣子活着

想做“真正的自己”就要拒絕他人的期待

爲了確立自我,我們不能成爲那些想要操控別人人生的人的犧牲品。

爲了確立自我而去操控別人人生的人,是對自己的感情不負責任的人

做要有自己的感受的人

不要按照別人的感受去感受,要感受自己的感受

被“自己不可靠”支配——追求威信的理由

安全比滿足更加重要。他們心裏極其沒有依靠,在心底深知自己的弱小,並且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與自己是敵對的

總是感到焦慮的人缺乏基礎體驗

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是有用的事的人,需要對自我的脆弱有所自覺,並且要去想一想,爲了確立自我該如何去做。

如果覺得自己做的事是無用的話,就會感到心煩,所以會要求他人表示感激。喜歡以恩人自居,就是來自這種自我的脆弱。

瞭解自己與對方“內心的真相”

自戀者要求“只有自己最特別”的含義

自戀者其實是自我評價很低的人。自我評價低的人,總是會馬上去和別人比較。因爲自戀者內心中無法評價自己,所以他們纔會那麼需要自己比別人優秀的證據。

批評別人“愛抱怨”的人的心理真相

自戀者對自己爲別人做的事的感覺,和周圍人對這件事的感覺會有非常大的差異。於是他就特別不滿,認爲自己被不公平地對待了,一張嘴就是抱怨。

過度的道德意識源於自卑感

不會將自己的自戀型願望捆綁到他人身上,認可他人有他我的存在的同時,斷然抵抗他人將自己的自戀型願望與自己捆綁在一起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態度

頭銜的威信=自尊心的滿足的話,無法真正地工作

正是因爲總是在心裏恐懼着將來是不是會發生什麼壞事,所以才拼命地忍受着痛苦不停地工作,纔會想要獲得一定的頭銜,尋求內心的那份安定和滿足。

緊緊抓着頭銜帶來的威信不放的人,是需要這份威信來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的。因爲這個人的心理上的安全正極度依賴着這份威信,所以一旦失去,他就無法確認自己存在的理由了

“必須要做點什麼”的想法會讓感覺變得沉重

每時每刻,他們都爲了壓抑自己心中不安的情感與緊張而工作着,之所以能夠用意志壓抑住自己的內心,也是因爲其內心並沒有明確的慾望

造成抑鬱症病前性格的執着型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過低的自我評價及自我壓抑

第二是強烈的依賴心理所產生的慾求不滿以及對慾望的壓抑

第三是對攻擊性的壓抑

能夠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

不改變自己便無法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滿足

無法改變的人大多是對幻想持有執念的人

想要去佔有他人的人,心底積聚着敵意與恐懼。而那些活得不幸的人,卻會在這樣的人面前誇張地展示自己的弱點

有時隱藏自己的弱點,有時又誇張地表現自己的弱點的人,是自己沒有接納自己

不安期待(過度的意圖和注意)

它的意思是說,例如失眠的人,夜晚要睡覺的時候,就會擔心自己會不會睡不着而變得不安,不安期待就是對一種障礙所產生的不安的期待。

不勉強的交往

不要錯誤解讀別人行爲的意義

不去附和別人的期待並不是一種“背叛”

不要被對方“一體化”而失去了自我

通過將對方一體化來操控對方按照自己想的去做的人,不承認與自己的慾望相矛盾的對方的慾望,不承認對方的利益有時會與自己的期待相反

“自體化”和“好,加油”纔是健全的人際關係的證明

不要合理化強迫自我

壓抑自我的人總是愛給很多事情合理化,在沒必要徵求他人同意的事情上,也要徵求他人同意,明明可以自己做出決定的事,也要一一徵求他人的同意

害怕用自己獨立的意志去做決定。他們會試圖通過黏膩的關係來獲得虛僞的安心感

壓抑自我的人都是窩裏橫

只要不明確自己到底在壓抑着什麼,那麼無論到何時,都無法從不愉悅的感覺中逃脫出來

去迎合他人不如迎合自己

沒辦法按照自己想的那樣行事,也是因爲喪失了應該迎合的自己,或是自我意識稀薄。這樣的人喪失了自我,寧願去迎合他人也不去迎合自己

越是喪失自我,越是會在意他人如何評價自己,並且想要通過迎合他人來獲得認可

這是對他人過度的顧慮,也是一種膽怯。因爲缺少對他人的愛而變成過度顧慮他人,所以會感到疲憊

彌賽亞情結

指的是具有想要救贖他人的傾向的人的一種情結。其實這也是具有因依賴心理而產生極強的自卑感的人會有的一種情結

良心——應該是“體諒”與“溫柔”

情緒上成熟的成年人,不會有看似威風凜凜的樣子,而是以一種更自然的樣子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總是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的真正理由

責備別人不過是爲了炫耀自己是個多麼暖心的人,爲了逃離自己的沒有價值感,而總說些漂亮話的人有很多。在說漂亮話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稍稍緩解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痛苦

自己的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產生於小時候,即小時候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人,給予了自己怎樣的信息,這會左右自我無價值感的形成

沒有必要總是讓自己看起來很優秀

壓抑自卑感的人,本質是不承認自己自卑,把自卑隱藏在潛意識中

總結與感悟

我們應該都有過嘴巴里面長了口腔潰瘍的經歷,那是因爲身體裏的炎症所致。當然,爲了避免疼痛的持續發生,我們可以選擇服用消炎藥,讓潰瘍快速復原。但,與此同時,炎症並沒有得以完全釋放,會在下一次積累到一定程度再次爆發的,然後就是無限循環的再次服藥壓制,再次爆發。

人的情緒也是一樣,壓制了,暫時緩解。但在下一次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次爆發,甚至比上一次更猛烈。

我們總是不敢承擔責任,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忍不住去請教別人的意見,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我們對於未知的結果都充滿恐懼,怕自己應對不來。殊不知,我們虛心請教的對象,給予的建議甚至還不如自己。

不自信和恐懼感一直籠罩着自己,不能完美預測事情的結果,感受到的總是對於結果無法承受的無力感和挫敗感,習得性無助第一時間產生在面臨困境的時候。那是因爲我們沒有或者很少有成功的經驗,無法想象在經歷自己勇於承擔後果,結果如自己預期那樣的成就感。

就像蒸饅頭一樣,我們一定要在加熱的過程中讓饅頭和酵母融合,然後盡情釋放能量,這樣蒸出來的饅頭纔好喫。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在保障自己安全以及不觸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也要儘量去觸碰沒有接觸的事物,盡情表達和釋放自己的情緒,儘量少留遺憾和未知感觸

那麼,要想遊刃有餘地應對面臨的所有已知和未知問題,就需要我們建立完整的人格,那種源自內在的安全感和自我認同,客觀公正的看待自己,對自己有清楚的自我認知,照顧好自己的情感,不輕看自己,永遠相信自己,坦率的承認並直面真實的自己,讀完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