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悟道 十地菩薩 小乘四果位

十地菩薩

第一地:隨時能覺察自己;

二地菩薩,自利,利他;

三地菩薩廣修福德,普渡衆生;

四地菩薩可觀衆生之心智;

五地菩薩,能悟透一切修行法門的原理;

六地菩薩,證得一切法門無二;

七地菩薩,行住坐臥,皆在定中;

八地菩薩入不動地,與寂滅無分別;

九地菩薩獲如來智慧,得如來藏,以無量善巧智能,度一切衆生;

十地菩薩大放光明,成佛,一念遍佈十方世界。


小乘四果位

小乘,又稱爲聲聞,就是:我聽來的。

小乘四果位的第一個果位,叫初果。

初果,需要達到的是——我在知識上知道什麼是我?什麼是我的?知道人的煩惱來自哪裏,知道二元對立知道什麼是成見,也知道如何放下成見。知道什麼是錯誤的見解。一個修行人,從他修行的第一世,到獲得初果,需要七世修行。

第二個果位,是在知道以上一切的基礎上,還有慾望和執着。我知道愛情是假的,但我就是想要體驗愛的感覺。我知道仇恨是假的,但我就是想要報仇。

第三個果位,我沒有慾望,但是我還有相。人相我相衆生相。到第三個果位的時候,基本就不生氣了,沒負面情緒了,貪嗔癡不復起。

四果就是阿羅漢,開悟,沒煩惱了。證得一切煩惱都是頭腦幻像。放下了執着,但還是有分別心,所以還在阿羅漢境界。

初果是指,認知上你充分了解。即斷身見,斷戒禁取見,斷疑。就斷身見這一點,指的就是你不再認同這個身體是“我”。你不再認同這個大腦是我,你不再認同這個童年創傷是我,斷我見。我不再認同小我是我。初果已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看到聽到一些什麼,然後心生煩惱。

認知上知道,也要做到。

觀察五蘊的虛妄性、無常性、變異性、苦性、空性、無我性,五蘊一個蘊一個蘊地觀察思惟,這就叫做觀行。觀行需要有相當的定力,三十七道品修完時,觀行纔能有成效,十八界也要一一界去觀行其虛妄、生滅、無常、變異性,最後確認五陰十八界都不是真實的我,也不屬於我所擁有,內心真的確認這一點,就斷我見了

也就是覺察各種困惑,煩惱。

解:“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六貪、七嗔、八癡、九慢、十疑”此爲十惑,也稱爲本惑。十惑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按“苦集滅道”四諦分佈,共計八十八個。

身見就是我見。

邊見就是持有一個偏執的思想,例如:基督教纔是真神。或者信科學纔是真理

邪見是指不信因果,斷章取義,爲自己的個人利益求神拜佛。

見取,就是以自我爲中心,排除他人的修行法門。

戒取,就是神叨叨,蠱惑他人。

貪嗔癡慢疑,是經常說的。

十惑裏面前五個被稱爲見惑,也就是觀點的錯誤。後五個是思惑,想法的錯誤。

這裏的觀點是指後天被植入的,而想法是天生我執的需求和特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