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照相史:平民到大咖的私人表情

如今是個萬衆圖像狂歡的時代。

全世界每年曬出的照片已超過了千億張。

“朋友圈”形形色色的照片,可能是主動,也可能是被動⋯⋯

1844年,兩廣總督耆英被曬出中國官員第一張個人照片。

雖由盛京將軍調任,可耆英難算純瀋陽人,

那麼,最早的瀋陽人是怎麼曬照片的?

瀋陽人最初與照相邂逅到相歡,經歷過許多滄桑和磨難。

儘管,現在尚不明確瀋陽最早的照片拍攝時間,

但瀋陽最早的照片,卻是最早到此的外國人拍的。

上面這張照片,可能是瀋陽最早的照片或之一。

瀋陽最早在1840年左右已有外國傳教士來活動了。

1878年,瀋陽南關教堂落成,此照片是其正門局部。

早期所能見到的瀋陽的照片,真的有限。

上面照片是1886年左右作品,圖面是奉天東陵(福陵)南門,似乎進行了版畫加工。

刊於1888年英國出版的《長白山:滿洲旅行記及歷史》一書。

上面身着羊毛棉長袍馬褂的法國人,生活在遼中三臺子(肖寨門鎮),1887年去世。

他這張照片或許也是最早的照片之一。

此前,人們推測瀋陽最早的照片,是上面司督閣拍的瀋陽城角樓。

司督閣1883年纔到瀋陽,畢竟有點晚。

上面是瀋陽南關教堂最早的全景圖,好像照片加人工繪製。

這種“航拍視角”,在當時的教堂周圍,根本找不到如此拍攝的制高點。

看看這一張拍於1895年南關城廂照片,瀋陽城廂尚一片荒野。

這張1878年建的教堂照片,與1912年重建的比一下,兩者的差別很大。

當時,縱目所及地處遼河平原的瀋陽,

城市天際線上這是最好景點。

司督閣寫奉天的書中也用了大量瀋陽照片,但他的照片時間跨度大且末標拍攝時間。

其實,所謂最早的照片只是個概念。

當時人傳說,洋人的照相機像是攝魂的妖怪。

大衆根本不知道照相、攝影是幹什麼用的。

瀋陽人對照相有自覺意識,已經是清末了。

1844年,耆英看到自己照片時,向拍照的法國人喊:多謝!多謝!

三十幾年後,瀋陽人才有了要曬照片的熱情。

這張是清末奉天“萬記照相”拍攝的一羣女子的照片。

她們衣着雖時尚卻帶着濃厚的南方氣息,這是羣什麼人?

早期走出禮教束縛,拋頭露面照相的多是留洋女性、倡優伶人。

照片中的瀋陽人叫文祥,是清廷軍機大臣。

雖然他世居瀋陽,照片是1868年至1875年間在北京拍的。

這個萬記相照,雖不是奉天第一家,可也是鼎鼎大名。

1903年,瀋陽四平街(中街)出現的第二家照相館,稱萬記照相。

瀋陽城第一家照相商號,1901年就中街開業了,叫永清照相。

1904年,奉天鐘樓南“同芳照像”開張了,這是廣東人鄧華甫開的。

那時候許多照相館都叫“樓”,因爲所用的溼片曝光需要樓頂上天窗的自然光。

永清相館是日本人永清文次郎和沙俄人聯合建立,兩年後永清就獨自經營。

照相館向朋友圈裏分發自拍的風光、人物照刷存在、搞自宣。

但說永清號是瀋陽的頭一家照相館,人們也是疑惑的。

早在光緒十六年(1890)日本人山下永幸在小西邊門開設永信號,經營照相器材。

永信號也兼營黑白照相,是全城影響力較大的巨頭。

1895年又有岡田商行、樫村洋行也經營照相器材。

商業和市場需求互爲依存,瀋陽人的拍照行爲可能更早些。

清末的照相館愛爲客人“整景”,不斷推陳佈景花樣。

洋樓、鐘錶、洋狗假景,還有古裝、戲劇等等潮服。

西風東漸氣象新了,客人喜歡啥照相館就來啥!

永清照相館也是奉天照相的一個奇蹟。

三十年後,與永清同時的照相館幾乎都蕩然無存,

而這個當年沙俄旅順要塞司令部照相組臨時工,卻將生意開到了民國。

1919年,奉天有十三家照相館。

老城有日本人的永清寫真館、巖山照相館,附屬地有加藤一心、山本、徵矢野等共六家。

當時奉天照相業,日商在資金、技術都居壟斷地位。

民國之後,越來越多的瀋陽人愛上了攝影。

1914年,瀋陽人自己開設的照相器材商店文雅齋成立了。

拍照片途徑更寬,照相館拍照送朋友成爲時髦。

從大咖到平民都爭這麼着做,生怕落下。

此時,將自己的玉照當禮物贈人,是特別有身份的事。

也難怪,一張24英寸相片裝裱後要十塊大洋,決非一般人能問津。

張作霖、王永江、張學良等奉省要人,

都曾大量贈送自己的照片,以示友好。

表達友情互贈照片,男人們送起來特別歡。

想想今天人使勁地在社交媒體曬照片,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更乾脆的是直接拉着朋友閨蜜一起照,省得互贈了。

兩個好友在照相機前運足了表情,等待攝影師喊一、二、三⋯⋯有時要數到十幾。

都怪當時感光速度太慢,師傅照時還要拍一下木板。

今天人說的“拍照”,據說就是這麼來的。

慢歸慢,可那時候的師傅叫一個有技術,片子絕對好看。

要說瀋陽老照相館拍人像哪家到位?

那時的瀋陽人愛提寶華照相。

人家這個牌子在全國都是槓槓滴。

民國時瀋陽的熱鬧地方要數北市場。

酒店多、洗浴多、戲園多⋯⋯總之是男人女人都厚。

北市有名的大觀茶園,簽約了不少曲藝院團,照相是種職業需求。

大觀茶園門前路南,18經路西側向前走就是寶華照相館。

寶華相館坐落北市場26緯路大街路南,門牌是56號。

這家照相館開業之初,就是溼片感光。

他們攝影室是間用玻璃蓋頂的房子。

採用自然光線照相曝光的手段。

一遇陰雨天就不營業,老瀋陽人印象深刻。

那時候時已經有電,只因電壓不穩照明燈閃爍,不如自然光穩定。

拍照時快門要通過皮球控制,相機鏡頭前還要套個蓋子。

寶華出去的一個學徒,到鄉下照相,沒電就在牆上挖個洞照常拍片,這叫本事!

20世紀20年代後,照相才用上了人造光。

瀋陽照相樓開始了全天侯“日夜照相”。

而此時照相再也不是達官顯貴的專利,變成了件尋常事。

《奉天通志》載:瀋陽有名有姓的照相館就有45家。

叫啥名的都有:像館、畫樓、影相鋪、照相樓、照相號、寫真店等等。

這些名號都印在照片背板的正面下部或背面商標上,中英文夾雜,洋氣。

瀋陽北市人氣旺,照相館也扎堆。

寶華、兄弟、平安、華南、五強、新芳、精益、寶光等十幾家照像館。

這個些大小相館,後來都公私合營爲大好時光照相館。

1949年以後的瀋陽照相館中,

當數“生生、大好時光、新中國、長江”四大天王。

這“四大”風雨離合,又是另一篇故事。

世事滄桑,人們總愛面對曬出已發黃的老照片,

感嘆曾經敘述不盡的過往和惆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