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讀書摘要:◆ 第二章 金錢是我們時代的上帝

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嚴飛

◆ 第二章 金錢是我們時代的上帝

>> 勞動的異化: 勞動帶來的喜悅和滿足爲什麼消失了?

◆ 商品拜物教: 爲什麼我們永遠在“剁手”?

>> 很多時候,由於現代人生活的忙碌和精神的空虛,人們常常選擇購物這種短平快的方式來填補自己的內心,人們購買商品不再是因爲需要使用它,而更多的是佔有和享受這種購物帶來的心理體驗。

◆ 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知識是一種可以買賣的商品嗎?

>> 知識產品的價值,總體上講在於促進社會系統的功效。

>> 而一個擁有知識的人,他自己創造、擁有的知識對他本身來說並沒有那麼多的使用價值,將知識傳播給他人,他也獲取了自己需要的麪包。這個過程中實際上知識的“使用價值”是實現了。

>> 事實上,知識的獲取並沒有那麼多捷徑可走,知識付費課程容易給你一種錯覺,彷彿你購買了就可以掌握知識。

>> 知識的獲取並不等同於知識的掌握。

>> 但至於真正掌握知識,還是需要依靠深度的閱讀和堅持不懈的大量練習纔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 經濟決定論: 婚姻裏真的是誰收入高,誰就更有話語權嗎?

>> 也就是說錢的多少、對金錢的觀念決定了社會或者地區的觀念、文化等發展方向。

>> 全國範圍內超七成離婚案件的原告都是女性

◆ 階級與分層: 底層的人生,距離我們有多遠?

>> 他發現人們憑藉社會經驗和主觀感受對人羣進行分類,分類主要依據三個方面的標準:是否有錢(收入高低或擁有多少財產),是否有權(在政府或企事業單位中的職位高低),是否有文化(學歷高低)

>> 然而卻因爲受教育水平的低下,能力有限,只能從事出賣勞動力的工作,長期處在社會的邊緣。

◆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爲什麼資本主義沒有誕生在中國?

>> 對此,韋伯持有相反的觀點,他認爲思想觀念也可以影響經濟生活與社會的發展。

>> 韋伯的母親則迥然不同。她有着堅定不移的宗教信念,一種加爾文新教的責任感使得她認爲教會應該致力於反對貧窮及支持社會福利運動。

>> 韋伯一生都在探討“何謂理性”這一問題:人的自由化和社會的理性化之間如何達到一種平衡,人類本性和社會秩序之間的尺度如何把握,情感和理性的張力如何驅動,都是韋伯關注的重要內容。

>> 韋伯承認,很難用簡潔的語言來定義資本主義精神,但他認爲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道德箴言是資本主義精神的最好體現。

>> 複式記賬法優於單式記賬法的地方在於它考慮了機會成本,就像富蘭克林所說的:“借出五便士,也損失了在借出其間可以週轉到的利益。”所以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纔會說,複式記賬法是資本主義的高塔。

>> 天主教所倡導的“贖罪”論所帶來的人的道德善惡輪迴被路德教的“天職觀”(calling)所取代,人們的得救狀態不再能夠自主地通過贖罪而獲得,而是要努力做好在人世間的本職工作才能得到上帝的青睞,成爲上帝的選民,最終得到救贖。

>> 在這裏,“天職觀”是新教倫理的核心基礎。所謂“天職”,就是在俗世中,上帝分派給每個人以不同的職位,這些職位在上帝看來並沒有貴賤之分,人們有責任和義務,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勤勉的工作,這不僅是道德所在,也是爲上帝增添榮耀的最高形式。用韋伯的原話來說,就是“上帝所能接受的唯一的生存方式,不是要人們以苦修的禁慾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們完成其在塵世所處的位置所賦予他的義務。這就是他的天職”。

>> 與此同時,在新教的教義裏,提倡禁慾和節儉,反對驕奢和浪費。任何懶惰、享樂的行爲都是對上帝的違背,也是對自己得救狀態的否定。在這種倫理指導下,確信得救的選民們的生活方式更加理性與道德、節儉而自制。

>> 這裏,有必要再次強調的是,韋伯認爲新教倫理只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之一,他並不排除尚有其他因素有助於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另外,他也同時指出,資本主義精神的發展也只是導致資本主義經濟興起的因素之一,他不排除還有其他諸如政治、經濟、社會或者人文思想的因素,協助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韋伯認爲,新教倫理只是資本主義精神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非其充分條件;同樣,資本主義精神也只是資本主義經濟興起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非充分條件。事實上,韋伯也從未把新教倫理當作資本主義發展或者資本主義經濟興起的唯一決定因素。

>> 在韋伯看來,儒教倫理不同於新教倫理,前者強調的是適應社會而不是改造社會,認爲人性本善,而非新教的人性本惡。更重要的是,新教的價值理念存在上帝,存在一個現實世界之外、與現實世界相對立的超越世界,兩個世界充滿張力,因此新教徒要積累物質財富、奉行禁慾節儉、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獲得救贖進入超越世界。而儒教不同,不存在這樣一個超越世界和外在的最高造物主,儒教注重世俗的倫理秩序,主張順應天道、接受現狀,強調個人的自我圓滿。對於追求功利、忙於累積財富的價值觀念,是爲儒家倫理所不齒的。另外,儒教奉行古法,不喜變革,重義輕利,這些都不利於追逐利益、強調經濟的資本主義產生。

>> 所以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兩種高度重合,有效互補的理念在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 譬如,有學者指出,不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新教倫理”這樣的精神觀念在發揮作用,而是新教對教育投資,或者說人力資本積累的高度重視,促成了“資本主義精神”的快速發展。

>> 事實上,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後半部分裏,韋伯也明確指出,隨着財富的不斷增加以及由於科學進步所導致的宗教的逐漸萎靡,財富的世俗化越來越使人們將對來世的狂熱寄託放眼於現世,功利主義重現。韋伯就說:“大獲全勝的資本主義,因其以機器爲自己賴以生存的基礎,已經不再需要新教禁慾主義的支持了。”

>> 由新教倫理所影響的經濟理性主義,在機器生產技術與經濟制度出現後,固化爲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秩序。在這個秩序下的每一個人,不再以來世得救的信念履行天職,而逐漸陷套在無法逃脫的“人性的鐵籠”之中。

◆ 金錢與現代生活: 當我們在談論消費主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這一屆中國年輕人的“佛系”並不是表裏如一,在看起來不苛求、不計較的外表之下,真實的慾望卻很高。

>> 在物質極爲發達的社會中,我們又如何鑑別“我想要”和“我需要”之間的區別,在慾望、野心和自我實現的能力之間做出平衡呢?

>>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們相信金錢萬能,如同信賴上帝全能:“通過金錢可以獲得的對象範圍大大增長,這使金錢獲得了中心的地位,它的光芒照射到現代生活中許多具體特徵中。

>> 對於金錢的重視,創造了一個物化的世界。社會愈發功利化,以追求金錢的成功作爲最高標準。而當社會成功學氾濫,當對金錢和權力開始產生種種不切實際的渴望和幻想之時,就是社會的精神走向墮落、社會出現失範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