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母親進化論3》(640)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讀的是《母親進化論》書中的第三部分:學會愛自己,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紀伯倫有一首小詩,說的是“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特質,並非我們所能左右。同樣的,作爲母親,我們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靈魂,承認自己的內在價值。只有我們迴歸自我,珍視和善待自己,才能把這樣的富足感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擁有獨一無二和精彩的人生。

作者的一位來訪者簡,曾爲了把自己14歲的兒子喬舒亞培養爲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人,每天都把注意力放在引導孩子、要求孩子、甚至改造孩子上。結果,她與喬舒亞經常爭吵,她也因爲喬舒亞的叛逆而變得焦慮不堪。

當作者指出,簡對待喬舒亞的方式,恰恰反映了她與自己的關係時,簡才意識到原來她對自己有多麼苛刻——因爲被一個極具批判性的父親撫養長大,所以從小簡就覺得自己不夠好,一直以來就相信自己是個有嚴重缺陷的女人。

這種看待自己的思維模式,被投射到了她與孩子的相處上。因此,簡總是對喬舒亞百般挑剔,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從來都看不到孩子閃光的地方。

簡理解到如果她沒有在內心層面體驗到幸福感,就不可能將這種感覺傳遞給孩子。於是,她做出了改變。每次忍不住要指出喬舒亞的缺點時,她就走進另外一個房間,問自己這與她批評自己的方式有何關聯。

就這樣,簡找到了和喬舒亞相處的正確方式,那就是你曾希望父母如何對待自己,那就用相同的方式,去對待你的孩子。

簡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喬舒亞做得足夠好的地方,同時每天至少關注三件自己做的好的事情並予以肯定,最後,她不僅改善了與喬舒亞的關係,也同時找回了自己,活出了自己的內在價值。

可見,讓孩子活出自我、變得更好的前提,恰恰是母親先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和人生意義。

我們應當摒棄“我不夠好”的信念,不限制自己的人生,不否定自己的價值,才能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活出生命的能量。

母親不自怨自艾,孩子纔會自信自立。我們應當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並且不受上一輩人的影響,先肯定自己,再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孩子。

每天拿出哪怕幾分鐘來讚美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多關注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在潛移默化中,我們就會相信自己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

唯有獲得自己的內心認同,培育出自己的獨特性,我們才能和孩子走得更遠,讓孩子飛得更高。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今天分享《母親進化論》的第三部分就到這裏了。謝謝您的閱讀,讀後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