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立铭学习《抑郁症医学科》笔记①

长期以来,抑郁症都是一种被广泛地忽视、压抑、误解,甚至是污名化的疾病,很多人都对它缺乏基本的理解。抑郁症患者常常不仅要忍受自己身体和情绪的折磨,还要忍受来自别人“性格脆弱”“矫情”“就是自己想不开”之类的非议。这时候,他的痛苦可能会成倍增长。

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能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很难体会身边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也因为不理解,我们很难有效地帮助他们。

好好的怎么会有抑郁症呢?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如何应对?晚睡前看到王立铭讲解抑郁症医学课,带着日常的疑问,就订购了该课。

在课程里,他从临床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进化论等不同的层次,彻底把抑郁症的本质说清楚。然后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大脑刺激治疗等方面,一一讲到人类是如何一点点把抑郁症关进笼子里的。此外,还讲到关于这些理解和治疗方案,它们还有没有什么局限和缺陷,而人类又在进行什么样的探索,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它、对抗它。

一、谁讲的,是否科学、客观而可靠?

主讲人叫王立铭,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长期追踪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得到课程主理人。

没有具体简历,没有具体研究钻研的领域,所以我将其定位在知识的搬运工,而得到的课程保证,所以姑且觉得是客观的,学习完其简单的介绍后,结合留言,感觉有科学道理。

二、当前,关于抑郁症的一些情况?

在我们身边,在新闻里,在社交网络中,我们看到、听到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了。根据统计,全世界已经有3.5亿人被抑郁症困扰,每个人在一生中患上一次抑郁症的比例更是超过了10%,这些数字还在快速上升。

抑郁症被称为心病之王,但人类已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心理学上的认知模式框架和社会关系框架,能对抑郁症做出很好的解释;神经科学也分别利用大脑结构、神经信号和神经环路三个策略,获得了对抑郁症相当本质的理解;在生物进化的层次上,也已经发现了负面情绪的价值,以及抑郁症越来越流行的原因。

当前,人类也能较好控制它,临床上也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大脑刺激、正念冥想等等许多种治疗方案。

三、如何诊断抑郁症?

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人们对抑郁症的定义是基于外在表现,而不是人体内在的生理学指标。关于这种疾病(功能失调、紊乱),我们没有能力从人体器官结构性变化的角度,做出客观和准确的定义,所以只好从外在表现上描述它会带来的结果。事实上,这可能是抑郁症,甚至整个精神疾病领域,面临的最大困难。

第二个是,相比其他很多疾病,抑郁症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我们当然可以说,所有的人类疾病都会受到外因和内因的共同影响。但是抑郁症,确实更容易被人生遭遇的重大变故,比如亲人去世、经济破产、自然灾害所诱发。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遭遇亲人不幸离世之后的一个月内,有大约40%的人的表现,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而差不多要到两年之后,这个比例才会降低到正常水平。也有调查发现,在失业和身患残疾的人当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会成倍的上升。

两个核心表现

第一个形容是,在抑郁症患者看来,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第二个形容是,对于很多严重抑郁症患者来说,整个身体就像是一副被掏空、被彻底放了气的皮囊。哪怕是最简单的挪动手脚,都要付出巨大的力量才能做到。在有些抑郁症患者的体验当中,自己的心智甚至已经彻底脱离于身体之外,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冷冰冰地审视自己无力的身体。

两个诊断标准

明确诊断抑郁症,是认识它、治疗它、管理它的基础。具体来说,针对抑郁症,目前世界上主要通行的,是两套高度融合、但存在少许细微差别的诊断标准,一套是美国的DSM-5标准,一套是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1标准。咱们中国目前,其实同时参照了这两套标准。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的抑郁情绪,或者丧失兴趣和快感,而且持续时间超过了2周;同时他/她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消瘦、失眠、疲劳、注意力衰退、感觉自己毫无价值、企图自杀等症状,就可以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症。不过,这套方法虽然意义重大,也确实方便好用,但是主观色彩太强,准确度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受医生的诊断和患者主观描述影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