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遵循三大养育原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作为父母,你喜欢拥有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还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孩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究竟是出在孩子身上还是父母身上?当孩子受到委屈后冲父母大喊大叫时,我们应该愤怒地制止还是温和地安抚?

如果身为父母,你也在为上述问题而烦恼,不妨和我一起翻开《可塑的我》这本书,本书以发展心理学为蓝本,为我们呈现了一部“人生问题大百科”,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全面筛查自己的“心理基因”,帮助孩子塑造出完整、出众、内在安宁的自己。

作者陈婕君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和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从事心理咨询行业达13年,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

01 父母要做到不包办、不控制,孩子才会更独立

对于大部分职场中的我们来说,从小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理想,只不过父母从小对我们包办多、控制多,导致我们习惯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选择,考大学选专业听父母的,毕业后干什么工作、在哪工作听父母的,找个什么样的伴侣依然听父母的,而是很少去遵从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成为父母后,我们也喜欢包办孩子的童年,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就代表一切都好,所以从小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包办孩子的吃、穿、住、用以及一切生活起居,父母这样做,的确能让孩子很快取得好成绩,但代价却是孩子的自我、自主性、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被包办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表面上活得很好,却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心理无比脆弱,更不要说越挫越勇。

因此,作为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会承担与他年龄段相符的家务或者其他有利于提高他动手能力的事务,他才能从中找到自我价值感,而不是成为父母眼中言听计从的老实孩子。

同时,父母要做到不控制孩子。特别是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孩子自主玩耍时,不要认为自己认为好的兴趣爱好孩子就必须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玩具才让孩子去玩,而是学会遵从孩子的内心想法,让孩子自己去做出选择。

《可塑的我》书中说:真正的爱好其实是发现这件事情的有趣之处才开始学习,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有趣之处。由于热爱,在面对挑战、困难时,感受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感,而不需要刻意坚持。

02 父母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所以深远就在于如果父母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长大后成为父母的孩子就会延续之前父母对待自己的错误方式。

比如,如果之前小时候自己不会做数学题时问父母,父母不耐烦,甚至动辄打骂孩子,长大后自己成为父母,如果孩子同样不会做题时跑来问你,你也会无法平和以对。

再比如,自己的父母一方特别固执己见,无法听进去对方的意见,自己做错事也不愿意主动承认,那作为孩子的我们长大后也容易把这一性格特点耳濡目染地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镜映思维》书中说: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生活中很多女性会发现,如果婆婆特别爱挑剔、脾气不好,非常爱干净,老公也是如此,婆婆喜欢指责公公,老公平时喜欢指责妻子,很少用夸奖和欣赏的眼光看妻子。

孩子小时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阅读和专注做事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没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回到家就玩手机而不是阅读或者专心陪伴孩子。

通过阅读《可塑的我》这本书,我们会从中发现自己原生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思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改变,以防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健康心理基因的形成。

03 父母学会共情,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可塑的我》书中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具有高情商,主要看这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是否能了解、理解自己当下的状况,是否了解、理解他人在事情中的真实状况和想法,是否清晰地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实质,并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被欺负了,他可能会跑回来大声对我们哭诉,他也可能会对我们大喊大叫发泄自己的委屈情绪。

大部分父母可能并不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反倒会冲孩子发火:别的小孩欺负你你为什么认怂?我又没惹你你干吗冲我大喊大叫。

孩子就会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会觉得委屈,大哭不止。其实此时此刻恰是父母教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好时机。

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去指责孩子冲自己乱发脾气,而是问他是不是很难受,让孩子感觉自己沮丧和委屈的情绪被父母看见和理解了。

接着父母可以慢慢抚着孩子的背,跟他说:我们知道你很难受,下次你可以和我们说你很难受,而不是冲我们大喊大叫,你冲我们喊,我们也会委屈,但是如果你跟我们说出来,我们就会知道你很难受了。

父母如果这样做,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所经历的感觉叫难受,下次再产生同样的感觉时,他就可以通过语言说出自己的情绪。

《可塑的我》书中,作者结合大量的咨询案例和心理学专业知识,教父母学会运用书中提到的养育原则和方法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做到科学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意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